APP下载

德莱塞小说中的异化问题探析
——以《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为例

2016-03-29徐苗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嘉莉妹妹异化

徐苗苗



德莱塞小说中的异化问题探析
——以《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为例

徐苗苗

摘要:德莱塞的自然主义作品多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它展现了人类被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异化后的悲惨遭遇。异化,是指社会、他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本文将以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为文本,分别从人异化于社会和他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及人的自我异化角度探讨异化的问题。

关键词:德莱塞;《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异化

徐苗苗/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辽宁沈阳110000)。

德莱塞所处的年代正值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贫富差距较大。上层阶级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然而精神上却极度孤独空虚,下层贫民为了生存忍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的漠视和冷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个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人们为了金钱变得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和迷恋使人们丧失了人性,失去了人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状态。之前的研究大多从“美国梦”、自然主义和悲剧性的角度分析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异化的角度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方面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异化给人类带来的悲剧。《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的故事都发生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美国,小说中人物形象在异化的表现上也有相似之处,本文以这两部姊妹篇为文本来探讨异化问题。

一、异化的界定

异化起初是一个哲学命题。德国哲学家如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等都对异化做了不同的阐释。马克思给异化下的定义,“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1]。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作,人们为了生存只有不停地工作,成为资本家牟取暴利的工具,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价值和自由状态。资本主义时代,随着垄断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受一种强大的无形的力量所控制,在生存的过程中充满困惑和矛盾,始终无法摆脱危机感。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深远影响。那种金钱至上的观念伴随着美国人的消费活动渗入生活中,并逐渐摧毁人们的价值观。人们在金钱至上、物欲泛滥的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丧失了人的本性,沦为金钱的奴隶。“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2]。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特有的本质活动。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满足了人类的需求。生产劳动也就是类生活,自觉自由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成了剥削工人、为资本家获取利益的统治力量。伴随着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异化。劳动成为个体生存的手段,人的类本质发生了异化。异化,实际上是主体在强大的异己力量前失去自我、丧失个性,人的本质发生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原有的那种互爱友善的关系被金钱利益所左右,人们之间的关系因物化而变得陌生和冷淡。本文主要从人异化于社会和他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及人与自我异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异化的问题。

二、人异化于社会和他人

人异化于社会和他人主要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异化,人在强大的社会面前显得渺小无力,个性以及自我身份和价值丧失。《嘉莉妹妹》中的主人公嘉莉孤身前往芝加哥渴望过上流社会的生活。芝加哥是当时美国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城市。在这种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个体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对于嘉莉这类下层贫民来说,芝加哥是大海,她的个人价值和魅力只是沧海一粟,没有任何意义。由于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和迷恋,嘉莉先后做了杜洛埃和赫渥斯的情妇,逐步丧失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最后,当她拥有了梦寐以求的金钱和地位之后,却感到精神上的孤独和空虚。嘉莉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被异化于他人和社会,她的困惑实际上也是那时人们失去自我身份和价值的反映。个人的生命和价值在偌大的城市中显得是那样的渺小,人已不是作为生动鲜明的人而存在,而是作为物而存在,个体已是一种非人的状态。“我们不过是个卒子罢了,我们都像棋子一样,受环境的驱使而移动,我们自己支配不了”[3]。在强大的社会环境面前,个体的能力和价值是微不足道的,他们的努力和挣扎也是毫无意义的,就像是别人手中的棋子,只能任由别人摆布和控制。《珍妮姑娘》同样体现了人在强大的社会面前的渺小。莱斯特深爱着珍妮但最终却没有和珍妮结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和珍妮的感情不被社会传统习俗所接受,他们的行为在人们眼中是不符合传统道德观念的,是有伤风化的。珍妮的所作所为遭到社会的责难和嘲弄。若是莱斯特选择和珍妮结婚,那么他将失去家族的遗产,同时会受到上流社会的冷落和疏远。在整个家族和整社会习俗面前,莱斯特丧失了自己的价值和身份。

