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老年金融服务的需求分析

2016-03-24徐升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

徐升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龄化社会状况不断严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对金融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由于老年群体具有特殊性,现有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创新商业银行老年金融服务,满足我国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老年金融;老年需求;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2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随着第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新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是我国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全新举措。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在1999年,此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化。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

首先,从基数上来看,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次,从老龄化进程速度看,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相对刚进入老龄化社会时(2000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14年来增速明显提高。自上世纪40至6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突增,而当年“婴儿潮”的一代如今都已陆续步入老年,这使得我国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的惊人速度不断膨胀。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基本上在5000至10000美元,经济水平与老龄化相适应;而我国人均GDP还在1000美元以下时,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和承受能力。“未富先老”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3.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较大

首先,从地域角度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较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达,导致老龄人口基数较大、老龄化速度较快,特别是江浙沪地区。而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少数民族特殊的生育政策等,老龄化程度较低。

其次,从城乡角度分析,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水平高于城镇,农村老年化程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低于城镇,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开始增多,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水平。目前我国城镇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6.0%,而农村比例则高达8.1%。

4.人口结构特殊,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首先,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自“二胎政策”出台以来,全国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单独夫妇的生育意愿也明显不如预期。这使得我国目前家庭构成呈现小型化趋势,一对成年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421型”家庭普遍存在。这样特殊的人口结构不仅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使我国面临不少的养老问题。

其次,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龄老人正以年均100万的速度增长。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高龄老人养老问题亟待解决。与此同时,子女因学习、工作等原因与老人分居或远在外地,也使得独居老年人家庭数量日益增多。独居老人尤其是农村留守老人数量的持续增多,对传统的“养儿防老”型家庭养老思想与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二、老年人对金融市场的需求特点

庞大的老年人口造就了庞大的老年金融市场。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群体所拥有的资产总数越来越多,中国的老年金融业将是未来全球最大老年金融市场。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家逐步提高养老金水平,相当比例的老人可以领取金额可观的职工养老保险金。老年人除了工作收入外,还有养老津贴和固定养老金等,加上自身积蓄和子女赡养费,老人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可支配能力越来越强,对老年金融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我国老年人对金融市场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储蓄需求稳定增长

我们现在的老人都是经历过改革开放狂潮的一代人,勤俭节约是他们一贯保持的美德,正因如此,老年人对储蓄的需求一直较为稳定。笔者通过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群体收入分配情况的调研发现,不论哪个年龄层次的老人,其收入分配给银行储蓄的比例都很高,其中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的银行储蓄占收入分配的40%,其次是60-69周岁的老年人,其比例达到了30.7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老年人在进行收入分配过程中对储蓄的重视程度。

巨大的老年人口数量造就了巨大的老年资本量,而巨大的资本量也必将引起巨大的储蓄需求。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还在业,随着我国实行“延迟退休”的政策,这一比例必将继续扩大;随着老年群体收入的不断增加,老年储蓄的需求必将稳定增长。

2.消费需求趋向多样化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将带来人力资源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储蓄结构乃至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巨大的老年资本量也促进了我国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未来我国必将成为全球老年消费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现在的老年群体已经显现出与传统中国老人完全不同的消费观念。尽管许多老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注重储蓄,选择谨慎消费,但随着现代社会老龄产业的不断发展,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除了满足物质生活以外,对医疗、身体保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方面消费的所占比重也在日益提高。

3.投资理财需求不断增多

老年人巨大的储蓄存款除了转化为多样化的消费力以外,其投资潜力也不容小觑。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社会家庭结构趋向于“421”型,我国养老保值制度尚不十分健全,存款利率不断下降,使整个社会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希望通过自身的力量来为子女分担压力,实现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的愿望愈发强烈。再加上老年资产的增多和老年金融的发展,老年人可以选择进行投资理财的渠道也变得更广,投资理财需求不断增多。

老年人投资的核心目的往往是保障其老年阶段的资金需求,再加上老年群体勤俭节约和谨慎消费的特性,其投资更加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在我国,老年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产品,如储蓄养老、国债等,对股票、基金等新型金融产品不太感兴趣,选择定期存款、购买过国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基金产品也大多都是短期行为。同时,考虑到疾病、家庭意外支出,其投资也需要保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

