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学化

2016-03-20

党政论坛 2016年13期
关键词:科学化党组织互联网+

程 鹏 何 伟

"互联网+"时代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学化

程鹏何伟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基层党建信息化与科学化的相关调查

为了摸清基层党建信息化与科学化的相关现状及问题,课题组对重庆市37个市级机关的处长(含副处长)、53个乡镇党委(含政府)主要负责人、铜梁区37个部门(含乡镇)副职领导干部等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7份,其中男113人,女14人,30岁以下的2人,31-40岁的59人,41-50岁的66人,专科学历占11.0%,本科学历占63.8%,研究生学历占25.2%。

(1)调查基本结论

党建信息化的意识明显增强。一是对党建信息化重要性认识增强:66.9%的人认为党建信息化重要,31.5%的人认为党建信息化有一定作用,认为不重要的仅占1.6%;同时,82.6%的人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回答不能确定的只占17.4%。二是对党建网站有一定程度的关注:70.1%的人浏览过或经常浏览重庆“七一党建”网站,不知道这个网站的只占29.9%。三是关于信息化能否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80.3%的人认为信息化能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8.1%的人认为不确定,持否定态度的仅占1.6%。

党建信息化的运用明显增多。一是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70.1%的人几乎每天都要使用网络,仅有7.1%的人很少使用网络。二是村级党支部基本都配有计算机并能上网:98.1%的村级党支部配备计算机,86.8%的村级党支部能上网,56.6%的乡镇有自己的党建网站。三是党建信息平台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方便:67.0%的人认为12371党建信息平台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方便或非常大的方便,回答不确定的占31.5%,仅1.5%的人认为不能带来什么方便;44.9%的人登录12371党建信息平台是为了浏览信息,27.5%的人是为了党务需要,0.8%的人是为了论坛发言。

(2)几点调查启示

大龄党员运用互联网的意识不强。通过电子邮件、QQ、BBS、博客、网上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想法、意愿和建议的,31-40岁的党员占55.9%,而41-50岁的党员只有36.4%。说明信息化建设应在“化”字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提高年龄较大党员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的能力。

农村党组织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67.9%的人所在乡镇农村党员基本不会使用计算机,92.5%的人所在乡镇对外出务工党员没有实施网络或手机缴纳党费工作。说明农村党建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

机关干部与乡镇干部关注点存在差异。通过电子邮件、QQ、BBS、博客、网上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想法、意愿和建议的,市级机关处长比乡镇领导高出10.9%;而不知道12371党建信息平台的,市级机关处长比乡镇领导高出18.7%。在运用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上,对网络论坛上有对党员及共产党的歪曲评论,“不予理会”的市级机关处长比乡镇领导高出11.1%,而“抗议反驳”的乡镇领导比市级机关处长高出了18.3%。说明市级机关处长运用网络虽多,但对党的建设关注度相对较少,机关党建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

党建信息化推动科学化的认识有待加强。29.9%的人不知道“七一党建”网站,17.4%的人对“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持不确定态度,19.7%的人对“信息化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86.6%的人所在单位没有召开过网络支部会议,85.8%的人没有真正参加过网络党校培训,85.8%的人没有通过网络向党组织反馈过情况,33.9%的人对网络论坛上对党员及共产党的歪曲评论选择了不予理会。说明运用互联网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

2.问题的提出

以互联网为物理基础建立起来的电象空间已成为人类的一种新型生存空间,正在改变着世界原有的秩序、文化和制度安排,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巨大机遇。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去贺词,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等重大问题的共同关注;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十八大报告做出了“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互联网的战略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

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执政活动的信息基础建设,信息质量优劣、传输速度的快慢、应用的合理与否已经成为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的关键因素。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建信息化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探索与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

探索互联网对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活动方式的内在影响和机理,揭示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规律,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推进互联网与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深度融合,顺应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新技术“融合共生”的趋势,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由“相对封闭管理”向“有序开放治理”转变、由“渠道单一管理”向“多方互动治理”转变、由“管制型管理”向“服务型治理”转变,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互联网变革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

1.信息网络技术影响治理模式。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的规范度和分散度,信息的规范度是指在交易时有关信息的明确和具体程度,信息的分散度是指能够促成交易达成的相关信息为社会公众掌握的程度。影响信息规范度和分散度的因素很多,比如政治经济体制、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在一个相对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交易信息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并且信息的流动往往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在一个相对分权的社会中,交易形成的信息散布在市场经济中的各个角落,并可以被任何人利用以参与市场交易。信息质量的优劣、传输速度的快慢等都直接影响着信息利用的质量和效率。通常,信息的规范度和分散度是成正比的。

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着信息规范度和信息分散度的提高,推动着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内容以及组织结构的变革。互联网改变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息基础, 为多元主体参与、互利共赢、合作共治提供了有效平台,为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

