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浪之水

2016-03-22宿正伯

文史月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谭嗣同沧浪大势

宿正伯

先秦民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孔子、孟子、屈原都曾提及或引用此歌。少年时读到此言,不甚了了。今天读来,豁然开朗!

人,总是处在“势”中的。时势、大势,并不能由自我决定。势之所至,挡也徒然。治乱由得你吗?明暗由得你吗?生于其时,处于其间,便只能顺其势而为之。纵要抗争改变,也终究得保留个有用之身,也终究得以当时之大势为出发之基点,以一己生命之长短,竞跑时势之氤氲变迁。人活百年,总可以看到历史来来往往,世事反反复复。而身处其间的你我,固然会有寒风刺骨时,也一定会逢着姹紫嫣红日。

明亡清兴的两百余年间,许多志士仁人不愿委身异族求荣取仕,又因清廷大兴文字狱而不能言政论道,于是便成就了金石、考据学的兴盛。这固然是历史的悲哀,但也未尝不是学科的幸运。清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诸君子公车上书、戊戌维新时,得光绪帝之支持,想必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只觉得这天时地利人和皆与我有利,民族复兴只在朝夕间。一旦风云突变,便时也不顺,地也不利,人也不和,竟是举目皆障,希望全无,走投无路。当其时也,康梁二师远走异国,为求个长远计较;谭嗣同血荐轩辕,愿留个精神火种。中学时读到此节,总觉得谭嗣同更令人起敬,而康梁则未免有落跑与气馁之嫌。年龄长了后,便不再这般认识。若是人人皆慷慨赴死,不仅难挽国家一时之逆势,而且损失了多少转圜之力量。留着力量,总有一元复始时,总有助益民族时。可用之时则用,不可用之时则读书写字想问题,不经意间倒会发现许多忙碌时错过的精彩,而这些精彩一旦又逢着可用之时,或将更有益于人世间。有时候,静下心来,做点学问与心性的沉潜,或者是上天对你更好的安排。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芳菲三月,让我们出来踏踏青,唱唱歌,读读史,与三五好友海阔天空;让我们迎风而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朗朗乾坤,振英雄气概;让我们濯足清流,享受那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此刻,小小的你我,就是凝成中国梦的一粒粒分子,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煜煜生辉。

猜你喜欢

谭嗣同沧浪大势
沧浪之水
骚体诗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狱中题璧
新闻报道决策中的“四大意识”
岁末感怀
运动鞋大势来袭
内外动荡中的俄罗斯大势
论谭嗣同认识哲学的目的、器官和变革
加强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局大势大事”“大德”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