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模式比较

2016-03-29张燕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分散式集中式院系

张燕霏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0)

试分析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模式比较

张燕霏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高校实验室不仅仅承担着提供实验教学功能的责任,还需要为科学研究提供助力,是高校培养创新与实践结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对于经济和管理类的专业实验室而言,其建设模式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据此,本文分析了当下经济和管理类的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分类,并就各类模式的优势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希望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目标确定具体建设模式,并完善其管理制度,提高专业实验室的作用.

经济;管理;实验室;实践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密集型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色,同时提出了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结合的人才要求.因此,高校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和要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强化对于综合素质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社会生产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的需求,构建专业实验室.因为对于经济和管理类的专业人才而言,实验室教学是提升其实践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严谨探究态度的重要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验室教学也取得相对丰富的成果,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的方面,更有不少的科研和社会成绩.这主要是因为实验室承载着将学术理论朝实践应用进行转换的重任,同时也有效的帮助了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校教学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各高校的实验室教学成效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来看,往往主要是因为各高校所采取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因此,对于专业实验室管理的模式确定正是我国高校在现阶段所需要重点分析和处理的问题.

1 集中式和分散式的实验室建设模式概述

1.1集中式建设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实验管理进行系统性的考虑和分析,将实验室的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分配,保障各个学科专业实验室的资源运用共享.该建设模式的主要特点便是可以通过系统性优势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并且实现资源的高校管理和共享,有利于实验室总体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1.2分散式建设模式

分散式专业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特点便是各个院系仅仅需要对自身的实验教学开展和科研工作开展进行考虑,并且要求各个实验室对自身的资源进行独立的管理和运用.这种建设模式通过对各个院系独立性的突显,使得各个院系的积极性和竞争心理得到了激发.虽然一定程度上缺乏统一和协调的管理,对资源共享和实验室利用率提升产生了影响,但是也不可否认其优势的存在.

2 两种实验室建设模式优势和不足的比较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根据权限可以划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模式.前者以各个院系的教学和研究需要为出发点,对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所需设备和软件进行统筹规划,然后进行集中采购,再就各项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调集以及分配.而后者,则将资金的凑集、设备购置以及使用的权限分配到各个院系,由各院系进行自主而独立的管理.

2.1两种模式的特点对比

第一,资源共享.从具体的实验室建设工作来看,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实验室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了电脑、服务器以及周边的设备,而各专业的差异性则仅仅表现在说配备的软件和系统具有一定的不同.而现在电脑已经具备较强的配置,往往一台电脑就能够囊括大多数经济管理类,并且进行正常的运行,提供相应的服务,实现了硬件资源的共享性.反之,分散式的建设模式则会因为资源的重复配置而造成造成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例如:SPSS分析软件就是大多数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所需要使用的软件时,不论是银行、证券,还是区域经济.

第二,学科的关联性.经济与管理类的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为从本科院校所开设的科目内容来看,许多专业的基础类科目往往是相通甚至是相同的,例如:管理基础、计量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等等.即使是不同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学生也会在选修课目上存在交叉,而且学生还需要进行交叉辅修.学科关联性的紧密程度与实验室采用的管理模式相关.然而,学科间的紧密联系也有利于集中式模式的作用发挥,尤其是在基础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例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

2.2集中式建设的相对优势

首先,该模式体现了经济类学科之间相互联系,也充分利用了系统管理的优势.因为从本科院校所开设的科目内容来看,许多专业的基础类科目往往是相通甚至是相同的,例如:管理基础、计量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等等.即使是不同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学生也会在选修课目上存在交叉,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往往需要进行更多的融会贯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进步.而集中式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则极大的契合了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在科目上的关联性,同时也成为了实验室建设采取集中式建设模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其次,该模式有利于实施规模化教育.因为经济学院、商学院和会计学院的本科在校生人数不够多,往往需要将多个班级集中起来开设基础学科,即使是在实验室开展教学也是如此.而在这种模式下开展分散式的实验室建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也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而集中式的建设模式则不会如此,系统化、集中化以及动态化管理的实现,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除此之外,这类模式也体现统一协调的优势.因为具备集中对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的优势,集中式的建设模式可以让实验室中的各项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帮助各院系满足自身对于资源的需求,更好的完成自身的研究.但是,分散式建设模式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不仅实验室资源被分散,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的管理分割问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若是各院系之间的实验室硬件资源可以在临时协商下进行综合运用,可以一定改善该类问题,但是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却很难做到.

