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库溴铵用于良恶性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肌肉松驰效应研究

2016-03-27公丕英

中国药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肌松溴铵头颈部

公丕英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罗库溴铵用于良恶性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肌肉松驰效应研究

公丕英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对不同类型肿瘤患者的肌肉松驰(简称肌松)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行头颈部肿瘤切除术患者68例,按肿瘤的严重程度分为A组(恶性)及B组(良性),各34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以成串刺激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深度,在4个成串刺激中的第1个颤搐反应(T1)达最低时行气管插管;T1恢复至10%开始输注罗库溴铵并维持在5% ~10%,术毕停用罗库溴铵,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效应。记录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指标。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最大效应持续时间延长、T1恢复至10%的时间、T1自10%恢复至50%的时间、恢复指数均明显缩短(P<0.05);B组气管插管条件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部良性肿瘤患者的罗库溴铵肌松效应较恶性肿瘤患者敏感,头颈部良性肿瘤患者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均较恶性肿瘤患者缩短。

罗库溴铵;头颈部肿瘤;肌松时间

罗库溴铵是中时效的非去极化甾醇类肌肉松驰(简称肌松)药,不释放组胺,不良反应少,通过肝脏途径代谢,可提供类似琥珀胆碱的气管插管条件[1],被认为是目前起效最快的非去极化肌松药[2]。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组织内血运较差,糖酵解增强,导致肿瘤组织细胞外pH降低[3],但目前关于不同类型肿瘤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影响的研究甚少。为此,笔者比较了不同类型肿瘤患者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40~60岁;无心、脑、肺、肝、肾、神经肌肉疾病史[4];术前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无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体重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近期内未服用对神经肌肉接头有影响的药物。

分组:选择拟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患者68例,按不同肿瘤类型分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组(A组)与头颈部良性肿瘤组(B组),各34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34)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34)

指标年龄(岁)体重(kg)BMI(kg/m2)血红蛋白(g/L)血浆白蛋白(g/L)A组50.2±4.2 71.3±6.3 22.3±1.3 112.1±1.3 35.1±0.3 B组49.6±2.3 74.6±4.7 21.4±0.6 115.1±1.2 33.5±0.4

1.2 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

患者均未用术前药,入室后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图线性成分(BIS)。清洁腕部皮肤,连接DK 5210型加速度仪(丹麦Biotneter公司)刺激尺神经,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以4个成串刺激方式,刺激电流60 mA,持续时间0.2 ms,频率2 Hz,刺激间隔15 s。

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为每支2 mL∶0.1 mg)2~4 μg/kg,丙泊酚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8,规格为每支20 mL∶0.2 g)2~3 mg/kg,罗库溴铵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86,规格为每支50 mL∶50 mg)0.6 mg/kg行麻醉诱导。在4个成串刺激中的第1个颤搐反应(T1)达最低时行气管插管。术中Detex-Ohmeda Aespire 7100型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7.5~10.0 mL/kg,呼吸频率12~15次/分;靶控输注丙泊酚(3~5 μg/mL)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罗库溴铵5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50 mL,T1恢复至10%时开始静脉泵输注,使T1维持在5% ~10%。手术结束停止输注罗库溴铵,采用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770,规格为每支2 mL∶1 mg)0.05 mg/kg拮抗。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5]

肌松效应:记录起效时间(从注射罗库溴铵至T1达到最大抑制时间)、最大效应持续时间(T1最低时的持续时间)、T1恢复至10%的时间、新斯的明拮抗后T1自10%恢复至50%的时间、恢复指数(T1自25%恢复至75%的时间)。

气管插管条件:优为下颌松弛,声带松弛,插管时无呛咳,顺利;良为下颌松弛,声带松弛,插管时有轻度呛咳;中为下颌稍紧、声带中度内收,插管时有明显呛咳和体动;差为下颌紧,声门活跃,不能完成插管。

不良反应:记录术中患者是否发生面色潮红、血压降低、心率升高、气管痉挛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和表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主要有面色潮红、血压降低、心率升高、气管痉挛等,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肌松效应比较(s,n=34)

表2 两组患者肌松效应比较(s,n=34)

注:与A组比较, P<0.05。下表同。

指标起效时间(s)最大效应持续时间(min)T1恢复至10%的时间(min)T1自10%恢复至50%的时间(min)恢复指数(min)A组112.23±21.20 16.56±1.23 28.30±1.22 15.87±1.50 14.23±0.45 B组97.28±16.57 19.87±1.84 23.45±0.89 12.14±1.10 9.67±0.12

