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养生养老资源初探

2016-03-21闫国跃白燕远马建泽符标芳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大众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瑶族医药养老

闫国跃 李 彤 白燕远 马 艳 马建泽 刘 莉 许 莉 符标芳(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瑶族养生养老资源初探

闫国跃 李 彤 白燕远 马 艳 马建泽 刘 莉 许 莉 符标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瑶医对养老养生的认识,“中道”即“中庸”,也是“养生之道”,就是执中守衡、盈亏平衡的意思。瑶族养生养老文化以其丰富、独特、完整内涵赢得世人的称赞,文章将从养生理论、养生技法、传统习俗及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等方面阐述瑶族养生养老资源现状。

瑶医药;养生养老产业;资源

瑶族自古就流传着许多神秘的古老养生方法,早在秦汉时期瑶族先民主要集中于湘江、资江流域的中下游及洞庭湖沿岸的广大区域,南北朝时期分布区域又进一步扩大,“东连寿春,西通上洛,北接汝疑”。唐末宋初,因战乱及天灾等原因向南、西南方向迁徙,集中在广西中部偏北的桂中地区。瑶族以深山老林为居,以毒蛇猛兽为邻,山冈雾露、盘郁结聚。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下,加之迁徙性的劳作生活方式,瑶族人民为了本民族的生息繁衍,更加注重对疾病的预防和对身体的养护[1]。

1 瑶族养生养老的理论基础

1.1 “三元和谐”的整体观

瑶医以“三元和谐”为医道之理论纲纪[2]。瑶医的“三元和谐”就是天地人和谐会通。道是无限的自在。道有天道、地道、人道。天道、地道为自然之道,人道包括生命之道与社会之道。医道是生命之道,而生命与自然、社会之道是相通的。瑶医学理论认为宇宙形成一个整体,由“天”、“地”、“人”三元构成,三者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天和地的各种变化可以影响人体,使人体的平衡在外界的干预下被打破,其结果使人体处于偏颇状态。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非常重视和强调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瑶医认识到社会之道即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是导致疾病形成的因素,故而重视消除这些因素,而不只是单纯的治疗。

1.2 “气一万化”生命观

“气一万化”的生命观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活力很强。气变化多端,是构成有形人体和无形人体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疾病和健康是气化是否正常的结果,人体异常的变化都和气化功能的失常有关。对疾病的治疗,要重视调气化神,因为这样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气化。

1.3 “盈亏平衡”疾病观

盈亏平衡理论是瑶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3],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瑶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外部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这种处于动态的盈亏平衡由于外界因素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失常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盈亏是人体对病因反映的一种病理说明。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疾病的一种观点,瑶医认为疾病发生后,人体的反应表现为两种倾向,但是,瑶族医药理论的“盈”和“亏”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外来致病因素的盛实,更多强调的是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机体自身各脏腑之间的盈亏应平衡,机体与周围环境也应相互平衡,机体的状态应该稳定,而且这种稳定是机体健康状态下的稳定,体现了瑶医学的“天、地、人”整体观。

1.4 “风打盈亏”的用药论

祖辈代代相传下来的瑶药,瑶族称之为“老班药”。“风打盈亏”理论[4]是瑶族医药重要的药性理论,“风打”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风者纯而缓,打者燥且急”。风药具有和缓、平衡脏腑机能作用;打药则作用较为峻急,起效迅速,攻邪之力强,风和打概括了药物的形质特征。药物的风打、刚柔也是相对的概念,亦有许多药物兼具风打之性,刚柔之性兼备,既能攻坚软坚、活血化瘀,又能滋阴润燥。

1.5 “摄养守中”的养生观

瑶医吸收了“执中”思想,在构建瑶医生理、病理、诊断、治则、养生等基础理论时都有中道思想的具体体现。如瑶医认为生病起于过用:情志太过、饮食太过、劳倦太过、运气太过等等。瑶医的中道就是执中致和,使盈亏两边保持适中与调和状态。瑶医治病的原则是执中,强调不热不寒、不虚不实、抑强扶弱、阴阳互补、盈亏平衡。执中致和,也是预防保健,达到平衡,避免失调,使人的身体保持稳定的局面。

