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月山》阅读训练

2016-03-20江西石人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成公主扎西牦牛

●江西 石人

《日月山》阅读训练

●江西 石人

【原文】

日月山

徐则臣

长住西宁的朋友开车送我出来,一路往高处走。“有反应吗?”朋友问。“心跳有点快。”“乍来都这样。到日月山你反应会更明显。”朋友开着车,把一首叫《鸿雁》的歌声音开得很大。

我有点心慌,但不是因为缺氧。我想此刻我妹妹一定有点心动过速,我感到了她的那种心慌。我们是孪生兄妹。她在北京,正准备嫁人结婚。她让我来日月山看一个人。我该对那个叫扎西的藏族小伙子说点啥呢?

“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妹妹说,“你要什么都不想说,就说,你是我哥。他会明白。”

我见过那个叫扎西的藏族小伙子的照片。他和我妹妹站在西宁街头,坐在青海湖边,站在布达拉宫脚下,坐在大昭寺前,每个人跷起一只脚独立于八角街边的大风里。在这些照片上,我妹妹吊在扎西的脖子上,张大嘴开心地笑,露出了好看的牙齿。帅帅的扎西头发长长的,笑得比较节制,像个康巴汉子。他俩是在西宁那条著名的美食街遇上的,扎西买了一串硕大的烤羊肠递给她,我妹妹只吃了其中的一小截。第二天他们又在日月山碰到了。扎西是日月山最年轻的牦牛客,他牵的白牦牛两只角优雅地弯曲着,脑门上顶着一朵大红绸子扎成的花。扎西对我妹妹说:“上来吧,一分钱不要,想去哪儿都行。”扎西笑了,牙很白,像日月山顶峰上的雪。

后来,我妹妹想留在日月山下扎西家的小平房里。我爸妈说:肯定不行!旅游结个伴儿还可以,要结婚一块过日子,没戏。事实也如此,我妹妹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缺氧的拉萨、西宁和日月山,她的心肺功能先天不好,还吃不了羊肉。我爸妈硬把她从青海的日月山下拽了回来。妹妹回来了,拉杆箱里的一部分行李还舍不得全拿出来。我妈把妹妹的心电图报告单抖得哗哗响,指着窗外的中关村大街:“还想走?走了你就不用再回来了!”

阳光不见了。天低下来,落下了雪。“怎么回事?这可是五月了!”我说。“谁说雪就得在正月里下?”朋友回答我,“你要待在这里,会发现六月照样下雪。”果真,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苍茫。初夏走了,冬天跟着一场大雪杀了一个回马枪。车在世界屋脊上继续跑,高速公路像腰带一样打起了弯。“喏,”朋友说,“那就是日月山。”

我把日月山想高了。我知道她是圣山、神山。我以为日月山一定壁立千仞险峻高拔,应该是奇峰迭起般的十万大山,事实上她就是比高原更高的隆起、隆起、再隆起,她的隆起和攀升安静、从容、柔和,有一种风起云涌但又漫不经心的力量。

买了进景区的票,朋友让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风帽戴好,他就待在车里了。日月山他来几十回了。“看,那是日亭,那是月亭。当年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走到日月山,思乡心切,回望长安,把皇后送给她的日月宝镜拿出来照,竟在镜子里看见了京城长安的繁华盛景,且惊且喜且悲,情不自胜,宝镜脱手,摔成了两半。一半为日,一半为月,日月山就是这么来的。你看,那雕像就是文成公主,那块石头就是回望石。回头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不知道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以后,是否习惯粗粝动荡的游牧生活。她喝得惯吐蕃的酒么?吃得惯带膻味的牛羊肉么?从长安到这里,千万里也,车辚辚,马萧萧,文成公主硬是走过来了。我用围巾围住鼻子和嘴,只剩一双眼睛看世界。好像整个日月山只有我一个游客。此外就是一个磕长头的藏族老人,走几步扑通跪倒,舒展开身体匍匐在雪地上,起身,走几步,再跪倒,匍匐。他的脸是一块静默的黑石头。

我先沿着台阶往日亭上走,上两个台阶我就停一下,调整好呼吸的节奏再走。这个节奏是妹妹告诉我的,她说是扎西总结的经验,要不她那样的内地女孩,在青藏高原上早歇菜了。扎西的节奏很管用,但我在日亭边上没有找到扎西。早上我给扎西家里打过电话,他妈妈说扎西一大早就牵着牦牛带着干粮上山了。从那边下来,我又往月亭爬,一路留心山道上的活物。站在月亭边上,我才看见另一边的山道上站着一头牦牛。雪还在下,要不是牛头上的红绸子和牛背上色彩鲜艳的坐垫,那头白牦牛就被大雪遮蔽了。我又费力地在牦牛周围看了半天,才看见地上坐着一个人。他是最后的希望。日月山上此时不会再有第二个牦牛客了。在我走到他面前的十几分钟里,牦牛摇了两下头,甩了三次尾巴,他像文成公主雕像一样动都没动。

我说:“兄弟,走两圈?”

