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2016-03-29王丹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集约土地利用用地

王丹丹,晓 兰

(赤峰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浅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王丹丹,晓兰

(赤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如何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总结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城市土体集约利用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并展望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下一阶段研究方向,以期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

1 引言

集约是相对于粗放而言,土地的集约即对土地的集中和高效利用,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起源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描述,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增加土地投入从而获得相对高的土地报酬.土地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宝贵的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土地利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的利用和管理,要由过去粗放的外延扩张转为向内涵挖掘的集约化利用,通过相关措施和途径实现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以能最大程度发挥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针对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特别是城市土地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程度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利用潜力.结合当前我国城镇化改革进程,有必要对城市土地的数量和类型及其分布充分分析,以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

2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

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快速工业化发展直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从而影响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因土地利用模式和城市空间结构有强烈的相关和对应性,过去粗放的土地利用模式致使城市土地蔓延扩张,我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据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城市用地集约程度与城市规模大小呈正相关发展,换句话说城市越大,城市的用地越集约.②城市土地利用发展不当,使部分城市无限度扩张,占地面积和规模过大的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③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不合理,各类用地数量失衡,突出表现为建设用地比例高于生活用地比例,致使城市生活环境日趋恶化④城市土地人均占地数量较高,存在非法占用耕地、圈地和盲目建设的现象,有些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土地被强行占用.⑤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应用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典型案例.⑥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缺少有力的监督管理,存在土地供应量过大等反常现象.

3 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价值分析

3.1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

我国城市土地用地面积和规模总体表现为扩张快,且各类用地结构不协调,存在布局混乱和浪费的现象.一些三、四线城市普遍存在空置房问题,甚至有些地区有“鬼城”之称,空置房在城市中普遍大量存在,其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产生消极影响.城市住房的空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不顺应我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此对城市土地开发建设中,势必需由过去粗放利用的方式转为集约利用.

3.2是节省城市建设投资的必然要求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提高城市用地布局和人口的集聚程度的重要举措,在城市建设中从资金投入的角度考虑应尽量保持集中布局,从而减少道路和工程管线等的运行费用.在集聚的城市土地上,达到城市居民所追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以真正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益.

4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4.1以多种研究方法奠定制度保障

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制度体系,探索积极有效的管理办法以为其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因城市土地利用涉及如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学等多部门多学科,因此可以多方面借助各学科的优势的基础上,系统科学的研究城市土地集约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可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方面成功的经验,完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以优化充实我国的城市土地管理.

4.2以顶层设计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建议要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资源条件为基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设计,自上而下的分层规划能够有效的控制城市土地的结构和规模,特别是通过顶层加强宏观调控,积极的探索行之有效的顶层土地使用制度.通过制定详细的土地利用与实施计划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滥用土地的现象,顶层设计是城市进行合理土地利用基础,其在规范各项用地的配置标准的同时,保证经济和生态社会的各方面需求,是实现土地集约的重要措施.

4.3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要求

只有土地资源的用途和市场需求一致时才能实现其最优配置,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市场和政府的目标都是为了能有效利用土地.我国城市普遍呈现用地的空间布局紧缺,建议建立城市土地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可以从调整和转变地区的产业结构入手,转变观念,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在保证经济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如招商引资的措施发展第三产业,以置换城市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并提高城市建筑的容积率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4.4以树立集约用地意识为起点

长久以来,民众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普遍不高,建议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时间点通过多种公益广告的方式宣传集约用地的典型,强化对集约使用土地资源的意识,以能调动全城市的力量,并能切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同时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发展性和长期性,因此需强化民众对于城市土地整体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控.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展望

从国内学者对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研究成果,并结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相关文件要求,作者认为今后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从以下两方面继续深入:

首先,明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概念的界定,从而通过建立一系列相对完善的内涵指标体系,加以对各指标权重的确定的基础上,合理的说明或借鉴同类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成果.如当前对于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合理利用等相关概念和内涵没有严格的界定,实际研究中三者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土地的合理利用范围较广,土地可持续利用从属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而土地集约利用更多的强调投入产出的效率.因此建议在之后的研究中要突出各概念的侧重点.此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国外针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多从土地整理和土地政策等方面分析,国内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多为层次分析和因子分析,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城市土地节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建议继续深化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放置于时代背景下,而不仅是针对行政地域内的研究.从服务政府决策的方面考虑,通过开展GIS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等现代方法和应用研究,以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同时注意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给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因此可以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成果与土地利用监管相结合,以通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预警机制来保证土地的有序规划和供应,从而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用地规模、城市用地布局、城市人口数量等相关问题日益凸显,必须切实做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序发展.

〔1〕陈国壮.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J].发展研究,2014(11):89-92.

〔2〕王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用地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2015(9):15.

〔3〕周敏.浅谈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制度体系构建[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2):126.

〔4〕杨杰兴,张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评价指标研究[J].科技视界,2015(13):284.

〔5〕曾红.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61):58-65.

〔6〕李治国.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思考[J].西部资源,2015(5):37.

〔7〕田党生.关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及其反思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89-192.

〔8〕马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资源与环境,2016(4):142.

〔9〕刘风莲,林爱文.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63-168.

〔10〕刘加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结构解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37.

F293

A

1673-260X(2016)09-0065-02

2016-05-11

猜你喜欢

集约土地利用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