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课标卷”十年高考词语题解析

2016-03-20江西省崇义中学杨顺仪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望文生义课标形容

●江西省崇义中学 杨顺仪

全国“课标卷”十年高考词语题解析

●江西省崇义中学 杨顺仪

一、概况

考试大纲规定的 “正确使用词语”是全国“课标卷”的常设考点之一。全国“课标卷”拟制始于2007年,起初叫宁夏、海南卷;2013年起因使用“课标卷”的省份不断增加,开始有了甲、乙(或称为Ⅰ、Ⅱ)两套“课标卷”; 2016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了甲、乙、丙(或称为Ⅰ、Ⅱ、Ⅲ)三套“课标卷”,以适应使用全国“课标卷”25个省市的不同学情、考情。但不管“课标卷”的使用者怎样扩军增容,正确使用词语题则是其一个常考不衰、逢卷必设的考点。

从2007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高考语文“课标卷”考题共有15套,每套1道词语题,共15道题。这15道词语题考的都是体现中华文化深厚积淀的成语,而且题型设置也是屡次出新,2007年至2013年这7年的8套试题(2013年有甲、乙两套)采用了四选一式的“四境四词”辨析选择题,其中2007年、2012年及2013年这三年的4道题是选 “正”,2008年至2011年的4道题是选 “误”。2014、2015两年的4套成语题,改变了四选一的模式,创设了“三境三近义词”辨析填空选择题,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2016年的3套“课标卷”,则首创六选三的“六境六词”辨析选择题,设题为选出“全都正确的一项(‘一项’即包含三个句子的 ‘一组’)”,与2014、2015年比又有变化,呈现稳中有变、守正出新的特点。

二、题型

1.六选三的“六境六词”辨析选择题。

2016年新创,分布在2016年课标卷Ⅰ、Ⅱ、Ⅲ三套试卷里,共有3题,如2016年课程标准卷I卷第13题: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 《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答案为C。 (此题成语使用不当的是①③④三句。①举重若轻:指做繁难之事或处理棘手问题轻松而不费力,适用对象为能力强的人;句中语境用于陈述展览的文物,因而属对象误用。③改换门庭:指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目的在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句中语境讲的是弃乐从文,改变职业方向,用“改换门庭”属望文生义。此处宜用“改弦易辙”。④并行不悖:指计划、措施等同时实行,互不冲突。此处用于形容两部神话小说的成就影响不相上下,也属对象误用。此句宜用“并驾齐驱”。 ②⑤⑥三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均与语境相符。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⑤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⑥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敬奉为法则、准则。)

2.“三境三近义词”辨析选择填空题。

这种题型,21世纪高考题中自2014年开始创设,考题给出三个近义成语,同时用语句描述、设置三个不同语境,要求找出使三个成语都切合语境的一项。如2015年课程标准Ⅰ卷第13题: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优柔、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________,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________,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B. 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D. 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解析】答案为B。(三个成语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但语意又有某些差别。其中“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故步自封”偏重在原地踏步,不求上进;“抱残守缺”偏重在固守残局,不思变化,不肯接受新事物。三个句子的语境,第①句说“他”做事“不敢越雷池一步”;第②句说当今科技迅速发展需要人们“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其反面则是不求进取;第③句说中国传统戏曲既往的艺术水平虽然很高,但也不可固守原有格局,一成不变,要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如此,则三个规定成语都能与给定语境有机吻合。)

3.四选一式的“四境四词”辨析选择题。即在四个不同语境中考查四个不同的成语,辨别其使用的正误。这是词语考查传统题型,如下面的两例:

⑶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09年课程标准卷第13题)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解析】答案为D。(匪夷所思: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古怪,不是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用这个成语来评说生活循规蹈矩的古人不恰当;若要强调其与今天人们现代生活的差异,可用“不可思议”。)

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12年课程标准卷第13题)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解析】答案为B。 (其余三项加点成语使用均不恰当。A项,“芝兰玉树”是比喻好的子弟或优秀人才,不用来形容身体外貌;C项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是贬义成语,没有“联手合作”的褒义;D项 “从一而终”指女子一生只嫁一人,永不改嫁,或忠臣不事二主。原句说人难以守住梦想便是不能“从一而终”,属对象与语境不相吻合。

三、设误类型辨析

高考成语设误类型有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敬谦错位、语意重复、近义混用、功能混乱、不明对象、不合句式、轻重失度、不懂语源等情形。10年课程标准所考成语涉及的错误类型有:

1.不明对象,张冠李戴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2016年课程标准卷I第13题①项)

【解析】举重若轻,指做繁难之事或处理棘手问题轻松而不费力,适用对象为能力强、在工作中能驾轻就熟的高手,句中语境的陈述对象是展览的文物,因而属于对象的误用。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2010年课程标准卷第13题A项)

【解析】汗牛充栋,虽可形容量大,但其适用对象一般只限于书籍,这里用来形容“橙子”,显然是张冠李戴了。

⑶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2013年课程标准甲卷第13题A项)

【解析】栉风沐雨,形容人顶风冒雨,奔波劳碌,对象只限于人。句中用来形容斗笠不恰当,此句宜用“遮风挡雨”。

2.不合语境,牵强附会

⑷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2016年课标II卷第13题第⑤句)

【解析】安步当车,把慢慢的步行当作坐车,强调悠闲从容。句中说王教授急切地向医院跑去,用 “安步当车”不合语境。

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2009年课程标准卷第13题D项)

【解析】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古怪,不是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用这个成语评说循规蹈矩生活的古人不恰当;若要强调其与人们今天的现代生活的差异,可用“不可思议”。

⑹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2008年课程标准卷第13题B项)

