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下地方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转型研究

2016-03-29解俊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会计学应用型院校

吴 洋,解俊生

(铜陵学院 会计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创新驱动下地方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转型研究

吴洋,解俊生

(铜陵学院会计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地方应用型本科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在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适当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转型方案,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水平提升和培养计划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地方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人才培养;创新

地方性本科高校是由地方经济发展催生的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注重地方应用性和实践性,随着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也应当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应用性的会计学专业人才.会计学专业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在经济活动的管理、调控、决策上都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灵活运用会计信息更能够增强经济活动主体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大环境发展.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更科学、更灵活、更与时俱进,改变当前高等院校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1 地方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地方应用型本科应当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但是许多地方高等院校由于兴办时间短,经验匮乏,在办学时模糊了自身的学校类型定位,将办学类型转向熟知的教学型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照搬教学型院校,丢失了自身办学特色,无法形成自身办学优势,培养出的人才与地方人才需求存在偏差,造成社会需要人才匮乏,学校输出人才无法就业的窘况.

第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重在课程知识体系建设,忽视了实践课程和人文社科类课程建设.很多院校的会计学教学在专业知识方面做到了系统科学,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等,但理论课程往往存在繁复枯燥,知识落后过时等现象.即便有很多本科院校设立了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偏低,且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级会计人员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就是检验标准之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输出的人才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遇到技术障碍.综合素质并不是单指专业素质,还包括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对地方经济状况的了解以及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但目前很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把地方经济信息融入到教学课程中来.这样的教学课程设置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只能输出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而不是输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会计人才.

第三,专业教学模式传统老旧.尽管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还是几十年如一日,这种沉稳不变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就是落后的表现.会计学注重应用性,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三者在会计学专业学习中缺一不可.传统的会计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不重视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会计法规准则,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扼杀许多创新发散思维,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多想法无法得以展现,这种模式阻碍了会计学人才创新能力的提高.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转型方案

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输出更考虑地方需求,与科研型或教学型院校有所不同,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更注重地方区域性,因地制宜做出不同决定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正确的办学路径.

根据学校办学水平确立目标.每一所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学校建设水平都存在差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为区域经济服务必须先准确评估自身实力,客观准确地评估学校的办学历史、科研实力、学校经费等多个方面,寻找自身优势地带和办学特色,依仗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制定符合区域人才需要的办学目标,增加学校在区域内所有高校的区分度,提高核心竞争实力.

根据区域经济情况确立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高科学研究实力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前进动力,进行这两样都要与区域现实情况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应用性.高校应当捕捉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理论困惑,让学校培养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让学校的科研成果为区域的经济走向提供参考.因此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首先对区域经济有宏观把控,确立目标主基调;其次对区域内的产业行业进行观察分析,解析区域特色,了解微观企业的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把控区域经济发展走向,确定目标.经济社会是不停发展的,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具有长远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当具有前瞻性,大致预估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根据走向确立.目前区域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社会人才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变化而变化,学校如果能够提前预测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有针对性的开始培养所需人才,就不会使人才市场和经济市场出现脱节现象.学校应该密切关注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实地考察或调研等方式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并作出预测,根据产业发展走向和社会人才需求走向确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会计学高素质人才标准确立培养目标.地方应用型学校培养人才不光要顾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更要提高输出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企业信息来源可靠的保证,职业道德素质高的会计人员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信息,职业道德素质低的会计人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提高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格外重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不光要培养会计学人才的专业技能,更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确立办学目标,培养出兼具高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

第二,构建科学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会计学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经济需求,促进区域产业行业效益提高,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法律素养、组织能力、信息操作能力等全面的能力.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针对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设置会计学课程方面存在片面性的状况,人才培养方案转型应该在重视理论课程的同时加大实践训练课程比重,做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提供教学实验室,学生学习实践课程后能够在实验室完成后续训练,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学校还可以与地方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学生不光在学校实验室能进行实践,还能在实习基地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正式就业打下基础.

根据社会经济需求调整学校课程设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区域应用性,输出的会计人才应该符合区域特色,并且为区域发展献计献策.学校走访地方企业行业,了解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吸取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因地制宜调整课程设置,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为企业所用,发挥会计学人员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专业课程设置兼具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一个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会计学人才必须是一个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的课程中仅设置会计学专业课程是不够的,应该考虑会计学专业的背景知识和处理经济事件的工具,所以课程设置应当具有复合性.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会计课程类型大同小异,一般都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等分类,尽管类型名称可能有所差异,大致培养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在课程比重上每一个学校都会存在差异,地方应用型院校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现状适当调整每种课程在总体系中所占比重,开发综合性课程,增强实用性和课程复合性.学校设置会计课程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开展专题教学,让学生了解区域特色,就业后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第三,完善和创新本科学校教学方法和模式.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会计学的教学更是以教师上课通讲会计案例为主,这种模式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拓展机会.因此高校要将教学的主导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才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是一味灌输知识,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彰显教学成效.

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学生应当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索知识、交流思想、提高自己,在课余时间也可以主动学习,消化课堂知识,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光是本科阶段,就业以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在众多高校中杀出重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必须加以改进,才能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为社会输出人才.制定目标明晰的人才培养定位,建立科学会计学课程体系,增强教师队伍质量和教研水平,学校内部管理井井有条等途径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会计学人才的有力保证,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能够与时俱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建立高水平本科院校,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人才价值与区域经济价值的共同增长.

〔1〕郭超.地方高校本科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财会通讯,2010(12).

〔2〕周书灵,等.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J].宿州学院报,2011(11).

〔3〕张新民,等.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围之路[J].会计研究,2015(08).

〔4〕刘娟娟.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04).

〔5〕徐克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6〕丁桦.高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财会通讯,2011(08).

〔7〕赵咏梅.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人才,2013(03).

G642

A

1673-260X(2016)09-0214-02

2016-05-07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执业能力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4zdjy124);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财经类专业大学生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于VBSE平台(2015jyxm348)

猜你喜欢

会计学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