4.银行办理业务需求普遍偏高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金融发展中,一直最重视银行金融业的发展,而老年人的思想普遍较为传统,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为有限,其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老年群体对银行办理业务的需求普遍偏高。

据笔者调查,近89%的老年人在进行金融活动时,都会选择在银行办理金融业务。通过对老年人在银行所进行的金融活动调查显示,48%的老年人在银行领取退休金等补贴,20%在银行办理存取款和理财业务。由此可以看出,老年群体主要理财方式(储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都需要通过银行完成,银行已经成为老年人理财以及进行金融活动的主要载体,与老年群体联系紧密。同时,在调查与银行联系紧密程度时,通过采取银行与老年人双向调查的方式,可以得到老年人去银行的频率,从而确定了银行在老年人金融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三、老年人对银行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银行客户中老年群体数量也在增多,银行必须考虑老年客户群体的特殊性。笔者通过问卷和走访调研,得出数据显示,61%的老年人认为银行的服务需要改善,42%的老年人希望开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老年银行,这说明老年人群体对于银行的需求较高,且仍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银行对于老年人的针对性服务和专门化的老年银行亟待建立。笔者认为,老年人对银行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主要有:

1.硬件设备需求

老年人由于身体不便,行动缓慢,视力、听力和记忆力等都不如年轻人,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老年人难以承受长时间排队的折磨,在银行排队等候时间过长体力透支而晕倒的新闻层出不穷。对此,老年人对银行的硬件设备有着特殊的需求,如对放大镜、老花镜的需求,对老年专用座椅的需求等,这些基础硬件设备能为老年人在银行办理业务期间提供极大的便利。

2.社区服务需求

当今社会,家庭结构趋于“421”型,独生子女工作压力巨大,于是老人往往成为了家庭中日常生活家务的操劳者,到超市购物、缴纳水电气费以及物业管理费、接送小孩读书等繁杂事物都由老人承担,老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健康、法律咨询顾问等需求也比较集中。此外,由于现在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走出家门,走向世界”产生了兴趣,老人们需要通过社区了解更多旅游方面的信息,旅游需求也成为了社区服务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行作为老年人最依赖的金融机构,老年人需要银行将这些社区服务需求通过一体化的产品或服务连接起来,这将会使银行老年金融服务变得更为有效、便捷。

3.人文关怀需求

老年人因身体状况改变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出现独立性减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此外,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慢,对先进的金融设施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江苏银行南京城北支行成立了省内第一个“老年金融服务网点”后,经常去办理老年金融业务的陈女士表示:“其实硬件设备都不重要,关键是你们对我们老年人的服务态度,真有耐心,这才是我们老年人真正需要的。”由此可见,随着现代老年人物质生活品质的提高,老年人在心理上的人文关怀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4.知识学习需求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各大银行金融业务琳琅满目,不少业务也已经实现无纸质化操作,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选择通过网络办理金融业务,而老年人对现代金融服务缺乏了解,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由于年龄的增长,尽管老年人有着一定的接受意愿,但是受生理原因限制,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和认知能力降低,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对于诸如网上银行、个人理财等自动化、无形化的服务形式还不太适应。

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对金融知识缺乏了解、对金融产品的真伪缺乏辨识能力,以及对金融安全的防范意识薄弱,使老年人群成为金融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随着他们理财和投身金融活动意愿的不断加强,而他们强烈的金融需求却不能被满足,因此,他们更需要金融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来满足他们对金融知识的学习需求。

总之,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群体金融需求不断增多,商业银行现有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社会现象的存在十分普遍,商业银行老年金融服务问题亟待解决。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同时又是机遇,商业银行应当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创新,建设更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为自身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徐 升(1996-),女,汉,湖南邵阳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2013级金融学本科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基于对银行老年金融服务的调研分析》主持人。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新加坡CPTPP金融服务负面清单及对我国的启示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四个聚焦”打好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组合拳”
合富辉煌:股东应占溢利大幅增长48% 金融服务板块积极拓展
金融服务:伦敦金融城能挺过英国“脱欧”吗? 精读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服务法评论》征稿启事与注释体例
基于BSC的金融服务供应链绩效测评模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