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天门市张港镇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经验探讨

2016-03-23蒋铂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蔬菜

蒋铂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湖北省荆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查局,湖北 荆州 434000)

朱建强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湖北省天门市张港镇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经验探讨

蒋铂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湖北省荆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查局,湖北 荆州 434000)

朱建强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的力度加大、各种惠农措施的相继出台,农村地区涌现出不少新型农业合作社,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对湖北省天门市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的经验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以质量认证为载体,实行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对接互动,推行订单农业;构建蔬菜生产、加工、销售链,实现蔬菜生产产业化。采取上述措施对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其他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棉花、玉米、油菜等农产品销售低迷,农民直接从事作物生产的收入不增反降。如何另辟蹊径、在蔬菜产业上进行突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蔬菜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发展蔬菜生产对保证菜篮子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大力做好蔬菜产销、推动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天门市张港镇于2009年成立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一家以花椰菜为主体,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拥有会员109个(集团会员30个,种植大户79个),会员股金500万元,蔬菜生产基地25个,种植面积10000hm2,核心花椰菜种植试验示范村2个,试验示范基地666.7hm2。2014年,蔬菜生产基地生产蔬菜38万t,产值6.5亿元,加工蔬菜25万t,产值近6.2亿元,品种既包括传统的白花菜、毛豆、辣椒、番茄和甘蓝,也包括青花菜、甜玉米、紫甘蓝等高档蔬菜。合作社会员人均收入39126元。带动农户1.8万户,户平增收1056元,人平增收260元。2010年入选省级示范合作社,2011年入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12年,该专业合作社被授予“湖北十大名牌农产品”、“全国知名品牌”等称号。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将蔬菜基地列为“国家级蔬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园”。2013年,获得“张港花椰菜”地理标志认证。为此,笔者对湖北省天门市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以便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1打造特色产业,实行蔬菜生产规模化

具有特色是一种产品立足于市场的关键。张港镇镇政府经过30年的探索与实践,按照引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程序,在多次邀请省内外蔬菜专家、教授现场考察论证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张港镇的实际情况,指导农民从近百种蔬菜品种中筛选出适合本地发展的花椰菜、甘蓝和白萝卜品种,将其定为基地蔬菜发展的主导品种,从种植模式上改变过去的“麦-豆-粟”、“麦-棉”、“油-豆-粟”传统模式,大力推广“毛豆-花椰菜”、“甜玉米-花椰菜”、“油-豆-花椰菜”、“早春蔬菜-花椰菜”等的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到2014年蔬菜种植基地已遍布全镇44个村,面积达10000hm2,其中花椰菜种植面积达到5000hm2,在全国首屈一指。白萝卜3333.3hm2,甘蓝1666.7hm2;产量38万t,其中花椰菜15万t,白萝卜15万t,甘蓝8万t。

2合理流转土地,实行蔬菜生产集约化

2014年,该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向专业合作社流转,在确保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且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吸引农民以田地、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这样不仅创新分配方式,释放生产力,还有效解决了农村“谁来种田”、“怎样种田”两大难题[1,2],成功打造了“合作社+公司+基地+股东+士地流转农户”模式。土地流转分3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针对入社5年以上的带土地流转的农民股东,以当年蔬菜价格90%返还;第二种模式是利用农户农闲田实行暂时的土地流转,在农民需要耕种的时候返还;第三种模式是与农民合作种植,土地由甲方提供,收获蔬菜1500kg以上按甲方六成、乙方四成的比例分成,收获蔬菜1500kg以下按甲方七成、乙方三成的比例分成。2014年1月起,该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45.2hm2,开始大规模蔬菜集约化种植,不仅为专业合作社大规模生产精品花椰菜、毛豆、甜玉米、甜碗豆等农产品提供了强大的农田保证,同时也为合作社蔬菜深加工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

3推行品牌战略,实行蔬菜生产标准化

为了确保生产的蔬菜不愁销路,该专业合作社在“创品牌,拓市场”上下功夫。坚持在生产上全面推行标准化栽培,在质量安全上严把检测关,把生产“放心菜”作为专业合作社的生命线[3,4]。一是统一提供蔬菜苗。2014年,投资10万元完善育苗工厂设施,实行了工厂化育苗,这样做不仅用种少、幼苗大小一致、苗龄短(夏季育苗短则15~20d)、土传性病虫害少、根系保存完好、移栽后不缓苗、成苗率高,而且彻底解决了广大菜农育苗难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合作社集约土地、大面积种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二是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使保障蔬菜生产有标可依,有章可循。2009年,本着“制定一套标准,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产业,带富一方农民”的原则,组织蔬菜、植保、土肥、环保等专家制定了《绿色食品花椰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花椰菜加工技术规范》。三是统一施肥。投资40万元,利用土壤肥力评估资料,在张港镇河三村、尹港村、周铺村、旦铺村全面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节资增效达10%以上。四是统一病虫防治。投资4.5万元购买黄板2000张、频振式杀虫灯30盏、高效低毒农药2000袋,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减少农药污染,使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五是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册,实行农产品可追溯制,保障农产品安全。六是投资30万元建立农产品检验室,对每批农产品进行检验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

