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

2016-03-28李文毅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李文毅

摘 要: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完成数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概念。在小学时期,小学生的思维习惯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于小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抓住概念教学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特点,运用各种概念教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小学生对概念、法则等的理解,防比小学生概念不清或混淆、死记硬背,克服数学概念的教学难度,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19-01

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这种思维模式主要是采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揭示事物共有属性。数学概念代表的是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不是个别事物,因此数学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

一、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构成要素:

1、名称。名称就是用名词或符号来给概念命名。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小数、分数、方程等就分别是一些具体数学概念的特定名称。

2、例证。所谓例证是指能反映一类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具体事物,数学概念既有肯定例证也有否定例证,一切包含有概念的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叫做概念的肯定例证,反之就是概念的否定例证。

3、特征。特征是指可以反映数学概念特点的标志,一个数学概念既有有关特征,又有无关特征。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的关键特征,至于方程中用什么字母表示未知数、所含未知数个数的多少、未知数在方程中所处的位置等都是无关特征。

4、定义。定义就是用特定的词语(或符号)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作出科学的规定,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二、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

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正确的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描述性的概念,主要揭示它的本质属性,在概念的内涵上下功夫。对定义性的概念,不仅要准确地揭示它的内涵,而且要讲明它的外延,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步达到完善。即在引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概念。

1、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概念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有本质的和非本质的。本质属性是构成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教学时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把事物讲清楚说明白。如,什么叫循环小数?课本是这样定义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这里讲了两点,一是前提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没关系,二是属性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且是依次不断的。明确了这两点就能迅速的判断出某些数字是不是循环小数。

2、注意比较有联系的概念的异同。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划清了异同界线,才能建立明确的概念。而对这类概念,应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如: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相同处是都有四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处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通过变式突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学中如果总是重复某种例子或图形,就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某些非本质的属性上去,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为突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题的内容、叙述方式和图形的位置、形状应有适当的变化。如:讲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时,不仅让学生认识标准位置的图形,还能认识变换了位置的图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选择适当概念引入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概念的引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创造数学学习的氛围和情境,这种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教师通过利用生动形象的引入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入的教学方法包括问题引入法、实验引入法和实例引入法等,这些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经常得到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相应的问题,教师虽然可以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可是教师通常只是一种或两种的教学方法长期使用,而每节课都使用相同的方法,可能会造成学生厌倦情绪的产生,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经验,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探索新的引入方法,就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这样会更加有利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例如,“比例尺概念”引入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照相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照片上和你本人的大小有差别呢?为什么大小不一样,而照片中的你和实际的你模样却是一样的?”学生会回答:“模样是一样的,大小不同。”教师可以利用自带相机给学生照相,让学生踊跃上台当做教学模特,之后让学生亲身体会相片与实例的区别,并让学生量取照片和实例上的人物身高,使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概念。这样,教师可就以利用问题与学生互动,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入,另外,还可以通过一样款式的衣服不一样的尺寸、地图的实例等多角度地引入比例尺的概念,给学生一定的联想空间,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有利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增强了概念的直观性,缩短学生与概念之问思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给学生更多感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清晰的表象,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下一步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打下基础,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周佩青.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J].科技资讯,2006,28.

[2] 李星云.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评沦,2007 (2) .

[3] 曾岱仪.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引入的基本策略f Jl.教育导刊,2007 (7)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