2.3分散式实验式管理模式的分析

事实上集中式的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在管理上具有较高的系统性、时效性以及高效性,虽然弱化了各院系自主管理的空间,但是却更加有利于各专业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固性和持续性.然而,当专业实验室处于分散型管理模式时,往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方面会出现责任分配和推诿、权力分散以及工作协调不力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看:

首先是对事实和经济热点的追捧.在2015年上半年,随着股市利好的爆发,各方面也开始将注意转移到证券行业之上,集中力量发展针对证券研究的专业实验室;然而,在2015年6月份的股市大跌之后,各方对此的关注也开始逐渐降温,建设的重点也转向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外汇交易市场等等.不难发现,这一发展规律和早几年股票市场大热时惊人的相似.这样,虽然各院系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上拥有足够多的自主权、自由度以及空间,却不能形成系统的规划,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因而不能在教学和科研上产生足够的创新.

然后是建设资金的来源相对复杂.因为我国人口众多,高等院校的建设资金也存在较大的缺口,因此,大多数实验室在建设的过程中会接受来自于校外机构的援助(硬件设施或者科研经费的方式).但是,由于援助机构的不同,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说偏向的研究重点也有所差异,例如:受到期货交易所的资助则会偏向于研究期货市场的行情;受到证券公司的赞助则会偏向于成立证券实验室,等等.事实上,由于高校在专业实验室中的资金投入被分散了,所以各专业实验室都会或多或少存在发展规模受阻的问题,硬件和软件的问题都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预期效果难以实现,而且管理权利过于分散也使得高校领导任务繁重.因此,唯有进行学校专业实验室资源的集中管理,才能方便学校进行总体管理和发展方向的把握,协调各院系之间的管理,提高共享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为了保障各院系的积极性得到调配,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这需要学校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3 经济类和管理类在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比较分析

当专业实验室以集中式的模式来进行建设时,由于资源调集和分配的权利相对集中,在调集过程中可以更加的高效和迅速,课程安排和实验运用也能够更加的具体而方便,实验室可以更加协调的处理各方面关系和资源共享.

当专业实验室以分散式的模式来进行建设时,实验室的资源总量虽然维持不变,但是却被分散到各个不同的院系中,各院系之间的资源贡献需要受到更多制度和规章的约束,难以发挥真正的势必造成作用.而当某一实验室需要临时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分析,需要尽快调集资源时往往因为其协调过程的繁复性而难以实现,造成时效性的缺失.然而,分散式建设模式的优势也相当明显,因为其资源分配之后,各院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有利于调动相互之间的进步积极性,以此来获取更多的实验室资源,并通过这样来获取更加便利的实验条件.

因此,高校的初衷肯定要将管理便利和良性竞争结合起来,这就需要管理层去进行思考.在集中式建设模式下,激发各个院系之间的良性竞争和进步积极性.因此,这就需要将集中式的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作为基础,以各个院系为依托,融合教育第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确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模式.在资源投入和建设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吸取经验和教训,也要积极接受新的思维和认识,将集中式的建设模式从始至终贯彻到各个院系的建设当中去,尽量去满足各院系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邀请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来,发挥系统管理优势的同时,激发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主要模式便是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两者之间也各自有不少的优势,具体的选择还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去进行选择.简单来看,当高校所需要管理的经管类院系较多时,往往需要采用集中式的建设模式,并且这类模式所应用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而一般综合性的大学,各院系在建设上和和规模上都相对完整,而且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更容易形成明确的分化,因此,在两个独立核算的学院中,这时各学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反而更加科学.但是,从根本目标来看,无论是采取何种建设模式都需要依照所能取得的规模效应与管理便利.

〔1〕刘兴华,王方艳.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实验室开放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1):9-12+20.

〔2〕陈华东,任耀军,刘永泉.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1):232-235.

G482

A

1673-260X(2016)09-0262-02

2016-06-16

猜你喜欢

分散式集中式院系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欧洲分散式风电启示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分散式风电政策利好 加速发展可期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分散式风电卷土重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式控制方案研究
光伏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