4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实行蔬菜种植科技化

为了提高社员及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该专业合作社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一是“走出去”。合作社每年投资20万元,组织农民到外地参观学习,使之成为蔬菜科技带头人。二是“请进来”。合作社聘请了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及天门市农业局的有关专家作为常年技术顾问,解决广大农户种植技术上的问题。三是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近年来先后50多次聘请农技专家进行技术讲座,共培训合作社员8000多人次,发放农技资料15000多份。四是现场示范。合作社聘请了2名技术人员,直接面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现场示范,将技术指导到田间地头。采取上述措施后,使蔬菜“四新”(新品种、新农药、新化肥、新技术)、“五节”(节肥、节药、节工、节种、节水)技术得到全面推广,病虫综合防治农药用药减少30%,每公顷节支450元;测土配方施肥肥料用量减少20%,每公顷节支1200元。

5实施订单农业,实行蔬菜生产产业化

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该专业合作社依托标准化生产,以质量认证为载体,促进蔬菜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对接互动,推行以合作社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原料基地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鼓励企业实行定单生产,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的方式,建立比较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5~7]。2014年合作社签订种植回收合同订单2010份,面积4400hm2,产量15.69万t,其中花椰菜4000hm2,产量15万t,保护价为0.8元/kg;青花菜66.7hm2,产量1500 t,保护价为1.5元/kg;甜豌豆53.3hm2,产量900t,保护价为2.5元/kg;毛豆200hm2,产量3000t,保护价为2.2元/kg;青刀豆60hm2,产量1500 t,保护价为3元/ kg。订单农业的实施,不仅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也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深受合作社社员及农户的欢迎。

6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实行蔬菜生产商品化

2009年,该专业合作社投资3600万元,建立一个占地23100m2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一座日处理3000t保鲜蔬菜的气调保鲜库,购置物流配送车辆等设施50多台(套)。年加工、销售保鲜蔬菜25多万吨,年交易额5亿多元。2010~2014年,该专业合作社投资4145万元,建起面积达6680m2的蔬菜配送车间厂房;购置蔬菜净菜加工预处理生产线4条,其中蔬菜收购分级生产线2条,清洗、漂烫、冷却生产线2条;购置安装蔬菜精选工作台36台(套)及车间恒温空调系统、水消毒处理系统、空气消毒系统;购置安装真空包装机、速冻装置及配套设备35台(套)。此外,建起面积达3500m2的-18℃蔬菜产品存放库,完成了厂区通电、通水、绿化、污水处理等项目。采取上述措施后,每年新增销售量40万t,新增销售额55000万元,新增税收700万元,减少蔬菜采后损失1000万元,降低流通成本450多万元。同时,吸纳8000多农户投入蔬菜生产,新增直接或间接就业人员5000多人。仅通过保鲜加工销售花椰菜这一项目,就使每公顷增收5250元,且二次返利每公顷还可增收450元。

7开拓进取,创新机制,实行蔬菜生产多元化

该专业合作社为了保障蔬菜生产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开拓进取,创新机制,实行蔬菜生产多元化。一是从外地引进花椰菜及其他蔬菜新品种,在示范区和基地进行试验、示范种植,获得成功后再向社员及农户推广,到目前为止共引进新品种120多个,其中花椰菜60个、甜玉米30多个、毛豆4个、紫甘蓝12个、青花菜12个、白萝卜6个。同时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减少生长周期为80~100d的花椰菜早熟品种种植,增加生长周期为120~140d的晚熟品种种植,延长了供货期,调剂了市场供应。二是开展种植新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淘汰了传统的“麦-豆-粟”、“麦-棉”、“油-豆-粟”、“黄豆-花椰菜”种植模式,推出了“毛豆-花椰菜”、“甜玉米-花椰菜”、“毛豆-早花菜-荷兰豆”种植新模式。采取上述措施后,使农民每亩增收500~1000元。三是加强蔬菜新品种的加工、储藏、保鲜研究,进一步延长市场供应期,化解市场压力。2014年,加工花椰菜、青花菜、甜玉米、玉环、慈姑、毛豆、大白菜等蔬菜20万t,产值约3亿元;速冻蔬菜5000t,产值2000万元,由此保障了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

8结语

近几年来,湖北省天门市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纵观该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可以给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社如下启示: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农业生产经营必须摒弃传统的小家小户单打独斗模式,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科技化、产业化、商品化、多元化并举的发展新路;在规模化上要实现增加产品总量,提高地域精品知名度;在集约化上要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下大气力解放农村生产力;在标准化上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在科技化方面要转变从业人员观念,为农业新发展提供理论保障;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要抱团取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商品化的道路上要主动出击,向市场要效益;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追求突破,确保蔬菜生产健康发展。总之,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保障,只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一定能够走上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蔡荣,王学渊.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农业经济问题,2013,(4):69~75.

[2]秦愚.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农业经济问题,2013,(6):19~29.

[3]黄祖辉.发展农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8~9.

[4]梁雄.论产业化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J].大众科技,2013,15(6):196~197.

[5]李辉,付成高.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J].山东蔬菜,2005,(2):4~7.

[6]蒋竹娟,言磊.无公害特种蔬菜概念与生产现状以及产业化发展[J].北京农业,2012,(3):33~34.

[7]张秋萍,王凤祥,周友良,等.江阴市蔬菜生产产业化发展之路[J].长江蔬菜,2015,(6):67~71.

[收稿日期]2016-03-20

[基金项目]江汉平原有机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OHSASIA:650317697.4)。

[作者简介]蒋铂(1987-),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水资源农业利用。通信作者:朱建强,zyjb@sina.com。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5-0079-04

[引著格式]蒋铂,朱建强.湖北省天门市张港镇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经验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15):79~82.

猜你喜欢

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蔬菜
奇怪的蔬菜
蔬菜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黔东南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地流转习俗研究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