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水环境责任审计在治理水污染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2016-03-29张芳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水资源互联网+责任

张芳兰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101)

“互联网+”水环境责任审计在治理水污染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张芳兰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兰州730101)

水环境责任审计在治理水污染、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治理效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水资源环境保护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路线,是以事后处理的末端治理方法为中心的,在实践中缺乏监测这一系列过程的网络系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污染预警机制提供了发展契机.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建立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成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本文通过互联网融入水环境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审计模式、作用机制等方面对互联网+水环境责任审计进行研究,引入环境重置成本法对环境治理的总成本进行计量,并与当前实际发生的治理成本进行比较,审核治理效果,并提出审计建议,以期为环境审计方法和路径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为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互联网+”绿色生态;水环境责任审计;环境重置成本法;水污染治理

1 引言

2016年1月11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确保“互联网+”绿色生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针对水等各类生态要素,利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成果,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优化监测网站点布局,扩大动态监控范围,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控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三废”大量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虽然环境审计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绩效审计还是以传统的环境财政资金的财务审计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并且大多是事后审计,不能起到有效的预警和防治环境污染的作用.因此,对“互联网+”水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机制和实施路径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者对环境审计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本文从水资源环境审计的实现机制、技术方法、框架结构以及实施路径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互联网+”水资源环境审计作用机制和实施路径提供线索和思路.

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2004)以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环境审计中的启示,对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整个审计系统如环境审计范围、环境会计和环境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提出改进工作的初步设想.周一虹,赵雷刚(2014)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进行了基于环境重置成本法的流域生态补偿价值的计量方式研究.唐洋(2013)基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提出了政府环境审计的作用机制包括监督评价机制、调控协调机制以及监测预警机制.赵彩虹(2014)将环境绩效审计与水污染治理相结合,在参与者利益冲突协调为基础上,对宁波市开展水资源审计进行了探索和机制创新.

李兆东(2009)构建了以水体主要污染物或特征污染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探讨了以水体污染物迁移特点为基础的流域审计范围,从环境审计项目和生态恢复效果等层次确立了审计对象,给出了周期性审计、周期内跟踪审计等适合水体环境审计要求的审计方式.孙晗,唐洋(2014)基于PRS框架分别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三个方面构建了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并使用专家打分法赋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绩效评价.黄溶冰,赵谦(2010)借助复杂适用系统理论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太湖流域水污染审计治理模式,利用环境绩效审计,促进政府提供优质环境公共产品;利用环境合规审计,促进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遵从.耿建新,吴潇影(2014)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视角对水资源核算考评进行了分析,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供应表和使用表、水资源账户等,并提出了水资源的计量属性,分别有实物计量、货币计量和质量计量.李成艾(2012)认为,绩效审计主要通过宏观的再监督评价机制、中观的调控协调机制和微观的监督、纠正和修复机制实现维护水安全的职能.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虽然对水环境审计的内容、水污染防治审计项目的基本框架、流域审计模式等方面作了较多研究,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的水环境责任审计模式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少.另外,互联网对环境污染有强大的分析能力、监控能力和预防能力,对水资源环境的事前审计提供了可能.因此,促进互联网与绿色生态的融合,为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和防控提供更有效的措施,做到实时监控、实时防御、实时监督、实时评价、实时保护.

3 互联网将对传统水环境责任审计的影响

3.1互联网为传统水环境责任审计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的发展为水资源环境变化的监测提供了可能,江河的流动会带动污染物的流动,水污染的责任源泉不易确定,在传统的水环境责任审计中,此处就是它的缺陷.污染物不能及时得到治理而且责任界限不清,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为水环境水质情况、污染源、河流流向及污染物流向以及污染量的大小提供可能的监测,发改委要求各部门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完善部门间数据资源、文献资料等信息共享机制,会同地方政府建立资源环境监测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不仅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污染数据、而且为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及环境责任审计审计资料和审计线索,为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做出巨大贡献.

