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2016-03-29蔡益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蔡益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蔡益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热议,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在逐步增大,人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加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心理健康;大学生;大学生素质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匪夷所思事件.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压力,长期不通过正常健康的渠道进行释放,就容易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应到大学生来说,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就显得极为迫切,也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影响着“树人”的构建,比如对于人才的界定上,就有着这样的看法,大学生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则是危险品,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更大.也正是如此,本文就目前环境的基础之上,对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培养做出简单的分析.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惨痛教训

1.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近些年来,因大学生心理素质差而发生的一些列事件屡见不鲜,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情绪化严重,自制能力差,与人交际存在问题;而由这些问题引发的危害性也主要表现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伤害自我.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社会现实的抗压力比较低,在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得自卑;往往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会选择逃避;比如我们经常能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一些学生不满家长的教育而离家出走的,不满学校的规章制度而逃避辍学的,甚至无法面对一些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挑战,而选择结束生命的,这些都是大学生伤害自我的表现.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问题则表现在伤害他人;这一类情况造成的社会危害比较大,对身边的亲人朋友老师造成的伤害也是极其的高;比如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学生因为严重的攀比心理,强行向家人索取,索取不得则对家人施暴;甚至有的学生对另外的学生造成生命威胁;这些行为不仅伤害到了自己的亲人,更是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都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2大学生因心理问题造成社会危害的典型案例

从这些年的案例中,大学生因心理问题造成极大社会影响的案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也显得极为重要.正如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复旦大学林森浩的投毒事件,林森浩于2010年进入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就读研究生,然而因为生活的琐事,另起逐渐对同室友产生不满,并在2013年4月将实验余留的有毒物品投毒至饮水机中,导致黄洋死亡;从证件事件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于2010年10月20日发生交通事故,当见到受害人痛苦的呻吟,不但不及时救助,还当场将其致死,可见其心理自私的表现;河北大学李启铭的事件中,被大家所熟知的是“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这一句引爆网络的话语,事件整体的经过主要是李启铭酒后驾车致一死一重伤后逃逸,还口出狂言,可见其世界观的扭曲,品德素质的低下.从这些血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事的大学生们,在情绪方面的过激化,以及缺乏理性思考对于行为的指导,缺乏自制力的表现,都反映出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急迫性.

2 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个因素

2.1社会的复杂因素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着重大影响.自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高考恢复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更多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方式,尽管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对于素质教育的提倡,已经对原有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依旧存在很浓厚的应试气氛.在这个阶段中,培养学生的重点在于对考试成绩的看好,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我们经常能够在课堂中听到这样的言论,“好好读书,考一个好大学”,从小就为学生灌输了种学习的目的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此来激励学生认真的应对考试的分数;这也使得学生在生活中所经历和面对的挫折较少,学生在进入到大学阶段之后,难以独立的面对生活,长期如此,所形成的心理压力就逐渐的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变得扭曲,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正如一些高分低能的体现,其实不仅仅是对于能力的体现,更是对于其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的体现.尽管到了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也由于我们对于素质教育的把握不准确,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加以正确心理知识的引导,反而也使得一些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诸多的问题.

其次,信息社会中的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了一些错误的引导.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普及,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普及;很多大学生已经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社会的生活,网络的信息丰富着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给学生增加了许多社会知识,然而同时一些监管不当的社会言论、影像等对学生造成了很多错误的引导.比如,很多大学生进入到大学的学习中之后,无法面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索性沉醉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之中,在很多高校之中,人流聚集最多的或许不是图书馆,而是校园外的网吧.学生在网络中,长期接触到的社会亚文化会持续的影响到学生正确对心理压力的解压,转而表现为暴力的释放.

再者,就是大学环境的独立性,使得大学生无法面对较强的压力,从而使得自身的心理素质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大学环境相对于小学、中学而言,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相对独立,在这样的环境下,尽管利于学生参与到很多学生实践活动中去,利于学生社会实践,但也同时因为教学管理上的解压,加上一些学校缺乏团学活动的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盲目性,也对其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影响.

2.2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首先,缺少父母的关爱,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被及时的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在这样大好的经济环境之下,无数个家庭纷纷下海奋斗,这也使得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极为另类的一种现象,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很多家庭的孩子在接收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时候,大多数是跟随在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甚至更多是住宿管理,这也就使得学生缺少了家庭方面的教育;一些教育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关注点更多在于衣食住行,缺少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心,是造成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次,不当的家庭教育也使得学生养成了不符合社会主流的世界观,造成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比如,一些家庭对于孩子过分的溺爱,不允许孩子经历一点点的挫折,不然孩子去独立面对一些问题,这也使得孩子在心理成长的道路上无法正确面对一些问题,过分的依靠家庭.比如,上文案例中所提到的“李刚门”事件,以及曾经备受社会关注的“李天一事件”都是如此.在温室中的孩子,始终难以见到彩虹.

3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提升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不单单是学校和家庭的问题,因而在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笔者认为,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以下三个着重点进行开展.

第一,做好校园环境氛围的维护.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与自律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不否认一部分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并取得很高的成绩,但是也不能忽视过于松散的氛围管理反而容易将学生推向错误的道路.因此在学校氛围方面,就应当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一方面开设必要的心理素质教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对于自身心理问题的认知,很多时候一些学生因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不正确,对于自己的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难以辨别,我们通过教学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做到熟悉心理健康教育,不惧心理健康问题;另一个方面有必要设置相应的心理辅导中心,很多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过大等方面造成心理的压抑,无法做到自我心理的调节,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相应心理解压辅导,指引学生正确的解决好自身的心理问题.

第二,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大学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通过人与人的沟通,通过面对问题的解决的经验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但是很多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也存在一些范围的局限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则需要学校做好社会资源的整合,组织开展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比如音乐歌唱比赛,大学生辩论赛,以及大学生演讲朗诵比赛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形态,让学生参与到这些丰富的活动中来,一方面利于其心理健康的成长,也将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家庭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科目的设置是解决现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团队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在现在的大学中,最容易出现课堂瞌睡现象,特别是就业指导课程或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多讲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很难形象的将知识节点表达出来,使得学生很难融入到教学的课堂中,这也使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作用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也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也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使家长做好学生心理成长与能力培养的辅助工作,让学生有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来锻炼和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是我们大学教育的目标,而所谓人才就需要有德有才,有才无德的大学生反而对社会更加容易形成危害,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环节,在学校做好这一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广泛的结合学生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共同的努力.

〔1〕徐淑华.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胡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B844.2

A

1673-260X(2016)09-0154-02

2016-04-17

正德辅导员团队(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14F12)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