2.互联网有效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在经济生活领域,你知我不知,结果就是你赚钱我亏本;在政治生活上,我知不许你知,自然就导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专制形态。消除社会不和谐背后存在着的信息分配不公现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路径选择,是提高执政党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良好的治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如实地、全面地反映党组织的工作,还可以满足不同层面使用者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减少许多人工的介入和壁垒,充分满足党员群众的信息知情权。同时,网络用户都有同等机会搜索、访问、了解因特网信息资源,客观上也促进了各种私人信息向公共信息的转变,大大缩小了“数字鸿沟”。互联网技术推动着信息不对称状况的改善并为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

3.互联网为和谐政党建设提供新的平台。互联网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平等的党内政治参与机会,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为新形势下发展党内民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党组织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实现了与党员群众的互动交流,为党员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监督政党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协调了单位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的关系,突出了职工的中心作用与主体地位,增强基层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推动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测评系统对参评人员的投票打分行为的个人信息不采集、不记录,为参评人员创造了绝对隐私的投票评分空间,有效解决了传统集中测评方式给参评人员带来的心理干扰和压力,充分保证了干部测评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真实性。

4.互联网为扩大党内民主提供新的载体。“深度民主是建立在一定信息基础上的” 。互联网为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平等、便捷、高效的网络途径。一方面,网络世界内身份的平等性打破了传统党内沟通渠道受制于职务、级别差异的限制,为党内民主参与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使得领导与普通党员群众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均可以通过网络党务平台平等参与讨论和提建议等。另一方面,互联网具有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普通党员群众可以通过微博、博客、在线对话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或者通过网络进行投票和选举,打破了传统党内民主参与的时空局限,提高了党内民主参与的便捷性。同时,全新的信息传输介质、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近距离”的对话窗口、高速率的数据统计、多元化的信息处理,有效提高了党内民主参与的质量 。托夫勒曾设想了一个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微型多数派”的民主政治模式,即利用计算机、先进的无线电通讯和投票方法随机选出一些典型的公众代表,用传统的方法选出的代表只投50%的票,由随机选出的代表,不论他们分散在什么地方,通过电子通讯设备来投其余50%的票。这种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民主制度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能容纳差异性,反映少数人的要求,是提高党内民主参与质量的重要补充。

5.互联网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开发反腐败的动力资源。依靠群众反腐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拒腐防变机制,网络舆论监督无疑为这一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人人都是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没有超越被监督的权力。一方面,网络技术简化了监督信息反馈的传输渠道;另一方面,网络监督消解了监督者在监督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避免了面对面监督带来的弊端。同时,网络蕴藏的海量信息,为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

三、互联网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

1.需求导向,重在应用。基层党建信息化重在“化”,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把应用作为衡量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实现党务信息数字化、对外服务网络化。挖掘“手机平台”的党建功能,建立一条以电脑为终端,以网络为媒介,以手机为接收方的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 。

2.网络问政,汇集民智。深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凡是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各级党政部门及领导干部都应通过网络的形式征求民意,汇集民智,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常态化、制度化的途径和方法。

3.既重技术,又重制度。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涉及技术层面,又涉及制度层面。基层党建信息化必须从整体上统筹考虑和科学设计,重点加强领导机制、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创新。综合运用数据库、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建立覆盖城乡、开放统一的党建信息平台,提供统一的在线管理、便捷的在线服务、严格的在线监督,尤其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与管理。

4.树立品牌,规避雷同。科学筛选内容,注重党建网站的思想性和战斗性、丰富性和实用性、新颖性和亲切性、交互性和即时性,树立品牌栏目。加强统一规划,明确各级党建网站的职责,避免千篇一律,减少资源浪费,促进资源共享。

5.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由于城乡差异明显,在实施基层党建信息化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努力探索“以城带乡”的整体推进模式。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分类制定行业实施方案,在工作要求、管理方式、考核标准上区别对待。分类制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结构党员的工作目标,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借助手机、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实际的运行方式。

6.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党建信息化标准的制定,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接口标准。加强资源整合,如党建网站的新闻板块,就可由上级党组织统一建设管理和维护,下级党组织共享信息资源,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特色板块的建设与维护上。

7.注重安全,强化队伍。开发自主网络安全产品,建立信息安全的研判机制,构筑安全保密的技术防线,提高信息资源的保密意识。按照“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组建一支由网络研发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宣传员和网络咨询员组成的专兼职党建信息化队伍。

8.占领高地,开拓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抢占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提高网络党建工作覆盖面,取得网络党建工作主动权,夺取网络党建工作制高点。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基层党组织智慧治理复杂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破解复杂和不确定环境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诸多困境,努力探索信息化对基层党建工作内容、活动方式的内在影响和机理,揭示信息化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科学化党组织互联网+
清华党组织公开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