2 瑶族养生常用诊疗技法

2.1 瑶医诊法

瑶医它有自己的认识原理,有独到的诊病方法和原则,更有特殊的疗法和药物。他们利用瑶山特产药材或祖传良方医技为各族患者解除病痛,深受好评。瑶医治疗疾病有其独到之处,除了采用常见的望、闻、问、触外,还发展了甲诊、掌诊、舌诊、耳诊、鼻诊、目诊、面诊等诊断方法来辨别疾病。其中,瑶医观目诊病在2016年成功申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体现了瑶医“百体相寓论”的特点,是通过观察眼睛的各部位的形态、结构、颜色的微细变化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诊法。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预防。在缺医少药的民族地区,这种简、便、验、廉、捷的诊病方法,为其民族的健康繁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2 瑶医治法

瑶医治法内容丰富,主要包含了针刺类、灸法类、刮推类、罐法类、熏浴熨法类、芳香疗法类、瑶医外敷药类及鲜生含服法、滚蛋疗法、磨药疗法、瑶医食疗法、瑶医心理暗示疗法等,总七大类,三十余种治疗方法。其中,2016年瑶医滚蛋疗法、磨药疗法也成功申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药浴早在2008年就已经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目录。瑶族医药作为瑶族历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用药特点。由于瑶族药浴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所用的药物大多能就地取材,药源也非常广泛,且无毒副反应。因此,可以作为“治未病”的一种重要的养生保健疗法加以推广和应用。瑶族支系众多,几乎多数支系都有药浴的风俗,其药浴疗法,更是代代相传,人人喜爱,家喻户晓,千百年来,已成为瑶族人民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习俗。

3 瑶族民族间习俗

瑶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瑶族人民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渐渐地认识到各种植物、动物乃至食物的药用价值,并在口耳相传中,养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养生习惯[5]。

3.1 婚娶民俗药用防病养生

瑶族男婚女嫁时,有特定的仪式,尤其是男方举行婚礼时,餐桌备有槟榔,席后嚼槟榔以祛瘴疬、消酒谷、治腹胀。

3.2 小儿民俗药用防病养生

小儿降生时,便在产房中焚烧苍术,以祛邪气、防外感;同时以开水浸泡川连给新生儿频频含咽,以治胎毒;新生儿满月外出,身边常插上桃枝以祛邪气;小儿走魂(疳积证),瑶医常针刺四缝穴,同时佩带药袋(内装六月雪、朱砂、白术、五指毛桃根等药材)以驱外邪[6]。每年五月端午用一种艾草等植物的叶子捣烂取汁与糯米粉、黄糖做成粑吃,俗称药粑。药耙驱虫安全方便、疗效显著。

3.3 妇女民俗药用防病养生

在整个瑶族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妇产防病保健知识。在孕产期保健方面,若家中有孕妇,要远离如樟树、苍树等烈性芳香气味的植物,以防影响胎儿的发育或引起流产或早产。瑶寨中,瑶胞常用黄花吊水莲与鸡肉或猪骨头共炖,达到补气血及滋肾安胎的作用。在产褥期除食疗外,还结合“药浴”,以促进伤口愈合及子宫复旧。一般产后三至五天恶露即干净,八至十天就可上山劳动,俗称“产后三泡”。

3.4 打油茶防病养生

地处桂北一隅的恭城、灌阳、全州、兴安等地,瑶汉杂居,风俗淳厚。“恭城土俗,油茶泡粥”,这里无论是瑶家还是汉户,均有煮油茶习俗。初尝辛甘苦涩咸,五味俱全,再饮则渐入佳境,甘香心脾。油茶中重用生姜,取其辛散,驱风逐寒通经络;茶叶则健脾醒神,清利头目,味苦能降制生姜之辛燥[7]。发中有收,相得益彰。恭城境内多山重峦迭嶂,山岚雾露,寒湿颇重。当地先民创制油茶,用以驱瘴、避邪、逐湿,世代相传至今。蒙昧时代的保健手段,今天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保健饮品。

4 瑶族养生养老产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专门机构养老,逐步向旅居式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多元化发展。瑶族地区养生养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拥有独一无二的长寿文化旅游资源,是瑶族养生养老的核心吸引力;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既是长寿文化和长寿养生旅游的物质基础,又为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质的旅游资源;民族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的资源。

