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探索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2016-03-25康永兵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交流信息技术评价

康永兵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教学与学生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得多。但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生都不太满意,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还很不理想。如何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能力以解决自身生存中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需求呢?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1.在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而不是对知识与技能的简单否定。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进行“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的教学时,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富有挑战性。一方面,我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益处,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对来自信息世界的侵扰,尤其是来自于网络的。教材中虽然已经提到了“网吧困扰”,但如果仅仅作为教学补充资料阅读则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我们就“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将对这一问题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发表各自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观点,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实践证明,“高中生上网利与弊”辩论课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堂辩论课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而且培养了他们表达、交流和评价信息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2.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要重视综合活动评价

综合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是评价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中,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综合活动包括综合学习活动过程及其成果。每一个学段一般都有至少一次较大的综合学习活动。如果参加了多次这种活动,则可以填写多张信息技术综合学习活动记录表,然后合并评价。记录内容包括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重点是本人负责的项目及活动表现和取得成果,成果包括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以及活动的作品等。综合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前面的评价不同,可以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在活动评价中,要根据不同情况,恰当把握指导力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在活动中能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特别着重于考査学生的应用和探究能力。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意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是否努力完成分工任务,是否能够与同学互助合作,是否积极表达与交流,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活动,是否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问题情境合作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交流,因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群体过程,不是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合作交流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合作交流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网上的多种交流工具如BBS、QQ等工具,通过合作分工、小组竞争等方式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借助网上的交流工具,创设合作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提升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为一个未完善的班级网站添加各种图片和动画,包括站标图片、网页的背景图片、动画等。这时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进行协作分工。先由每组学生对网页的总体风格、色调等进行讨论,然后进行筛选图片,最后将选好的图片分别插入班级网站中,组合为一张完整的网页(小组成果),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发布,组织评价。

在创设合作问题情境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静观其变,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学生才能全面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是以指导员、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

4.课堂导入要营造学习情绪气氛,促进师生情感沟通

良好的导课是接通师生信息的关键。上课伊始,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如果一下子博得学生好感,就取得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铺平了道路,使教师的讲课建筑在学生对自己的期待、尊重的基础上。朴实亲切的导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

5.信息技术教学既要“点”,更要“面”

信息技术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会用信息技术思考与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我所指的教学的“内涵”,即各个“点”。同时,我认为,让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发现信息技术的奥妙,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进一步认识生活,应用并实践于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妙,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接触世界,了解世界,领略世界的五彩缤纷;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外延”,即“面”。

“点”,成就着人的“身心”,“面”塑造着人的“灵魂”。新一代人才既需要知识、技能与向上的价值观,更需要具备能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能力并能把握和主宰它们的勇气与信心。就教学而言,围绕“点”与“面”而开展的信息技术学习,才会是“丰满”而深刻的。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会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的教学。

猜你喜欢

交流信息技术评价
如此交流,太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