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德育内容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6-03-28刘永春刘洋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德育内容

刘永春刘洋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 100872;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毛泽东德育内容观及其当代价值

刘永春1刘洋2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 100872;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学界一直以来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没有停止过,其中毛泽东德育观的内容又处在毛泽东思想中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对此,文中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德育内容观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教育、唯物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形势政策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各项工作中处在首要地位,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当代毛泽东德育观的内容仍然没有过时,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侵略,也是我们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保障。[关键词] 毛泽东;德育;内容;当代价值

毛泽东德育思想的内容是根据德育的目标来确定的。要有效地达到德育目标,必须确定相应的德育内容。为达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德育目标,毛泽东提出了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时事政治为核心的德育内容。他要求,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毛泽东非常注重德育对于党员干部群众世界观的塑造和培养,这是因为,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如果世界观不正确,那么人们就无法正确认识现实,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务必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毛泽东德育观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人要有一点精神,作为一个民族更要有自己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的传统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在这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伟大精神中蕴含着自尊、自信、自强。正是依靠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产生的巨大创造力,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兴旺发达起来,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对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一个中国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出现了这样一种错误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说爱中国,但是不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并不是空泛的,有其具体要求,对于当前来说,爱国,就是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这个国家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反对侵略者赶走反动统治者而取得的,爱国主义的题中之意就是热爱这个来之不易的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者。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1]P520。也就是说,打倒了日本侵略者也就同时帮助了日本人民,帮助日本人民摆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专制独裁的统治,这不仅是爱国主义,而且也是国际主义。可见爱国主义在那个时代还有如此特殊的意义。

(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

集体主义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无产阶级的道德伦理观,因此也是毛泽东非常看重和强调的。因为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军队里、社会里、国家里,任何个人主义都是与新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前进的方向、代表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的要求相违背的。而与个人主义

针锋相对的集体主义是符合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实际发展要求的。当然强调集体主义并不是反对个人合情合理的利益要求,强调集体主义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兼顾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毛泽东指出:“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军民兼顾’、‘公私兼顾’。”[2]P28集体主义就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大多数人的利益相矛盾时采取的一种舍小我、成大我的价值取向,但是不是否定个人的合理的合法的利益,只是在小利与大利之间进行取舍时以大局利益为重的做法。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教育

毛泽东非常注重认识社会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是区别于以往的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全新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是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是当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在现当代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是非常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一种社会制度。但是再好的制度,在刚开始都有一个被人们了解和接受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教育人们知道社会主义的过去,懂得社会主义的现在,而且还要教育人们明白社会主义的将来。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懂得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自觉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毛泽东指出:“新的社会制度还刚刚建立,还需要一个巩固的时间。不能认为新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完全巩固了,那是半年内的。需要逐步地巩固。要使它最后巩固起来。”[2]P268这也正是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毛泽东非常坚决毫不犹豫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的原因之所在了。

(四)唯物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在人类社会中就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问题。即无神论与有神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迷信与科学之间的斗争。在过去的时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往往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之谜,就常常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以为世界上存在着鬼神之类的东西在主宰和操纵着宇宙自然界和人类世界,那个时候唯心主义投机客们大肆贩卖伪科学和迷信的东西来骗取和剥削劳动人民的钱财,甚至充当反动统治者的帮凶,欺压和欺骗劳动人民,正如马克思一针见血指出的,宗教是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无产阶级从来不怕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1]P707自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就一直与封建迷信作着最为坚决和彻底的斗争。时至今日虽然反动落后的阶级及其反动统治已经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然而作为一种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却并没有随着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做着垂死挣扎,而很多人民群众由于自身所受教育有限、知识的缺乏等原因,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头脑还被唯心主义封建迷信所束缚着笼罩着,无神论和科学精神之光还没有照入其心灵之中。这样就仍然不能放松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科学精神的教育。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才能破除唯心论,因为以往的唯物论往往是机械的,这样的唯物论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战斗中其力量就会有限。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辨证的唯物主义,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在反对唯心论和封建迷信中发挥巨大的战斗作用。因此毛泽东非常强调唯物主义的教育作用。

(五)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

道德从来不是脱离阶级而独立存在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阶级对于其成员有不同的道德上的要求。每一个阶级在取得统治地位之后都会对于全体国民进行道德上的教育。既然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不会故意隐瞒自己的观点,并且羞于隐瞒自己的观点,自然也要光明正大地对国民进行无产阶级的道德观教育。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了进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道德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开始了对于党员和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道德观的灌输和教育,他在《纪念白求恩》的演讲中号召党员和群众学习白求恩这样一个无产阶级道德观的典范,他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P660这样就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就是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取向。毛泽东非常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他多次指出了要为人民做好事的观点,他的警卫员张思德在为革命工作牺牲后,他发表了演讲,在讲话中他深刻指出了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