金秀瑶族自治县保存比较完整的瑶族文化,民族风情浓郁,有“世界瑶都”之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拥有丰富的瑶医养生资源,大力打造了瑶医瑶药养生旅游品牌,突出大瑶山休闲养生特色,举办了广西金秀·世界瑶都生态养生文化节等。近年来,在生态、神秘、长寿等旅游元素带动下,金秀旅游业发展迅速。大瑶山是盛产上百种瑶族道地天然药材。瑶族群众历来重视瑶医瑶药,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瑶族医药。利用大瑶山道地药材和瑶族医术及丰富的养生养老资源,金秀县通过市场运作,加大招商引资领导,发展瑶族医药文化产业,开发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业。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自古为中原进入岭南之咽喉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相互交融,汉族文化与瑶族文化相互交流。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为当地瑶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先后荣获了“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等荣誉。恭城瑶族自治县利用“中国长寿之乡”品牌资源,充分挖掘“寿”文化资源和“瑶医”资源。县“十三五”规划,将全力打造生态养生城,强力发展大旅游、大养生、大文化、大流通。打造一批特色医疗卫生项目,发展高端医疗服务,结合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引进一批针对特定人群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规范化服务的医疗服务机构,构筑对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和有力支撑。并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药材产业、瑶医瑶药及瑶乡人文环境为载体,以传统瑶医瑶药与现代高科技医疗保健技术结合为手段,以中高端康体健身、休闲度假和瑶族文化体验等养生方式为主,建设能兼容高、中、低端消费群体的生态休闲养生基地,打造恭城“长寿之乡”旅游养生品牌。

巴马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1991年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 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近年来,巴马在发展养生旅游产业的同时带动周边县协同发展,国内外吸引投资 100多亿开发东巴凤养生产业,开发“东巴凤国际异地生态养老基地”,巴马养老养生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满足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中国传统医药迎来了其重要的发展机遇,《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5-2020)》、《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制定了未来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适应未来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迫切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运用自然的防治手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瑶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优秀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散居在中国的南部地区。在高寒、险峻的山地中,瑶族人积极适应着所走过的山山水水,开拓着山林资源,把所居住的山地变成丰富的天然宝库,瑶族医药文化在伴随瑶族人世世代代上成长逐渐成型,并深深烙印在瑶族人的骨子里,在缺医少药的生存环境中,瑶族医药为本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民族医药宝贵遗产。进入新世纪,现代经济水平在不断发展,但人类的整体生存环境却不断恶化。拥有独一无二的长寿文化、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旅游资源的瑶族医药优势凸显。同时,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1] 罗金裕,覃显玉.瑶族医药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1994 (2)5:1-4.

[2] 傅景华.瑶医药理论的特色与优势[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7,12:1-2.

[3] 李彤.瑶医核心病机盈亏平衡理论研究[J].广西中医药,2011, 34(3):43-44.

[4] 李彤.瑶医老班药的历史沿革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1,17(4):38-39.

[5] 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中国民族出版社,2001: 1-12.

[6] 覃迅云,罗金裕,高志刚.中国瑶药学[M].北京:中国民族出版社,2002:37-159.

[7] 李彤,唐农,秦胜军,等.实用瑶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7-159.

Preliminary study of health preserving resources of Yao nationality

For Yao doctors’ understanding of health preserving,"Zhong Dao"is "Mean","a good way of keeping health",i.e.the break-even state of physical conditions. The health preserving culture of Yao Minority has been praised for its rich, unique and complete connotation.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lth preserving resources of Yao people was elucidated in terms of the theory and techniques of health preserving.traditional custo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preserving industry.

Yao medicine and pharmaceutics; health preserving industry;resource

C95;F592

A

1008-1151(2016)12-0063-03

2016-11-07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医养老与养生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瑶族养老养生文化研究(J15211);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青年基金项目(2016QN015);广西壮族自治区区自然基金项目(2014GXNSFAA118180);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Q15004);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P2015018);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桂科攻1598012-49)。

闫国跃(1985-),男,山西临汾人,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师,民族医学硕士,从事民族医药研究。

符标芳(1985-),女,海南琼海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瑶族医药养老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养生不是养老
传统医药类非遗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