3.2互联网为水环境审计带来的挑战

为实现发改委针对生态要素,构建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测系统的要求,不仅需要大量的IT技术人员,还要紧密结合环境专家对污染物的分析,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环境分析专家等一系列的人员团结起来解决环境问题,对IT工作人员及环境专家的能力要求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作为审计人员,传统的工作能力已经不适应当前局势的变化,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基本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基本的审计程序,还要了解互联网及环境监测系统、环境法规、环境政策等,为审计人员的执业素质提出了空前的要求.另外,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复杂性的增强,审计线索的不易察觉,也提高了审计风险.

4 实施“互联网+”水资源环境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互联网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渗透到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中.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成熟,也给会计和审计行业的改革和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冲击,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事后核算和事后审计,尤其对自然环境来说,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路线亟待改变,面对我们不堪重负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互联网的环境负荷检测系统无疑是给环境治理一片蓝天.因此将互联网应用到生态环境的治理中是很必要的.

将水资源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引入水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就更能有效的预防和限制领导干部在任期期间内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加大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浪费等问题,为企业和领导干部等在做决策时,在经济利益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点提供了必要的措施.

5 “互联网+”水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互联网+”水环境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水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并使用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测系统对水环境变化进行检测,以达到提前预防水污染,加强水环境保护的目的.

5.1污染预警机制

污染预警机制是指审计人员能够通过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控系统及时发现污染源以及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以及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其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主要工作包括:收集被审计单位环保资料,特别是了解被审计单位水污染的成分及其主要污染源;审核被审计单位或者周围企业的水污染排放标准、水污染净化程度及水资源再回收利用率;对水污染治理项目中可能进行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

5.2过程监控机制

过程监控机制是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为环境污染源的产生、水体污染物的流向以及水体污染物的成分和污染范围、污染物的治理效果等进行过程监控,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线索和审计资料,进一步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工作包括:熟悉和掌握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表达环境污染情况的方法;在水污染治理的同时进行跟踪审计,评价和监督其治理效果;评价目前的治理行为是否符合我国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检测在水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是否又形成了新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等,并根据随时检测到的数据和信息及时调整水污染治理方案.

5.3环境数据分析机制

环境数据分析机制是指大数据的强大分析能力使审计人员针对水污染治理中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测系统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网络数据分析,使审计人员和水污染治理人员了解水污染的形成原因、水污染的污染成分、水污染的性质等,在综合的数据分析基础上指导更有效的水污染治理,审计人员也进行更有效的审计监督.主要工作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水环境数据;了解水污染治理的实时数据,对水污染治理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与治理人员沟通,调整治理方案及治理方法.

5.4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环境信息共享机制是指环境监测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使得环境信息的共享更加充分,环境信息披露的越充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就越强烈.当全民都注意水资源保护的时候本身就是对环境的一种治理.即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在重视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以及减轻自然环境负荷时就是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效率、就是促进水资源的健康绿色流动.

6 水环境责任审计在水污染治理中对环境重置成本法的运用

6.1环境重置成本法的定义

周一虹(2011)提出了环境重置成本法,他认为,环境重置成本法是指当环境遭到破坏后,通过计算恢复环境到原状所要支付的费用.环境重置成本法是指现行市场条件下,重新构建该环境资产或重新达到该环境资产生态服务功能所要花费的所有货币价值总额.环境治理成本不能低于将环境资产恢复到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成本,即最低的环境成本.因此,在水环境责任审计过程中,环境重置成本法对评价和监督水污染治理效果具有实践意义.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实时监控和审计人员的跟踪审计提供了一种方法和审计程序.

6.2环境重置成本的三层成本计量模式

根据水环境责任审计的特点和环境重置成本法的思路,将水污染治理中的环境重置成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恢复水体污染到原生态服务功能所发生的费用,即生态环境恢复层成本.第二层为维护水资源长期清洁所要发生的成本,即生态环境维护层成本.第三层为基于水环境保护所需要放弃的经济发展部分的机会成本,即生态保护战略层成本.