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3]P1004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有二种不同的选择,选择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贡献和牺牲自己的人生是高尚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选择为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反动统治者服务的人的人生是卑微的、渺小的,是轻于鸿毛的。这样就可以让党员和群众知道该怎样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人生的追求。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的,因为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不仅必须在思想上对反动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观念进行清算,而且要树之以新思想新观念,香花不来长的田野必定长满杂草,党员和群众不可能自发就产生社会主义道德的观念,必须进行灌输和教育,而毛泽东就是这个方面的天才和专家,他的德育工作就做得非常有成效。建国初期党员和群众思想端正,社会风气良好,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一贯坚持对于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良好结果,是毛泽东辛勤治国的汗水浇灌出的理想之花朵,主义之果实。

(六)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所谓基本路线也可以说是长期性的、总的路线和政策。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基本路线和当前具体路线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当前的各项具体的路线和政策是基本路线政策在当前时代、在目前情况和各个具体时代的具体体现,各项具体路线政策是为着基本路线政策服务的。它们之间有时看似矛盾,其实目标都是一致性的。譬如当前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看似不同,实际上目标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在当前的时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之下,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立足当代,制定符合实际的路线政策,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死守教条不能变通,不能理解这种实事求是的政策,那么对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毛泽东早就深刻认识到了基本路线政策和具体路线政策之间的关系,指出,既要看到长远的目标总的目标,同时也有看到当前的任务、当前的目标。

对于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的理解也不能片面,不能教条地看待。基本路线必须化为具体的路线政策,让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可行性。“有了总路线还不够,还必须在总路线指导之下,在工、农、商、学、兵、政、党各个方面,有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才有可能说服群众和干部,并且把这些当作教材去教育他们,使他们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然后才有可能取得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否则是不可能的。”[4]P304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少数人知道还不行,必须让大多数人知道,只讲几次不行,必须反复多次地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基本路线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才能凝聚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党的中心工作和基本的任务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努力。基本路线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凝聚全党全国人民为了一个中心工作而努力奋斗。坚持德育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重视和发挥德育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毛泽东德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征。这对于在新时期搞好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只有明白基本路线,才会有大局观大局意识,毛泽东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认为解决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办法是,在基本路线的前提下,全局居于首位,集体排在第一。全国解放以后,党的工作中心进行了大的根本性转移,因为这个时候,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为了人民群众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的矛盾,这个时候党的中心工作应该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经济建设,以解决这个基本的矛盾。这个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多快好省,力争上游,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基本路线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使人民群众不脱离党的中心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重要任务。

(七)党的形势政策教育

人是环境的动物,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个社会的环境形势如何,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这个社会的信心,对于未来的看法。执政党必须给人民以信心,在形势方面做好教育,在形势大好时,不能盲目乐观,而应该想到可能的问题,在形势看来不好时,不能毫无理由地悲观,而应该看到事物可能向好的方面发

展,从而正确看待问题。形势政策的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在特殊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也非常善于这方面的工作。当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时候,很多人抱着悲观主义的论调,甚至认为中国完了,日本武器精良,战斗力强,而且是早有预谋,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军队一触即溃、一吹就倒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没有像多数人那样感到悲观丧气,而是在正确分析了形势之后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并且教育全国人民要开展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民战争,让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分析和教育是正确的。

在与日本军国主义者进行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的相持阶段,国共关系也由于国民党的摇摆政策面临很大的挑战,处于十分紧张而微妙的状态,形势非常不容乐观,这个时候正是党员和军队指战员思想容易波动的时期。毛泽东充分估计到了这种形势,对军队发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强化军队政治工作,防止在官兵中可能发生的悲观失望情绪,这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对于在军队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视程度。为什么毛泽东这样重视形势政策的教育呢?因为形势政策是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的,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只是领导者和干部们知道,就无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不仅如此,在行动之前,如果不向党员和人民群众讲清楚按情况所规定的政策,那么党员和人民群众就会脱离党的政策领导而盲目行动,执行错误的政策。

