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就业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职业指导

2016-03-24刘燕华贾雯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

刘燕华 贾雯

摘 要:关注大学生就业是民生工程。高校要审时度势跟进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立足本区域、本校实际,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困境和不足,在以政策为导向,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加强从事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和创新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管理常规化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关键词:就业新常态;高校就业;职业指导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新常态源于经济新常态。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是当前就业工作重点和难点。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制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强调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快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同时还要求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项目资助体系,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在上述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因此,总结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状况,深入探讨今后该课程建设的思路与途径、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对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适应新常态下的就业形势,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

师资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优质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从职称结构看,教授占10%,副教授15%,讲师50%,助教25%。授课教师中辅导员人数最多。其中接受过就业指导培训的教师占50%,师资总体结构呈多元化。在课程内容方面主要围绕大学生生涯发展和就业政策进行讲授,包括职业生涯概念、自我探索、职业发展准备、求职技巧、就业心理调适、职业社会认知、创业知识与实践指导等。任课老师根据授课大纲的要求,确定授课内容,自命题目考核。教学手段大多数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教学时间白天少,晚间上课多,教学考评采用作业式考评。

二、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学存在的困境与不足

1.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学科深度认识不足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建立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学科基础之上的。掌握学科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十分必要。任课教师在授课中容易出现两个倾向,要么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关注点集中在政策讲授上,一味讲授就业政策的重要性、关键点;要么注重课程的工具性,关注点集中在“找到一份工作”、“解决一个职业生涯发展困惑”的层面。疏忽了该课程严肃的学科性质。导致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缺乏人文性和发展性内涵,课程的宏观性和科学性体现不足。

2.教学大纲执行无力度,课程内容缺乏纲性约束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制定与本课程教学培养方案相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是规范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内容要受制于大纲。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大纲虽然已经制定,但是,由于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不受控制,所以,大纲制约性不足。由此引发的是,执教者在授课内容上的自由度较大,每个教师讲授的侧重点不一,失去了一门课程的严谨性。

3.教学方法传统化,缺乏实践性

在职业指导课堂上,没有把学生作为积极活跃的个体,而是机械地灌输教师的观点,硬性地让学生接受职业规划理论,反复强调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营造“探索”的氛围不足,与职业规划本身的“探索”内涵无法契合。表现为过分注重知识理论架构的完整性和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忽视了职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对于涉及变动性快、未来发展不确定的内容,讲授过于程序化,忽略了它的发展性和案例引导教学。固定呆板的教学方法桎梏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教学不够。

4.授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要再提高

任课教师有些接受过职业与就业指导教育培训,有些未接受过任何职业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培训。一个接受培训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多样演绎。如果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就没有教育知识的广度,只凭经验对学生进行学习、人生等方向的教育,就是一个“业余教练”。一个业余教练任教,教育的目标、方向随机性大。教者似“有方”,学者很迷茫。教与学变成了一个矛盾体,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5.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延展性不足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仅限于18课时数,课堂教学是有限的,仅凭借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指导远远不够,学生在校四年,每一年都有他们的发展困惑,然而,每一年都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不现实的。学生可能在上课时期清楚了、明确了、有信心了,但当时过境迁后,又迷茫了,又不知找谁可以得到帮助,课下的辅导和帮助缺失,使课程缺乏纵向的延展。

四、就业新常态下的就业职业指导对策思考

1.以政策为导向,强化制度体系建设

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各学院实验室已经完全可以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但是,学生的创业意识需要激活,学生的创业知识准备要充分,这是一个长效机制,参加比赛的实践训练只能针对少数的个别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将自我放入一个创作灵感活跃、愿意接受挑战、自主性强的大环境中才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达到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的水平。首先,有必要建立职业发展中心,它可以发挥以下作用。第一是不断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渐趋符合高校的办学宗旨;第二是加强职业与就业指导服务,延展课堂授课内容,让学生有地方咨询,全方位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使课上指导与课下指导相结合,课内指导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对于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实行指跟踪指导与帮助;第三是搭建企业与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平台,避免目前校友、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的条块分割状态,以职业发展中心为平台,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创业指导、职业发展研究的三位一体化。其次,依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用一个较长的时期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研究和开发创业课程,探讨适合民族院校的创业课程思路,借鉴《创业管理》的课程体系,在创业案例、创业实践指导、创业思维开发上进行求证和嫁接,完善职业发展的全方位指导。

2.加强从事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有责任感,要明确课程的学科、功能定位,赋予其应有的学科深度和学科尊严。在理念层面上提升其“人文性”和“发展性”内涵;其次,要关注任课教师授课相关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人生阅历以及对教法的掌握与理解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任课教师的知识累积和课程质量是成正比的,要不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决不能一次培训定终身;第三,提供平台让任课教师形成工作团队,互相交流经验和适时沟通,定期开展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教学研讨活动,就教学方式、手段、效果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享资源。我们已经拥有一批多元化的执教者,从年龄、职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上完全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这是可利用的资源,要形成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稳定授课师资队伍,各高校要切实为学生负责,明确规定授课教师的授课年限,虽然不是“世袭制”,但也不能“轮流坐庄”,保证任课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性。

3.研究和创新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明确培养目的,了解课程性质。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其“答疑、解惑、授业”,其中的授业就是教会学生实践。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环境、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认识生涯、调适生涯、规划生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生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和管理时间、财富、人际关系、品德志向。因此,该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决定了课堂上要创设体验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教师要对课程游戏有较高层次的体认和把握,然后从职业规划角度做出总结,让学生反思,获得更深层面的对自我规划、存在价值的思考及对生命本真的体认;其次,重视开放式教学。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放性更是由学科本身的丰富性所决定的。该课程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招聘会、校友、网络和用人单位等等都是学生可利用的横向延展的课堂。要充分利用西北地区的校友资源,建立一支企业家、政府公务员辅助学生职业发展的兼职服务队伍,实现校友资源共享,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多参与校友交流活动。开展朋辈引导式的交流、座谈等等;第三,明确课程的四个导向。第一个导向是以人生体验为导向:第二个导向是以人文感悟为导向:第三个导向是以个人成长为导向:第四个导向是以精神品格提升为导向。

4.将教学管理常规化

首先,明确各学院授课责任人。只要承担了该门课程,就一定要接受监督控制,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和考核方式上与学校开设的其他类课程一样常规化、法定化;其次,要统一组织任课教师在课程大纲、教材、授课进度、教学方法上进行研讨,要成立项目组追踪已毕业的民族地区学生,搜集案例,编写校友职业生涯案例库;第三,任课教师上岗前先要进行学校网络课堂的相关知识培训,要做到让教师熟练掌握并使用;第四,考核方式不一定要统一,但是,必须书面拟定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及形式要经得起推敲,而且要备案统一管理;第五,纵向延展课堂教学,授课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个别咨询服务,并备案作为该课程教学的绩效考核,弥补教学时间的刚性限制。第六,在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中列专题鼓励相关人员进行该课程教学研究,推动课程向精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晶.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

[2]刘燕华.大学本科生就业岗位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甘肃两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大学生就业,2014,(22).

[3]游飞.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初探——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12).

[4]毕伟林,钱威.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

[5]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
我国职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科学职业指导,优化职业生涯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论高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
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思考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析高校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浅析中国职业指导发展的问题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