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他人对个人的异化,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金钱利益所左右,原本和睦友善的人际关系被异化为冷漠无情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两部小说的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社会上存在着鲜明的对照:一面是少数资本家纸醉金迷、奢侈无度的享乐生活;一面是多数下层贫民在饥饿、寒冷中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景象。这种贫富悬殊激起了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欲望,人人都梦想着一夜暴富,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没钱没地位的人遭到社会的遗弃,被人看不起。这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在对金钱的无限贪欲下,人们之间的感情被金钱关系所左右,日益淡漠。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方面,人崇拜自己双手的产物,另一方面,人又把自身变成了一个实物。不仅是工人阶级处于异化的状况中,其实每一个人都处在异化的状态中。”[4]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人都渴望获得金钱和地位,在对物欲的追求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人的本性,成为金钱的奴隶。上层阶级精神上非常空虚,工人阶级和下层贫民为了生存已失去了作为个体的自由状态,每个人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异化。《嘉莉妹妹》中赫渥斯太太是一位自私、冷酷、爱慕虚荣的女性,她企图通过控制家庭经济大权的手段来控制赫渥斯及整个家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想从丈夫那获得的仅仅是物欲的满足,他们之间的关系已被金钱利益所支配,变成了一种物化的夫妻关系。《珍妮姑娘》中莱斯特和家人间表现出的也是一种物化的亲情关系。莱斯特的哥哥做事圆滑世故,有时甚至是冷酷无情,他一味地追求对家族企业的控制大权,时刻警惕着莱斯特的行为。因为这些原因,莱斯特和他表面上很和睦,其实隔阂很深。莱斯特的姐妹们也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与莱斯特的关系也很冷漠。在这种物化关系的控制下,爱人、家人之间失去了该有的关爱、宽容、互助,取而代之的是陌生、冷淡和不信任。对金钱和利益的狂热追求使家庭关系中的亲情和爱情关系发生了扭曲和异化。

四、人的自我异化

人的自我异化主要是指人在他人与社会压抑下人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生活在受物质支配的社会中,人们无法理解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判断力,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封闭和压抑的环境中,人们变得麻木不仁,失去了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状态,人性发生异化和扭曲。“工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形成加速了社会的新陈代谢,强化了社会竞争。许多人在这种唯利是图,缺乏人文关怀,充满不确定性和紧张感的时代氛围中迷失了自我”[5]。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很多人为了金钱和地位变得唯利是图、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工人阶级和下层贫民则在这种完全异化的环境中丧失个性,失去了人的自由权利和自然状态。他们整天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却拿着极少的工资,每天为生存而奔波劳碌,毫无自由和生活乐趣可言。在《嘉莉妹妹》中,当嘉莉从老家来到芝加哥时,她的姐姐和姐夫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欢迎的态度,而是急切地催促嘉莉赶快找份工作。他们并不关心嘉莉的工作环境怎样,工资多少,只要嘉莉每月按时交寄宿费即可。在赤裸裸的金钱社会中,他们不得不为生存而无休止地工作,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嘉莉邀请他们去看话剧时,他们很不理解嘉莉为何会有那样的想法,并认为嘉莉不应该浪费那宝贵的金钱。城市中的消遣娱乐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奢侈的享受,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他们在压抑封闭的环境中已变得麻木不仁,失去了人的自由。敏妮和汉生被异化后的悲惨命运也是下层工人阶级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沦为资本家赚钱的工具,失去自我,丧失人性。《珍妮姑娘》中主人公的父亲葛哈特的形象代表了无数下层贫民被异化的形象。他们对所发生的事情缺乏判断力,没有自己的个性,无法理解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面对社会的残酷和不公,他们只是麻木地忍受、被动地接受。

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是悲剧性的。他们在异化的环境中失去自我,失去人的本质,异化的环境使他们泯灭了人格、尊严和良知。人在强大的社会面前丧失个性以及自我身份和价值,对金钱和利益的狂热追求使家庭关系中的亲情和爱情关系发生了扭曲和异化。生活在受物质支配的社会中,人们变得麻木不仁,失去了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状态,人性发生异化和扭曲。上层阶级虽拥有金钱和地位,但他们精神上却极度空虚和孤独。下层贫民为了生存忍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他们在封闭和压抑的环境中失去个性和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状态。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无论是上层阶级还是下层贫民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失去了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异化问题的探讨,可以揭示异化带给人的悲惨命运。

参考文献:

[1]库莱拉.春天、燕子与卡夫卡[J].星期天,1969 (31).

[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98.

[3]德莱塞.珍妮姑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318.

[4]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61.

[5]刘兰兰,戚涛.德莱塞作品中的婚外恋情结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3).

责任编辑:贺春健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2-0010-03

猜你喜欢

嘉莉妹妹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嘉莉妹妹》中美国梦的破灭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探析《嘉莉妹妹》主人公的成长之路
以《嘉莉妹妹》和《平凡的世界》为例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