(八)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其他党派一个非常显著、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由其阶级基础和阶级属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劳苦大众的贴心人,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世界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先锋队和佼佼者。那么必定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有其独特的特色。这个特点就是特别能够吃苦,特别能够战斗,特别能够不怕牺牲,具有非常强烈的艰苦奋斗的特色。当然这一切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自发的,而是经过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对此作为领导人的毛泽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才使得党和军队、人民具有了防腐抗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早在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针对当时因为胜利而可能出现的骄傲情绪、功臣自居的情绪、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的情绪,非常严肃地教育和指示全党同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P1438“两个务必”可谓是振聋发聩,教育了党内军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可以说是给那些可能经不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攻击的党员干部打了一个很好的预防针和清醒剂。而且“两个务必”直到今天仍然非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仍然有其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全国解放以后毛泽东总结人民军队胜利的原因时又一次深刻指出:“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2]P162在这里毛泽东用了“政治本色”这个词,可见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目标不是贪图个人的享受,不是谋求一己之私、一己之利,无产阶级只有先解放全人类,最后才会解放自己,如果生活过于安逸、过于舒适,就会消磨革命的意志和革命的斗志,艰苦奋斗不仅是在物质上面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也是精神上面大无畏精神的充分体现。欲望深者天机浅,过于追求生活的享受,往往就会丧失精神上的追求,只有不把享乐主义当回事,才能培养彻底的革命精神和意志,从而完成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从这里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毛泽东对于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视。他自己就非常艰苦朴素,他自身就是艰苦奋斗的典型和艰苦朴素的写照:一件衣服补了又补,直补到全部都是补丁、不能再穿为止。一件毛巾也是用了又用,用的时间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之久。他不仅用言语、用党内指示来教育人们,塑造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做出了榜样,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精神的人生之歌。

二、毛泽东德育内容的当代价值

(一)应对西方挑战的武器

冷战早已经结束了,然而东西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抗还远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势同水火,是不共戴天之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它们之间展开着殊死的搏斗。伴随着冷战结束而来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于我国的渗透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

阶段,而且有着冷战时期不具备的良好条件和途径,这就是通过他们的经济、贸易、文化等活动,输出他们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腐蚀和拉拢中国的青年,甚至一部分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党性原则纪律性不强的党员干部也受中了其糖衣炮弹,开始标榜资产阶级虚伪的所谓“自由”和“民主”,错误地把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贪污腐化,不思进取,放松了思想上的警惕性,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政府形象的受损,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更大、更多、更为深刻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个挑战,是摆在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在这个挑战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思想观念。西方的谋略就是先从长久以来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思想观念着手改变和破坏。让我们的青年一代崇拜西方腐朽落后的资产阶级观念,而疏远长久以来我们所接受的主流价值观。他们丧心病狂地四处散播流言蜚语,把矛头对准毛泽东同志,利用人们对于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错误的不满情绪,制造旧新闻,制造骇人听闻的关于毛泽东的假故事,企图通过否定毛泽东,从而否定党和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从而在中国青年中播撒不满的情绪和对立仇恨的种子,借机和平演变,把我们变成第二个苏联。总结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放松了德育工作,戈尔巴乔夫这个历史的罪人居然在苏联废除了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学校里不再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课程,而且让人们公开谈论党的前领导人斯大林,造成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思想上的严重混乱。对此毛泽东早就深刻指出了,既要抓经济建设,也要抓思想道德建设,两个都要重视,都要下大气力去抓,哪一个方面都不能放松。血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忘记毛泽东的这一教导,什么时候就要走弯路、走错路,就不可能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

(二)社会主义德育工作的指南针

毛泽东为我们揭示的真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包括毛泽东德育内容观在内的毛泽东思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定还是我们的重要思想武器。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德育内容观更是思想武器宝库里重武器中的重武器,具有克敌制胜的强大威力,是我们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的关键所在。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光辉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我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在毛泽东的关怀和指挥下,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使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在过去历史时代不曾取得过的伟大成就。往事越千年,斯人已作古。但是正如列宁深刻指出的,凡是称得上伟大的政治家,即使肉体不存在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功勋、他们的伟业是不可能消失的,必定长久存在这个世界上,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伟大的政治家是不朽的。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不朽的政治家。他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思想至今仍然是指导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原则方针。他所运用过的德育工作的原理、方法、内容是我们今天还要用的,是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但是也要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明创新,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德育工作发展的需要,符合今天德育工作在新形势、新环境、新挑战、新问题下的需要。毛泽东的生前死后毫无疑问都对世界发生着深远的影响,他对于德育工作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没有他,就没有伟大的德育工作制度、德育工作的开展、德育工作的胜利,因此说他是无产阶级德育工作伟大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开创者、指导者和实践者一点都不为过,他生前的工作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当前的德育工作,他所确立的原则和理论,仍然是我们当前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原则和理论,指导着我们的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活动,因此毛泽东的德育内容观灵魂还在,就存在于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心中,内化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G411

A

1671-5136(2016)01-0036-05

2016-01-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传统美德的继承创新与实现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14AZD008)。

刘永春(1983-),男,陕西千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刘洋(1987-),男,海南万宁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德育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