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小衔接的问题及策略

2016-03-28陆丹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现状策略

陆丹

摘 要: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刚刚踏入小学大门的孩子将会面临着多方面的变化,以至于孩子身心各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系列幼小衔接的问题及措施,使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教育。

关键词:幼小衔接;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36-02

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内容上的连续性问题,而应立足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任务意识等,为其步入陌生的、具有挑战性的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1]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都属于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是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而学前教育是基础中基础,重中之重。但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都有特定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不可代替性。

1、环境的改变

不管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有所变化。学前教育机构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玩具,教师环境的布置生动活泼,墙饰丰富多彩。学习的地方和生活的地方紧挨着,这样儿童生活起来比较方便。

当进入小学的大门,没有幼儿园里的滑滑梯,没有漂亮的墙饰,有的是陌生的建筑物,宽大的操场。教室里的布置比较单调,桌椅还是固定的,没有心爱的玩具,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少,还要受纪律的约束。

2、生活制度不同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保教合一,老师主要关注幼儿的生活和身体情况,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有2至3个小时的午睡时间,学习轻松愉快,没有严格的出勤情况。

当上了小学以后,儿童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生活节奏开始变得紧张,有较为严格的作息时间,要遵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儿童生活要靠自理,并且有严格的出勤要求,大脑的活动时间增加,加重了儿童的精神负担,以至于很多小学生感到身心疲惫。

3、师生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园里,注重的是保教结合,加之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老师对儿童关爱有加,从而减少儿童心理上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师生关系是非常亲密友好的。

在小学里,虽然一个班有一个班主任老师,但是学生人数比较多,不可能像幼儿园里对每个儿童都关爱有加,以至于有些儿童感觉被忽视了。并且每个刚进小学的孩子和老师之间都要重新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还需慢慢适应。

4、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的不同

在学前教育的机构里,教学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让儿童在玩中学。儿童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动获得感官性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教师注重鼓励儿童的参与意识,注重儿童参与的过程和态度,对活动结果的好坏不会做过渡的强调。

小学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并且每天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对当天的学习进行巩固,有一定的考试来检验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的是学习结果,其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与幼儿园有较大的差别。

5、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同

在学前教育机构,儿童的学习是没有压力的。家长或老师只希望儿童在幼儿园里能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有初步的主动学习意识等。

当儿童进入小学后,儿童有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肩负了一定的学习责任。所以成人对儿童的要求会较具体严格,学习压力开始增加,儿童从幼儿园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一下子进入规则严谨的状态,致使他们很难适应。总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清楚这点,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目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

有些幼儿园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也不引起重视,只是盲目的提前开设小学课程,特别是在大班后期,教孩子学拼音、学写字、学算术等。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开始认识大于符号(>)、等于符号(﹦)、小于符号(<),并且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背诵多少首唐诗等。这些只是一种表面上向小学靠拢,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造成了一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面,实际上这根本不利于今后儿童的学习。

2、学前班的存在

在大多数的人中,认为学前班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们身边,有的上过幼儿园的儿童,在上小学之前还得先去上一个学前班,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怕自己的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怕自己的小孩“掉队”。其实家长们这种心思是好的,可是教育理念和行动都错了。其实学前班仅仅只是一种知识层面上的衔接,提前教给孩子小学的知识也仅仅带给孩子暂时的好处。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有些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孩子,上课不专心,容易骄傲自满。

因此,我个人觉得学前班的存在不利于幼小衔接教育,学前班教授的内容多数与小学一年级的知识重复,这既不利于儿童今后的学习,也造成了一种教育浪费的现象。不过,学前班对没有接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幼儿来说,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在学前教育已经开始普及的今天,还有必要让孩子去接受专门的学前班教育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教师和家长没有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误的意识将会对客观事物起阻碍作用,将会指导错误的实践。同理,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将会误导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行动。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正确认识到此阶段的幼儿所处在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阶段,要选择正确的、适合的教育理念,培养他们。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到知识的衔接,而轻视和忽视儿童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4、单向衔接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小学很不重视幼小衔接教育这一块的工作,都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充分,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规律。解决幼小衔接问题需要小学和幼儿园双方的努力、默契的配合,才能搞好。

三、幼小衔接的策略

做好衔接教育的工作,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我们必须清楚幼儿进入小学后做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盲目的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多写几个字,多认识几个数字等,而是要注重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无论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为了更好的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衔接工作,让幼儿快乐,顺利的进入小学阶段。

