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2016-03-29钱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考核

钱芊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1200)

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钱芊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1200)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校田径教育面临着教学模式落后、陈旧;教学内容僵化、单一以及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期推到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田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田径作为普通高校体育传统教学内容,由于其具有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要求,一直被认为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课程.然而,随着新兴体育项目的兴起,传统的体育项目田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加之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困境.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田径教学同样面临着改革调整的时代要求.并且随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理念的提出,高校田径教学必然走向改革的前沿.

1 我国高校田径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1.1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田径教学绝大部分沿袭着传统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体育技术教学占据了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而对育提升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卓有成效的健身教学应用较少.高校田径课传统的竞技教学模式过于偏重于竞技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强调田径运动过程中的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然而,高校阶段的大学生其身体发育成长情况不尽相同,对田径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异,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来进行田径教学使得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不同学生之间的掌握程度差距较大.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田径教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统一的技术动作标准要求,使得那些身体素质和学习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跟不上课程的进度,挫伤了其田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教学内容僵化、单一

我国高校的田径教学内容大多是在套用竞技体育中田径项目的内容,由于竞技体育中田径项目的内容过于单一,而且技术动作固定,要求田径运动员进行反复、机械的练习.因此,造成了高校田径课程的内容僵化、单一,并且缺乏趣味性.加之,学生在田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学内容不能与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相契合.甚至很多高校田径教学的内容与中小学田径教学的内容相同,这种不加区别的内容设置不利于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另外,高校田径教学内容的僵化、单一还体现在其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相互独立上,作为体育项目的基础性项目,田径与其他体育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高校的田径课程内容安排上纯粹的田径项目限制了学生其它体育素质的拓展,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3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高校田径教学相对于其他文化课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模式上都有所区别,因此,其考核评价机制应与其特征相适应.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过多的进行定量化考核,进而落入其它文化课考核的窠臼.高校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考核中其考核内容包括各项具体科目的成绩或合格率,并以这些成绩或合格率作为学生对田径课程掌握程度的考核评价标准.然而,这些单纯的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如速度、时间、高度等无法全面准确的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因为由于受到遗传等非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不同,而身体素质对于这些考核指标影响较大,很多学生的田径水平在身体素质一定的情况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很高的提升.而过多的数据指标只会造成成绩的片面性,而无法真实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片面的考核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其真实水平的提升.

1.4教学理念偏离

长期以来高校田径教学作为向国家输送体育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自该学科引入高校以来其学科概念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教学理念更是忽视了田径本身所具有的身体锻炼的价值.在这种体育竞技与高校田径课不分的情况下,高校田径课的健身价值理念进一步淡化,而竞技运动的理念不断加强.正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偏离使得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都存在着问题,使得本来可丰富多趣的高校田径课程丧失了原有的本质.而且,也正是由于在教学理念的偏离使得高校田径教学的地位日益衰落,而被其他更具时代性特征的体育项目所排挤.另外,高校田径教学理念的偏离还体现在其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忽视.学生无论在哪个学科中都应当是教学的主体而非客体,然而,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老师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将学生完成视为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而设置高难度的动作和超负荷的运动量,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偏离的体现.

2 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改革出路

2.1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的田径教学应摆脱传统的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努力塑造健身体育、快乐体育的田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竞技性体育的技术动作教授,多传授一些简单易行、富有趣味的健身动作和技巧.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合理安排其具体科目的学习,避免统一的技术动作标准扼杀学习的个性发挥.同时,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在健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当然,健身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单纯的健身课程,它并未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为目的,而是通过田径健身课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了解田径项目的各项具体动作要领,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田径动作或健身技巧,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切实地体会道田径精神.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了锻炼健身的知识技巧后更够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使其真正贯彻终身体育的精神.

2.2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推进教学进程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托,高校田径课程应以教育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田径教材内容的改革,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内容.高校田径教学的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保留原有教学项目的基础上,适当的对教学项目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改造,增强田径项目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通过这种降低教学内容难度的形式,吸引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爱好.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一些体育游戏,充分利用教学器材、场地等外界因素,丰富教学内容,进而营造一种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加强田径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积极吸收武术、跆拳道、体操等其他体育项目因素加入到田径项目当中,使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当的安排其动作难度和运动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努力发现学习的特点和潜能,帮助其将优势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2.3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校田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首先,要丰富考核指标.以往的高校田径考核指标过于单一,往往以时间、距离或高度的多少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这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为此,在对学习进行考核时,应进一步丰富考核指标.将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平常的表现情况以及自身提升的空间等因素考虑进去.其次,在考核中应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静态的考核评价的同时,应建立动态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到考核范围之内,并根据学习个人提升的幅度以及单个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标准,通过这种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更为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建立多层次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习的考核评价要有层次性,既要考核其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其对田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努力做到全面综合细致的考核评价.同时,考核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民主精神,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的评价与老师的评价相结合.

2.4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老师的教学活动理应围绕学生开展,然而,在现实的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被作为教学客体加以对待,很多老师并未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此,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特征,适当的设置动作难度和运动量,使每位同学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吸收学生的参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器材的选择以及教学场地的布置等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李修振.参与式教学在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2〕毕红星.我国部分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关键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3〕邰崇禧,徐建荣,雍明,田春祥,陆升汉.田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1(01).

G807

A

1673-260X(2016)09-0096-02

2016-05-20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考核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家庭年终考核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