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

2016-03-22周丽梅铜川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兽医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抗原养殖场疫病

周丽梅/铜川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

周丽梅/铜川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实验室检测的意义

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动物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有法定的机构和人员按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标准,依法制定程序、方法和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检测,并依据监测结果进行处理的一种措施。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国家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规划和疫病预警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对动物保健咨询以及输出动物及其产品无害状态的保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室检测的作用

(一)免疫评估

监测免疫效果利用血清学试验,监测动物免疫效果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可得知畜群免疫抗体水平和疫苗质量、疫苗接种方案的效果,从而达到判定选用的疫苗是否质量可靠、免疫方式是否确凿有效、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等目的。通过综合评估分析,可提醒广大养殖业者对养殖过程中存在某些隐患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修订免疫程序:到目前为止,有不少养殖场户的免疫程序是借鉴别人的,因不同地区,不同动物群体,显然存在差异,并非适用本场户。长期的临床实践告知我们恰当的免疫接种时间往往是有效免疫的关键,在使用疫苗尤其是活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母源抗体(MDA)的影响,最可靠和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血清学检测来测定母源抗体的消长水平,确定首免最佳时机,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临界值时进行免疫接种效果最佳,当母源抗体水平过高时进行免疫会中和抗原导致免疫失败,但过低而未能及时免疫则会形成免疫空白期,给动物群体造成严重的潜在隐患,因此定期进行群体监测,制订适合本场户的免疫程序,非常必要。

(二)动物疫病监测

目前,实验室检测已经成为动物疾病诊断和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科学实施实验室监测也成为规模化养殖场关注的焦点,只有广大养殖业者在科学饲养管理的基础上,提高对动物群体进行疫病监测的认识,有效预防动物疫病,才能提高养殖效益。首先,各养殖场要积极主动地按照科学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通过实验室定期的、分阶段、分群体的监测来了解健康畜群的免疫状态和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提高动物疫病防疫能力。例如许多病原的侵袭,对成年动物或抗体水平高的畜群仅仅引起抗体的变化,而对幼畜或者抗体水平低下或不齐的群体则有发病的危险;其次,通过开展动物疫病病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急时分析评估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判断防控形势。当养殖场受到某种病原攻击时,实验室利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将检测结果与该养殖场的免疫、发病和用药情况等资料结合进行分析,做出比较科学、专业的检测报告和分析意见,切实为规模养殖场的生产管理和疾病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

(三)动物疫情预警

各级畜牧兽医工作者要对本地区主要动物疫病逐村逐户逐场进行免疫监督,才能确保防疫落实到位,对疫情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尽早处理;不同的疫病有不同的发生、发展规律,免疫接种前首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疫病流行种类、流行范围、流行特点,然后制定适合本地区或本场的免疫计划,在免疫程序实施过程中,随时观察免疫效果,建立免疫监测制度,切实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免疫工作。同时在引进或调出活体动物时做好检疫工作、把好检疫关,做到禽不漏批、猪不漏场、牛不漏村、羊不漏群,确保动物免疫证和检疫证等证完备齐全尤其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原传播的机会。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实施疫情零报告制度,提高疫情预警,预报能力,一旦发现有异常,要做到早检测,早诊断,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减少疫病带来的危害。开展预警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各地应根据所辖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情况,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

(四)疾病净化

实验室监测包括疫病诊断分析(抗原检测)以及常规血清学监测(抗体检测),对规模化养殖场侧重于定期的常规监测,只有搞好疫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隐患,及早防控才是最重要的。到目前为止已研制出许多抗原检测的商品试剂盒、能够区分野毒和免疫抗体的监测方法,如猪瘟抗原检测ELISA 试剂盒能够直接检测到猪瘟病毒的抗原成分,口蹄疫3ABC 抗体检测试剂盒能够将免疫抗体和野毒抗体很好地区分,另外口蹄疫也可以通过非结构蛋白ELISA 方法区分野毒感染动物和疫苗注射动物。血清学试验用于疫病净化的经典案例是猪伪狂犬病。在基因缺失疫苗应用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血清学方法可以区分疫苗注射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欧盟许多国家以及美国的净化已经取得成功,在中国通过极其类似的根除方案,对伪狂犬病进行净化同样也获得成功。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标记疫苗和鉴别诊断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也将极大促进重大疫病的根除与消灭进程。

三、实验室常用检测技术

(一)组织病理学检测技术

利用病理学和免疫学技术,对染病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开展对动物疫病病原的特异性诊断工作。包括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病理学技术。

1.病理学诊断技术。利用疫病引起的动物组织发生特征性的病变和基本病理变化对动物疫病进行诊断。

2.免疫病理学检测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免疫学与组织(细胞)化学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理论基础。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对细胞、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经过组织化学的呈色之后,用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二)血清学检测技术

血清学检测技术是建立在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基础上的检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血清学抗体检测新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面也日益扩大。如病毒中和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凝胶扩散试验、血清平板和试管凝集试验、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已被大多数实验室熟练掌握应用。如布病采用平板或试管凝集试验,禽流感和新城疫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猪瘟和口蹄疫采用间接血凝试验;采用ELISA 试验检测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等疫病,养殖场也可采用血凝试验和免疫金标技术来检测免疫抗体滴度,操作简便快速,使抗体监测技术真正得以推广,切实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有力的帮助。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对动物疫病病原基因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特异性快速诊断和病原基因变异进行分析,及时准确掌握动物疫病分子流行病学动态,为疫病防治提供基因理论分析依据。在兽医实验室诊断中,聚合酶链反应(PCR)较为常用。它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DNA的技术。通过PCR可以简便、快速地从微生物材料中通过体外扩增的方式活动大量特定的核酸,可用微量样品的检测。一个PCR反应一般只需4小时就可完成。

(四)病原学检测技术

运用现代微生物学和细胞培养技术,开展动物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工作。在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细菌性疫病做出初步诊断后,需要采取病料分离鉴定病原菌以便最后确诊。此过程包括细菌分离与接种、细菌的培养、细菌的鉴定等。病毒分离与鉴定是病毒性疫病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寄生虫病的检测方法和其它传染病的检测有一定的区别,由于其独特的发育史,决定了其检测方法的特殊性。除了一般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诊检查外,其定性的实质性方法有虫卵检查法、虫体检查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猜你喜欢

抗原养殖场疫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