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语专业礼仪文化课教学实践与改革

2016-03-29高凝睿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法语章节学时

高凝睿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法语专业礼仪文化课教学实践与改革

高凝睿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处世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既反映人类社会共性的一方面,又反映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国际通用礼仪规范对于他们进入职场,参与国际交流是非常有必要且大有裨益的.基于此,我校向法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了礼仪文化课程.本文将对该课程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以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法.

礼仪教学;总结;改进

礼仪文化课程是我校响应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政策而开设的课程.对象是法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该课程至今已经向三个年级的学生展开,笔者在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也获得一些体会,同时也发现教学方法中有待改进提高的地方.

1 课程开设形式

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礼仪文化课为法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察.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法语语言水平,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掌握国际礼仪规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在社交生活以及国际交流中应对得当,应对自如,进而体现出中国人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1.2课程选用教材

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礼仪——交际的工具》.该书由加拿大作者路易·迪索所著,高叶编著,2007年出版.全书共十四章节,介绍了包括邀请,官方信函,宴会,礼品纪念品等各个方面的礼仪惯例和规则.由于该书由法语编写,并附有注释,对于法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材——教师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法语为工作语言的人群在书面表达中是如何进行遣词造句的,同时学生又可以习得国际礼仪知识规范,为今后进入职场,参与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1.3课程学时分配

该书共十四个章节,我们挑选了其中十一个章节进行讲授,讲授时间为一个学期,共32学时,每周2个学时.

2 该课程目前教学形式

从课程学时分配表我们可以看出,该课程总共32学时全部分配给了理论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安排基本也是这样.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章节内容多少,学生法语语言能力等方面因素从中选取六至七个章节进行讲解,每一个章节安排2-3周的教学学时.

笔者教授这门课程至今已有三个学期,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讲授的时间也基本分配给了理论教学.其原因如下:(1)该教材为法语原文教材,词藻华丽,语句结构复杂多变,经常会出现一句话长达三、四行的情况,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2)法语短语使用中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些古法语的用法,在一般的词典中无法查到,给理解造成困难;(3)学生缺乏礼仪知识背景,在语言理解就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更难以理解法语原文的意思;(4)该书没有教师参考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理顺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意思,并探索如何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对于实践环节的设置考虑不多.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精力也主要放在了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法语语句上,其次解释法语原文意思并讲解相关礼仪规范,基本没有设置学生实践环节.在三次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熟悉,笔者也逐渐尝试一些教学方法,逐渐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

第一次教授该课程时,笔者在课堂中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课堂45分钟,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解释生僻词组、分析句子结构,讲解礼仪规范.同时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很少顾及学生对课堂讲解的接受能力,牵着学生往前走.但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程度低,学习兴趣不高.

在第二次教学中,笔者对第一次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进行了些许改进:在解释完生僻词组,分析完语句后,采用提问方式,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炼礼仪规范,然后笔者再进行点评补充.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在课堂中仍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程度低.

到了第三次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一个瓶颈,即语言能力不够,对法语原文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笔者从参加过的一次培训中得到灵感——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理解-再表达的过程,理解就需要有认知构建,即需要具备一定的在背景知识储备,理解之后,再通过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既然学生理解法语原文有困难,即没有建立起法语知识与中文知识间的对映关系,那么是不是可以尝试先帮助学生建立起中文的知识架构,然后再进行法语原文的输入,这样是不是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是,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建立起中文知识架构——向他们介绍一些相关书籍、视频资料,如建议学生在网络上观看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在百家讲坛的关于礼仪方面的讲座,或借阅他的著作如《礼仪金说》.金正昆教授的讲座及书籍用通俗、平易近人而又幽默的语言,向大众介绍了国际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其次,根据本学期需要进行教授的内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其中一组学生在每次开始新的章节知识的学习之前,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中文知识,为全班同学做介绍,使得大家在接触法语课文前,基本具备了相关中文知识,这样在阅读法语原文时,虽或多或少囿于语言能力不能完全理解,也可根据中文知识进行猜测,使得理解难度大幅度降低,畏难情绪也减少,学习乐趣、主动性也有提高.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展开课堂讲授环节时,从引导学生寻找长句子主干,分析句子组织结构入手,培养学生处理长句子的良好习惯——找准句型,分析句子成分,剔除影响理解的其他插入成分,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法语原文的信心.其次再进行礼仪规范的讲解.

从以上的教学实践总结我们可以看出,礼仪文化课程基本都是按照理论教学的模式开展的,没有安排实践教学,这对于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是不太合适的,所以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地改进还是很有必要的.

3 教学方式改进

礼仪文化课的最终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将所掌握的礼仪规范真正融入到今后的行为中.那么,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3.1学

今后教学方式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课程中.除了在学习法语课文前积极主动地建立知识架构外,还需要他们充分做好预习工作,扫除一般词组、句法困难,为实践留出时间.

3.2教

从教师角度,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2.1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从现行教学大纲来看,我校礼仪文化课程被安排在一个学期(32学时)完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要将大纲中要求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均向学生讲授,并增加实践学时,那么32学时是远远不够的.若还保留一个学期的教学安排,那么可以考虑从教材中挑选出四至五个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先进行理论教学(3-4个学时),再安排时间进行实践(1-2个学时);若需要讲解教材中大部分内容,则建议将该课程的学习时间增加为两个学期(64学时).

3.2.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据笔者的经历,截止目前的三次教学均没有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且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笔者在课堂也以讲授为主,教授理论知识更像是空洞的说教,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仅局限在理论层面,没有实践,难以在工作,社交中直接运用,无法达到礼仪规范的标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准备相关多媒体资料,在完成了理论知识教学后,通过如PPT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一方面丰富生动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给学生留下更生动的印象.如在讲授乘车礼仪次序规范时,就可以使用习近平主席及夫人访英时乘坐马车的视频、照片资料,既紧跟时事,又使学生在生动鲜活的实例中学习了礼仪规范.

3.2.3改进教学方法

礼仪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课程内容虽简单易学,但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转换为日常的行为规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课堂上单纯的灌输礼仪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实践,逐渐将所习得的礼仪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实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3.2.3.1演练型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演练情景,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实践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而且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礼仪规范.如宴会席位安排这一章节,教师设定男女主人,主宾及配偶,其他客人及配偶等角色,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的席位安排规则,安排客人就座.学生进行分组,待每组学生准备完毕后,上台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进行观察,讨论,指出不足.最后教师做出点评,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强化规范做法.

3.2.3.2项目式教学法

这里的项目指的是一项具体的礼仪实践.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涉及到更多或全部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精心准备,考虑周全并全身心的投入,并在准备过程中处理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这样促进学生将所掌握的礼仪知识规范,结合实际情况转化为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模拟一次为招待一个来访的外国代表团而安排的接待会,这包含发请柬,接待会前的发言,礼物赠送及午宴等环节.这样一次实践,就涵盖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包括请柬如何撰写,发言人发言的次序如何安排,礼物如何选择、何时赠送及宴会上主宾双方的席位座次如何安排等等内容.学生在对这一项目进行准备过程中,对所学习的礼仪知识规范均有机会进行演练,既强化了学生各种礼仪规范的掌握,还提高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为应用型课程,礼仪文化课需要教师及学生相互配合,双方共同努力: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实践学时,并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行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社交及国际交流中更好的展现个人素质.

〔1〕曹雅洁.高校礼仪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226.

〔2〕路易·迪索.礼仪——交际的工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G642

A

1673-260X(2016)09-0268-02

2016-04-19

猜你喜欢

法语章节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论法语的体系统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