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2016-03-22张文绍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塑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办好教育的目标之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思想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国梦”的成败。塑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路径及措施 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扬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5年金华市社科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扬》(项目编号:Y2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23-02

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思想资源,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作为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通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应该努力在各个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

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报告中,“以德治国”,“和谐社会”“中国梦”等思想观点都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发展问题上重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指明了方向,正是优秀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的兴国之魂、强国之梦提供了支撑。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在校园文化生活中,优良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还可以打造特色的社团、兴趣小组和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贴近大学生活,弘扬了一系列民族传统美德,还可以承担促使人的社会化使命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财富的思想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确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具有教育生命力的思想,如‘仁爱思想,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等,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引导大学生,大学生正可从中汲取营养,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报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着重培养大学生成为正直、良善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有助于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有助于社会思想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化使命。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1.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彰显的注重国家民族利益理念,来培育大学生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教育来传承正确的义利观,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要求大学生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树立远大志向,用先进的思想,崇高的追求来设计自己的人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有服务态度,奉献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有良心的人,积极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在大学期间努力学好专业课程,学会不断创新,提高本领,今后发挥一技之长,在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为人民服务的一流业绩,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2.以中华优秀传统所推崇的“和合”“仁爱”理念,来培育大学生谦敬礼让、追求人际和谐的意识。

90后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比较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我院“四想四对照”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可以增加人的幸福感,传递正能量。

首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恩至善教育,积蓄生命正能量的教育

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会感恩, 做到修身自省、尊亲孝亲,大学生有了感恩心,有利于为人处世,可以增加幸福感,更加自信、乐观、责任、思念、温暖,传递正能量,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灵魂。

我院“四想四对照”主题教育活动的安排:

第一阶段(新生学年阶段): “想一想我在学校做什么”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教育。

第二阶段(第三学期):主要在学生中开展 “人生理想”主题教育。

第三阶段(第四学期):主要在学生中开展 “成才理念”教育。

要求召开“四想四对照”主题班会,每个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要求每周记得给家人发个问候短信或打个问候电话,始终记住:儿行千里母担忧。给父母写一封书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每次回家后,要深深地拥抱自己的母亲,轻轻的告诉她:“妈妈,我永远爱你”;利用国庆长假期间送父母亲一份自己做的礼物,与父母谈谈心交流,交流一下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思想和生活情况,让家长感到放心,并为我们的成长感到高兴;开展“四想四对照”主题演讲及召开新生家长代表会等活动。

开展“四想四对照”的教育活动,“孝亲”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人生感悟,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谈不到感恩意识,也就难以倡导爱国和奉献精神。传递正能量给学生,培养学生感恩心、谦责任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宽容的良好心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事实证明传统文化里的一些观念,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勤奋奉献、内外兼修等,与当代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可以使学生产生自信、向上、宽容的良好心态,用感恩教育去积蓄实效性的正能量,在高校推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完成文化强国的使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其次,以崭新的时代精神面对挑战,追求社会和谐

改革开放后,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甚至怀疑我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许多大学生精神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少奉献观念,重权利,轻精神,甚至出现了“及时行乐“的思想,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中,民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大亮点。我院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恋爱道德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当代大学生。

学院开展“创建和谐校园,争做品位大学生”主题教育。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同时用好德育考核、校纪校规与班规民约的约束机制,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动态及其转化工作,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大学生应该担负起责任和使命,为携手构建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次,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道德信念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自主意识增强,人格追求独立,注重自我感受,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但对网络过于依赖,有许多不切合实际的想法,甚至缺乏信仰,存在道德困境和价值缺失等问题。有的大学生重视知识性认识,受到社会上的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往往急于求成和过度注重“结果”, 偏面强调“自我高于一切,实惠就是理论”, 同时,社会存在的一些明暗面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公德意识不强,人生价值观模糊,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甚至出现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炒作超越道德底线的绯闻等不良现象。

传统教育中重视自强不息、仁爱思想、以德为先、勤劳朴素等民族思想精神。德育教育作为拯救道德滑坡的有效方式,必须发挥他的有效性,通过教育,重拾文化自信,让“仁、义、礼、智、信”重新获得国人内心的认可。在高校推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完成文化强国的使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理念,来培育大学生的恪守诚信意识。

首先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精神,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从现实状况看,高校师生已经普遍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增强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动性和责任感,激发传承与创新的内在动力。我院专门成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 ,育人为本,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必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以及进入师生的行为规范之中,通过传承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青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中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部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构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精神家园所在,在历史长河中起着凝聚人民民族归属感的重要作用。

从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全体教师必须发挥表率作用,自觉养成优良的品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此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也自觉养成优良品德。

再次,作为大学生个体,必须诚实守信,讲信用,讲诚信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信”很重要,是“立身进业之本,列为“五常”之一”。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学生必须诚实做人。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必须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通过舆论引导,可以树立“诚信是美德,守信是财富”的社会意识,从而营造诚实守信观念。

其次,在人际关系中,诚信交往有利于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再次,当今社会上大多数人一直在自觉践行诚信价值观。我们要提倡传统美德,弘扬恪守诺言、诚实待人的诚信道德,通过树立榜样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帮助人们树立诚信观念。

在全社会要大力宣传传统美德,树立典型,积极营造向道德典型学习的良好风尚。诚信做人,用诚信的考试构筑诚信的人生,为了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我院学生签定诚信考试承诺书,保证在考试中诚实守信,拒绝舞弊”, 如有违纪违规行为,自愿按有关规定接受处理。

三、多措并举,不断开拓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路径和措施

(1)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某些消极影响,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在学生中加强中国传统价值观教育,开展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的高校文化活动,可以通过校园中的橱窗、横幅、标语为对学生宣传,也提倡大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做义工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积极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报告会以及展览“木雕”艺术活动,来培育大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新世纪跨越式的人才。

培养志趣,陶冶情操,建设好校园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进大学课堂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更应在教学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时代需要和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首先,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如:“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爱国主义”等,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在大学生活中,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文史哲典籍,让学生感悟经典,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人生。

再次,可以开设选修课。选择相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

高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我院大二班级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班会,如“扬爱国之帆,树爱国之风“;“重阳暖人心“;“文明大学生“团日活动;响应学校号召,学习学生手册;“我与专业共成长“;“树立正确恋爱观”;“禁烟”;“反邪树正”等主题班会。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融入学生生活,滋润大学生的心灵,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确立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

(4)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创新,充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的道德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始终不渝的指导思想,采取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态度,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其积极因素。

首先,文化创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要从古人的智慧里吸收营养,大胆扬弃传统文化,使之纳入当代社会,作为我们今天思想的理论武器,并加以提升,以便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来指导我们今天的行动。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焕发传统文化的生机。

其次,利用校园网和校园电视台等传媒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网络手段,占领网上阵地,在网络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再次,可以通过网上互动平台,回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交流中师生之间敞开心扉,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可以提高教育的互动性,以新颖的教育来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根据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吸收当代先进文化,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宏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价值标准与评价尺度,坚定信念,分清是非,完善个人价值追求与事业发展,提高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张文绍(1967-),男,浙江东阳人,本科, 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品德教学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实践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