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利因素及前提条件分析

2016-03-29艳,范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政治心理

陈 艳,范 欣

(1.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2.内蒙古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利因素及前提条件分析

陈艳1,范欣2

(1.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2.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使大学生的心理变化随之而不断地改变;大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利用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完全以解决的,因此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创新解决的途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弊端;其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利因素;其四和五:二者的前提条件分析以及措施;以上仅供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有利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各种压力,致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1],轻者会出现极端的行为,遇事极端化;严重者会出现神经疾病、犯罪等行为;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的教育工作中尤其得重要.高等学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和分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措施,加强重视程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学生的思想工.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理论化

在大学的思想教育理论中,学生大多偏向于金钱主义;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各种思想的撞击[2],导致大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具有多样化.但是由于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研究水平过低,仅仅停留在理论化层面,对于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及生活问题不能给出明确的意见和解释;这使学生形不成系统而清晰的认识,使得长期的思想政治质量无法提高.

1.2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大学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很多大学中都未形成高质量的教育团队,任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多是兼职人员,知识水平有限且人员结构混乱,主要原因是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高校中,有些领导不够重视学生思想教学工作,教课内容枯燥乏味,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3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高

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以及利用辨证的唯物主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适应社会能力差,学生处理问题简单化,甚至极端化[3];如复旦大学生林森浩投毒事件,清华大学生朱令被害事件以及马加爵事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对教育的反思.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弊端

2.1缺乏高质量的心理教育人员

在高等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思政教师任职,或者是由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教务处等完成;而这些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以及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法进行疏导,甚至会给予批评,无法从根本上寻找解决原因.心理健康教学是一项高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专职且丰富经验的人员任职,因此高校必须要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

2.2保障体系不全面

大学生目前存在着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已经达到了危险的边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采取措施,由此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对整个社会的秩序也是有很大的危害.然而,某些高校来在财务、人员等方面没有积极的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真正的实践;其次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也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也不健全,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将只会是表面工作.学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到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的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得到大力的发展.

3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利因素

3.1两者相互补充

3.1.1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对自身以及社会具有的正确认识和拥有良好的心态,能够进行自我控制,且人格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较为重视人的思想方面,主要重视人的“三观”培养,实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优良品质的目标.心理健康重在人的潜意识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则重在人的理性认识,两者相互补充,心理健康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先决条件,进而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1.2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内容.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4],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健康的心理发展必须在思想素质良好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健康的心理进一步得到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3.1.3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参与,从心理健康的构成而言,心理的发展会受到自身内在的潜意识思想所控制,如人体对社会、他人以及自身的意识,而这些意识又限制在个体在学习阶段所构建的“三观”,因此要想个体的心理健康就必须要使个体形成明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许多的心理问题大多是个体道德观念模糊,甚至持有“超道德观”等造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和引导,那将无法形成健康的心理发展.

3.1.4教育方式上的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内容是政策的方针、路线等,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却几乎未曾涉及到.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询问和启发,进而帮助学生改变错误的观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打开学生的心理防线,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其树立正确的观念;而对于此种现象,两种教学方法可以相互融入,相互取长补短,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2工作上相辅相成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上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前提和条件,并且缺一不可,心理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思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思想又紧密的支配着心理活动的方向.个体的思想问题除了与自身的教育等问题有关,还与个体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的思想问题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加以化解,进而也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对于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排解,但是不能仅是关注于心理层面,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方向,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指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心理障碍所单方面造成的,还有观念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疑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会学生做人,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发展的内部在因素.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更易于将外在的思想理论知识化为内在的认识,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4 二者的前提条件分析

4.1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的发展,但是不一定知识水平高和能力强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虽然具备高水平以及高能力,若缺乏高素质就是不健全的人才.从教育的层面,从仅注重知识理论的培养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项重大的改进;但从素质教育发展方面而言,人才应是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集于一身;从人才培养的层次分析,传授知识和能力仅是教育学生做事,但高素质则要求学生学会做人,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

4.2教育对象的需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转型的过度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主要特点有:他们希望融入到社会中,但是缺乏正确地认识;追求完美化,但有过重的金钱观;智力水平高,但未形成辨证思考能力;愿望过于理想化,但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想独立,但是又有依赖心理等特点.大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极易产生烦躁、抑郁、自卑、人际交往不善等问题[5],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特点,利用正确地方法加以引导.思想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关的经验,但是却是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特长,其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思想教育者工作的空白;在有些思想问题方面可以借助心理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在品德、政治方向等问题,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弥补.

4.3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高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一切为教学宗旨,但是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不能够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向、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模式,而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正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5 两者结合的方法

5.1教育内容与目标的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有教育重点,但是大学生所面对的问题除了品德、政治、政策方针、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相互混合的,仅是单方面的教育模式,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思想发展规律,从心理方面出发,解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教育内容上两者相互补充,但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原则[6];二者要相互学习和补充,不断总结和反思教育方式.

5.2二者教育手段的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彼此的教育手段相互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真诚、信任、倾听、保密、同感等方法,将自身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模式及时地调整,在教学中进行深入地感受学生的认识方法和情感表达,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则要改变传统的个别性、针对性、上门性的教育方式,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公开、主动地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情境模拟、集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等多种方法结合,进而改变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3完善师资队伍健设

各个高校想要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可以通过聘请、兼职等方式建立起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此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大培养力度[7],重点学习心理辅导,将其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者,使其更能在两者之间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灵活地转化.其次,心理培训工作应纳入全校的师资培训工作中,要求各科教育者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进而更够对学生随时进行教育和指导;最后还要制定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资格认定制度,不断地完善师资队伍的发展.

5.4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各高校应给予一定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费用;使高校有能力建设心理咨询师、实验室、团体训练室等;在器材上配备监控器、生物反馈仪等各项器材.各高校应该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设备也纳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之内.国家要制定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物质支持和政策支持,更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

5.5高校应建立干预机制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需要制定预警干预机制,其干预体机体需要通过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及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并有效地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能预防意外突发事件的发生,以能及时采取措施,将危机发生的概率降低最低.各高校需要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资料,定期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咨询、参与、调节等一系列的工作,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消除,防止悲剧的发生.

5.6深化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以此为主要教育方法,并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个人辅导、咨询与协助等相结合形成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大学生发展的特征,增加《大学生生涯规划》、《常见的心理疾病》、《如何消除心理问题》等章节[8].此外还要开展相关的专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各高校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主要任务,进行设立各科教学的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之中.

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要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多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另外也要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通过电脑进行网上心理咨询/交流的等心理辅导工作,更能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各种压力以及新问题,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高校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向结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和反思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保证,进而才能够培养创型性人才.

〔1〕陈月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实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07(09):101-102.

〔2〕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01(32):145-146.

〔3〕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06(05):76-78.

〔4〕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2(07):976-978.

〔5〕王畅.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4,5(10):65-66.

〔6〕唐志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34(12):90-91.

〔7〕吴頔.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26(14):1240-1241.

〔8〕冯雪娇.人的自我塑造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5,23(05):76-78.

G641;B844.2

A

1673-260X(2016)09-0163-03

2016-06-1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政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感受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