1、教育理念的衔接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念,摒弃提前让幼儿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理念,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学校有必要请学前教育的专家到幼儿园做有关幼小衔接教育理念的讲座,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参与到其中,让一些对幼小衔接认识不够的教师和家长认清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性,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第一步,这是基础工程。。

2、教学方式的衔接

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这点不同,幼儿在学前教育机构里游戏是教育的主导活动,幼儿通过游戏获得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在小学里主要是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学习比较被动。因此,不管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是小学的老师,都要适当的转变教学方式。要注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小衔接的过渡更加自然连续。

3、教学课程内容的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强调要注意各领域内容的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感情、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2]到了幼儿园大班,教师更要注意这些内容的融合,加入一些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元素,如:在大班上一节课叫《感受小学课堂》,可以请小学老师到幼儿园大班,给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我们上小学有多好。

4、注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衔接

(1)学习的能力。幼儿园中大班要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培养学习的专注性和长久性。例如,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绘画、做手工、书写、阅读,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集中精力一段时间,有利于进入小学后能适应课堂时间的要求;又如,和幼儿一起玩猜声音的游戏、多给幼儿讲童话故事、朗读诗歌,目的是为了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等等,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发现性。

(2)社会适应能力。第一,要培养幼儿有意识的完成任务能力。无论是教师或家长,都可以给孩子布置具体的任务要求,但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在其能力之内,当遇到困难时,要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幼儿完成任务;第二,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到幼儿大班后期,可以专门进行针对的训练,可以由老师带头一起玩规则游戏,也可以让大班的幼儿自己制定规则,大家一起参与游戏;第三,培养幼儿为自己服务的意识。具体内容如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上幼儿园尽量不要迟到,晚上在父母规定的时间内入睡,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需要家长的督促,但到一定的时间后,不用提醒他;在自由活动时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听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或听教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重点要培养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在这里不得不说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因为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没有小朋友和他玩,在性格养成方面还是有影响的。有些内向的小朋友,好不容易在幼儿园开始慢慢变得外向了,是因为他在这个集体呆了两年、三年,已经很熟了,开始变得大方起来。可是没过多久,要上小学了,又要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就很有可能又重新变得内向起来,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对幼儿在小学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在进入小学前,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第五,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班后期的教育内容应做相应的调整,应该减少自由活动和游戏的时间,增加一些认知的内容,例如增加安全教育的知识、遇到困难应该解决、遵守交通规则、不乱和陌生人说话等等,告诉他们注意自身安全。

5、心理上的衔接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外在的衔接,还更应注重心理上的衔接。那心理上应该如何衔接呢?

(1)要鼓励幼儿大胆的走进小学的大门,切记不要恐吓幼儿。应该经常给孩子讲讲小学生的生活,告诉他们进入小学后会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告诉他们在小学里可以戴上红领巾,当上少先队员,这是一个光荣的称号,让小孩对小学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2)赏识教育和树立榜样。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当成人发现幼儿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要及时鼓励表扬,及时强化,鼓励表扬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追求上进的催化剂。并且此阶段的孩子,模仿性很强,所以成人要树立好的榜样;(3)从教室的墙饰设计、环境布置着手,减少孩子对环境的陌生感。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应该考虑到这个因素,因为幼儿园的教室环境和小学的教师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建议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应该注重教室环境布置这一块,构建相似的教室环境,让孩子从心理上更能接受。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这双“有形的手”相互扶持,在基础教育的道路上默契配合。还需要幼儿家长、社区人员、社会等这些“无形的手”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好这些隐性资源,形成教育孩子的共同力量,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龚晓红.自然过渡注重衔接:幼小衔接之我见[J]山东教育(幼教版),2012,第5期

[2] 沙 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秦振飙.幼小衔接课程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4] 彭光发.刚进校门的孩子将面临什么变化[J]家教指南.2008,第7期

[5] 李文伟.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教育[A]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0

[6] 李 梅.吴 丹.孩子心理如何实现衔接[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第8期

[7] 于丽群.幼小衔接现状思考及有效途径的探究[J]教育革新.2012年,第1期

[8] 王后玉.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导刊.2012年1月下半月

[9] 赵 敏.毕节地区幼小衔接的策略与研究[A]毕节学院报第九期.2010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现状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