他抬起头,光头,没戴帽子,但我知道他就是扎西。他比我妹妹的照片里黑了一点,也老了一些,脸上出现了干燥的皱纹。

“怎么走?”他问。

“随便。走你最喜欢走的那条线。”

我骑在牦牛上,他在左前方牵着缰绳。可能是出于习惯,因为一大早出门时天很好,他的衣服在风雪里看上去有点单。他的腰间缀着个阴刻雕花铜环,铜环下肯定没有流苏,这是我妹妹的风格。

一头牛,两个人,我们孤零零地走在日月山的风雪里。好半晌,还是我用问话打破了沉默。

“你是本地人?”“嗯。睁开眼睛看见的就是日月山。”“没想过去西宁?”“过去想过。”

“现在呢?”“不想了。”“为什么?”“日月山好。”“那,北京呢?”

他停下来,扭了半个头看我,好像我说的是外语。“北京?”他用方言说了这个词,笑了一声,“太远了。”

沉默。

“日月山好在哪儿?”我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停下来,想了想,说:“地老天荒。”

终点到了。我不能再在牛背上待下去了。跳下牛背的时候我拉下围巾,露出完整的一张脸。按照扎西式节奏调整了呼吸之后,我才说:

“你看我长得像谁?”“你自己啊。”

“我的意思,你知道我是谁么?”

他笑了笑,“一个游客。”

(选自《收获》2016年第3期,有删改)

【习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注重细节描写。比如扎西由长发而光头的发型改变、身上佩带的阴刻雕花铜环,还有他的白牦牛头上的红绸花,都能起衬托人物性格或暗示情节变化的作用。

B.在这篇小说中,“我妹妹”未曾直接出场。她最初大胆地爱上了扎西,却无力承担爱的结果,最后只能无奈地退避。在她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惆怅、遗憾和深深感喟。

C.和人物刻画相得益彰,本文的景物描写也很精彩。五月飞雪的景象,营造出了故事展开的特定情境。

D.小说中的那个磕长头的藏族老人,是唯一一个与主体故事情节无关的人物。这一处闲笔,除了点染地域风情,没有其他方面的作用。

E.在小说末尾,“我”和扎西见面后,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这是两个男子汉之间的对话,话语看似平淡,却又每一句都意味深长。

(2)本文使用第一人称,“我”的身份为“我妹妹”的哥哥。采用这样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

(3)小说在刻画扎西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以“日月山”为题。请具体说明日月山在这篇小说的艺术表达中的作用。 (8分)

答: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C (选A给3分,选C给2分,选B给1分;选D、E不给分。 D项,写磕长头的藏族老人,虽为闲笔,却凸显出一种虔诚、执着的精神,不仅是起“点染地域风情”的作用。E项,“我”和扎西的对话,有些是意味深长的,但并非“每一句话”都如此。B项,“寄托了作者的惆怅、遗憾和深深感喟”的说法不够贴切。)

(2)①给人以真切的感觉,能很快将读者带入作品的情境;②“我”不是故事的当事人,可以比较灵活地出入故事,使情节发展收放自如;③把“我”设计为第一次来日月山的新客,可以从容地抒写观感。(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3)①细致、热情、诚朴。给牦牛扎了红绸花,主动邀请“我妹妹”骑牦牛,告诉“我妹妹”走台阶的节奏等。②刚强自尊,坚强隐忍。心中忘不了“我妹妹”,却不肯轻易流露,也不与“我”相认。③缺少改变命运的能力与精神自觉。除了牵牦牛,没想过怎么改变生活;认为北京离自己 “太远”。(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4)①日月山是小说刻画的典型环境,展现了真实细腻的西北地域风情;②日月山是一对藏汉年轻人爱情的见证;③日月山留下过文成公主和亲的故事,构成作品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④日月山柔和、神圣而充满力量,是一种坚韧精神的象征。

(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将一只秃鹰放进一个两米见方的栅栏里,栅栏的顶部完全敞开,即使这只秃鹰的飞翔能力未有任何伤害,它也不会飞出去,只能永远做栅栏里的一个囚徒。原因是秃鹰的起飞习惯——它在飞翔前总要先跑3米以上的路程,否则就不会考虑去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习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它对人的一生起着潜在的、恒久的影响。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一个坏的习惯,则可能遗祸一生。鉴于材料在内涵上的直白性和立意上的趋同性,本文的写作必须在“亮点”和“亮色”上有所作为,方能花开别样,脱颖而出。若选择记叙类文体,就必须在叙事方式和张力上大胆创新;若选择议论类文体,就必须在论据选择和纵向开掘上用足功力;若选择另类文体,就必须追求鲜活之“形”与深邃之“神”的合璧。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在发展等级的高原上扶摇直上,熠熠生辉。

【佳作展评】

[记叙文]

活在习惯里的人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22)班潘鸿飞

老杨是单位里的老实人,他的生活很有规律:6点起床,7点吃早餐,8点上班,11点下班……

老杨雷打不动,从不改变自己的生活。别人请他吃饭,他不去;领导让他干事,他不离座;回家后,几点几点干什么,谁也改变不了他。别人问他干吗不变变,老杨习惯性地笑了笑:“习惯了。”

猜你喜欢

文成公主扎西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而建的吗
新时代“文成公主”
——西北民族大学于洪志教授
卡尔巴·扎西次仁采访录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扎西的菜园子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