【解析】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于一点。一般用来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行为。这里用来形容轻松随意的拉家常,不恰当。

⑺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 《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2016年课程标准卷III第13题②项)

【解析】刮目相看,去掉旧印象,用新眼光来看待。一般指原本印象不佳的人重新赢得了肯定。句中所说的著名演员小香玉历来为观众喜爱,用“刮目相看”不合适。

3.不辨色彩,误用褒贬

⑻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2011年课程标准卷第13题D项)

【解析】指日可待,事情、希望不久就可以实现。一般用在人们希望出现、实现的褒义事物上,句中用来描述人们不希望出现的大灾难,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⑼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2013年课程标准乙卷第13题A项)

【解析】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但整个成语含有贬义,往往用于形容自以为有理,就说个没完没了。句中是对某位老师的正面刻画,宜用“侃侃而谈”。

⑽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2012年课程标准卷第13题C项)

【解析】上下其手,原意是以手示意,手朝上是一个意思,手朝下是另一个意思,后来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是个贬义词。句中用于形容两个人合力抓住小偷,显然属于贬词褒用。

4.范围不清,随意夸大

⑾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2013年课程标准甲卷第13题C项)

【解析】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一般比喻双方平起平坐,适用对象只限于两方、双方。原句说有五六家小家电企业,显然不恰当地扩大了该词的使用范围。

⑿在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2013年课程标准乙卷第13题D项)

【解析】平分秋色,比喻利益好处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一般用于两方,原句的陈述对象为 “他们几家”,同前面一例一样不恰当地扩大了成语的使用范围。

5.望文生义,似是而非

⒀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2016年课程标准卷I第13题③项)

【解析】改换门庭,指改变门第出身,以提高社会地位;指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句中说的是弃乐从文,改变职业方向,宜用“改弦易辙”。

⒁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 《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2016年课程标准卷I第13题②项)

【解析】并行不悖,指方向上没有冲突,可同时实行。句中是说两部神话小说的艺术成就不相上下,难分高低,宜用“等量齐观”或“相提并论”。

⒂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2016年课程标准卷II第13题①项)

【解析】“交睫”就是上下眼皮交合,即闭眼。成语用于形容睡不着觉或忙得没法睡觉。形容东西多得看不过来,应当用“目不暇接”。

⒃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2016年课程标准卷II第13题②项)

【解析】厝火积薪:厝,放置;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藏着很大危险。不是让柴草远离火灾的意思。此处可用“曲突徙薪”,指改造烟囱,搬走柴草,以防患于未然。

⒄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2016年课程标准卷III第13题③项)

【解析】一言九鼎,指地位高,说话有分量,作用大。句中强调“诚信精神”,宜用“一诺千金”。

⒅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2016年课程标准卷III第13题⑥项)。

【解析】涣然,消散的样子。成语多用于比喻人们之间疑虑、误会、嫌隙等的化解与消除,而不用来直接形容冰雪的融化。此句是望文生义的误用,句中可用“冰化雪消”。

⒆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2013年课程标准甲卷第13题D项)

【解析】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对人畏惧、鄙视或憎恨。句意说小霸王很傲慢,看不起人,可用“怒目而视”或“不可一世”。

⒇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2013年课程标准乙卷第13题C项)

【解析】电光火石,闪电的光,燧石迸出的火星,用以喻指出现及消逝都极快的事物。句中用“电光火石”形容“张经理”的话对“小余”的警醒作用,但成语并没有这样的含义,所以是望文生义,使用者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添加、变更了成语的意思及用法。

(21)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2012年课程标准卷第13题A项)

【解析】芝兰玉树,比喻出身名门的子弟或是优秀、杰出的人才。很容易误解为如芝兰一般清雅,如玉树一般苗条,可惜这个成语并不用于修饰人(尤其是女性)的外貌,例句显然是望文生义。

(22)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2012年课程标准卷第13题D项)

【解析】从一而终,原来是说妇女一生只嫁一个丈夫,永不改嫁;或者用来比喻忠臣不事二主。句中将人的梦想不断变化,说成是不能“从一而终”,是因望文生义而导致的对象与语境不相吻合。

(23)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2007年课程标准卷第19题A项)

【解析】耳提面命,不只是当面贴着耳朵说话,还有恳切教导、谆谆教诲之义,一般适用于形容师长对学生、晚辈恳切教导的态度。句中不顾成语的深层含义而仅用其字面意义,故不合本句语境。

(24)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2007年课程标准卷第19题C项)

【解析】“号”比喻某种评价标准或规章制度,按照这个标准来给自己或别人定性、定位,就叫对号入座。也就是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或者是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联系起来。句中大家仅是说“小王”的行事方式跟影片中的主人公有些相似,不能说是“对号入座”。

(25)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2007年课程标准卷第19题D项)

【解析】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而原句是说丛飞宽宏大量、心胸宽广,不是说他的谦虚,故有失恰当、准确。

梳理解题经验,解答高考成语题宜坚持八个字:明晓词义,结合语境。首先是“明晓词义”。把握词义是解答高考词语题的基础,成语备考一定要积累相当数量的成语,且了解熟悉其词义。可以从对象、范围、侧重、大小、结构、用法、搭配、语体、褒贬等方面去区分辨别,快速明晓词义,而切不可想当然地望文生义。其次是 “结合语境”。语境是词语题的软性的制约环境。依境辨词是解答词语题的关键,考生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否则积累再多词语都是白费气力。只有两者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快速、高效地解答成语试题。

猜你喜欢

望文生义课标形容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你会形容吗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不可“望文生义“的英语副词
一干二净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Walk on Eggs
翻译切莫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