6.2.1生态环境恢复层成本

当水资源中的污染物排放超过水环境容量的时候,需要对超过水资源环境负荷的部分进行治理.如果生态环境恢复层成本是负值,说明水环境容量没有被全部利用,在保证水质的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的可供使用的水环境容量.反之,如果为正值,说明水资源环境负荷比较大,水污染比较严重,导致水质不达标.因此要加强水污染治理以帮助其进行污水清理和水生态恢复.

6.2.2生态环境维护层成本

水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是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并需要根据保护水资源环境的特点而支出相应的维护费用.本文将保护环境的主体分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其生态环境的维护层成本就是国家为维护良好的环境所发生的支出加上企业为履行环境责任所支付的环保费用以及为破坏环境而承担的罚款再加上个人上缴的为取得优质水资源而多付的费用以及因为水质问题而导致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而发生的支出.

6.2.3生态保护战略层成本

生态环境的保护毕竟限制了一部分经济利益发展的空间,因此生态保护战略层成本是基于为保证必要的水环境质量而放弃的经济发展权,该部分机会成本应该纳入环境重置成本中.

采用重置成本法对水污染治理总成本与环境治理总目标进行计量,取得重置成本与重置目标,与当前发生的实际水污染治理成本与目前达到的环境状况与重置成本相比较,进行水污染治理效果的评价.环境重置成本为正值,说明目前的水污染治理有效果,治理行为对水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够使得水环境资产的价值上升.在实现同一治理目标的基础上,如果重置成本大于或等于实际治理成本,则表明,水环境治理效果很有效果;反之,则说明治理效果有但是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投入.而当重置成本为负值时,则表明当前的治理措施并未达到期望的治理效果,甚至使得环境污染状况更加严重,导致环境资产价值下降.

7 研究结论及审计建议

7.1研究结论

我国环境责任审计尚未完成规范的、统一的体系,也未形成关于环境责任审计的法律规范,而且环境的污染状态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使得环境责任审计在实践中的实行具有一定操作上的困难,但是互联网引入环境责任审计之后,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测系统可以进行过程监控,预警环境污染风险,使得水环境的提前防控、及时治理成为可能.网络系统不仅可以进行水环境的大数据分析,还可以进行水环境信息的共享.既方便了环境审计人员对其治理效果进行评价,还促进各大企业、全国市民更加注重水环境的保护.引入环境重置成本法对环境恢复到原初状态所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与实际治理成本的比较可以评价水环境治理效果,并为政府领导干部的环境履责审计、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环境绩效审计等提供审计基础和环境信息,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7.2水污染治理的审计建议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引起了各个行业的历史性变革,审计行业也不例外.尤其对于实践中实行起来困难比较多的水环境责任审计,水利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水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测系统.互联网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测系统的建立将会给环境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加一道保险杠,时时监控、时时共享环境数据信息,增强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水污染治理中应及时根据网络监测数据调整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并及时与环境治理人员进行沟通,调整治理措施,形成提前预防、过程监控、及时治理的良性循环.审计人员也应该进行跟踪审计,充分披露审计的环境信息,从而反过来限制企业或者个人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将保护水资源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1〕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4(1):57-62.

〔2〕唐洋,阳秋林,邱奇彦.环境审计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12).

〔3〕耿建新,等.城市水资金有效循环过程的保证措施探讨——政府环境审计的作用与实施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优秀论文集,2006.

〔4〕周一虹,赵雷刚.基于环境重置成本法的流域生态补偿价值计量方法研究——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5〕李兆东,鄢璐.水体污染物为导向的流域环境审计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6):170-174.

〔6〕黄溶冰,赵谦.环境审计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0(3):66-73.

〔7〕赵彩虹.环境绩效审计参与水资源治理的相关探讨——以宁波市开展水资源审计为例.财会月刊,2012(4).

X321;F239.6

A

1673-260X(2016)09-0055-03

2016-05-08

猜你喜欢

水资源互联网+责任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