表3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比较[例(%),n=3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34]

3 讨论

肿瘤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术中应用适宜的肌松药,除了可在术中使患者达到临床满意的肌松效果,还可使其具备完善的插管条件,利于医生术中操作。

罗库溴铵是目前起效最快的一种非去极化肌松药[6],手术时无论是重复追加还是持续泵注,均无明显蓄积作用,多次给药后维持时间无明显延长,目前已广泛用于全麻的麻醉诱导和维持。罗库溴铵除了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的N2胆碱受体外,对接头前的胆碱受体也有抑制作用,且肌松作用快慢与其药效有关,药效弱起效快。同时,用药量增大会使血浆与神经肌肉接头之间的浓度梯度增大,药物分子转运增快,从而加快起效速度[7]。另外,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低,血浆清除率高,使肌松药从血浆到作用部位的转运速度加快,这也是罗库溴铵起效快、时效短和恢复迅速的一个原因。影响罗库溴铵作用时间的长短与个体差异、麻醉深浅、吸入麻醉药浓度及吸入时间、肝肾功能、体外循环下低温等密切相关[8]。恶性肿瘤可导致肿瘤组织细胞外pH降低[9],与良性肿瘤相比,罗库溴铵在体内分布及转运到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产生的肌松效应有明显差异[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采用同样的麻醉方式及相同剂量的麻醉药物的情况下,A组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至10%的时间、T1自10%恢复至50%的时间、恢复指数均长于B组,且B组插管条件为优的例数显著多于A组(P<0.05);术中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类似,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头颈部良性肿瘤患者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较恶性肿瘤患者敏感,头颈部良性肿瘤患者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较恶性肿瘤患者缩短,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有可能影响罗库溴铵的肌松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对今后在选择罗库溴铵作为肌松药物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型肿瘤、肿瘤的分化程度,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剂量、追加频次等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闻国春.新型肌肉松弛药-罗库溴铵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7,29(7):742-743.

[2]古玲玲,陈 峰.罗库溴铵注射痛的预防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11):93-95.

[3]储怀祝,张成武.恶性肿瘤血液流变检测的意义及必要性[J].医药前沿,2013(6):55.

[4]蔡宏伟,曹 娟.麻醉手术风险评估与麻醉分级[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32(5):443-446.

[5]尹 橙,薛纪秀,叶 新,等.患者在清醒或镇静状态下校准定标对术后肌松监测指标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651-654.

[6]刘龙娟,梁 良.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用于气管插管中肌肉松弛恢复情况对比[J].中国药业,2014,23(15):89-90.

[7]缪荣华,章宦飞,陈如品,等.麻黄碱复合预注法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和插管条件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6):41-42.

[8]高婉菱,关健强,何玉莲,等.地尔硫 对罗库溴铵肌松时效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7(8):579-582.

[9]王颖林,罗 琳,董盛龙,等.不同预注间期对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9):851-854.

[10]周 荻,缪长虹.手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以及麻醉对策[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9):808-811.

Muscle Relaxant Effect of Rocuronium Bromide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Head and Neck Tumor

Gong Piying
(Tieling Central Hospital,Tieling,Liaoning,China 11200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rocuronium in muscle relaxants tim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tumor patients.Methods 68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head and neck tumor res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Malignant(group A)and Benign(group B),34 case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receiv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ropofol,fentanyl,rocuronium for anesthesia induction.In clusters stimulate was used to monitor neuromuscular blockade depth,and when the first twitch in the fourth clusters stimulate response(T1)reached the lowest point th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as conducted.When the T1recovered to 10% started infusion of rocuronium and maintained at 5% to 10%.After surgery,stopped the use of rocuronium,and used neostigmine for the antagonistic muscle relaxant effect.The muscle relaxation index of rocuronium was recorded.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the onset tim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the duration of the maximum effect was more extended,the time of T1recovery to 10%,from 10% to 50%,and the recoveryindex weresignificantly shortened(P < 0.05);the intubating conditionsof group B wasbetterthan group A(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P>0.05).Conclusion Rocuronium has more sensitive muscle relaxant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benign tumor,the onset time and recovery time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benign tumor ar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rocuronium;head and neck tumor;muscle relaxants time

R969.4;R971+.2

A

1006-4931(2016)08-0043-03

公丕英,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电子信箱)4295363@qq.com。

2015-09-14)

猜你喜欢

肌松溴铵头颈部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老年脊椎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手术条件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