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发展及反思

2016-03-19陈婧雯

求知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观

陈婧雯

摘 要:最早给“科学”一词下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科学是一种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再返回到观察的活动。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主义教育观历来存在着冲突和纷争,但又不断趋向融合;两者都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并在不断的相互批判中吸收、补充以达到更加完善。

关键词:科学主义;教育观;人文主义教育观;新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10

一、科学主义教育观的历史发展轨迹

近代科学的发展引发了科学主义思潮,科学主义在教育领域表现为科学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观。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科学教育产生于西方,文艺复兴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7世纪第一次科学革命催生了科学主义思潮,培根的功利主义思想使科学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法国的启蒙运动中,伏尔泰、狄德罗等倡导教育的科学化。这些都为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科学,科学主义思潮迅速发展。但是当时的教育发展落后,不符合社会需要,因此欧美各国开展了一场科学教育运动。

虽然科学教育推动了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但是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科学主义教育观片面强调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以一种外在于教育的价值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这样的教育目的背离了教育本来的意义,造成了受教育者的工具化,丧失了批判的精神、人之为人的精神信仰。虽然人们一度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提出了“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口号,但最终都淹没在应试教育的洪流中。

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历史发展轨迹

提到人文主义,这里不得不提几个著名的人物,以这些人物的思想中,依稀可以窥见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影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倡要培养德智体多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其中,亚里士多德是集大成者,他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的教育,并将德育放在首位,三方面和谐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在教育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颠覆了传统观念;教育目的上,要求以人为中心,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实现个性的全面解放;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要求改变原来单纯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的模式;教学内容上,重视古典作品和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因为人文教育家认为,科学虽然能告诉人们事实,却不能告诉人们关于这些事实的价值观念。

夸美纽斯和卢梭是文艺复兴运动后的重要代表人物。《大教学论》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夸美纽斯也被誉为教育科学体系的奠基人。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倡导人人都要接受教育,提出了普及教育、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特性等教育原则,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卢梭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浪漫代表,在《爱弥儿》中体现了他的教育观念——自然主义,把儿童中心的思想推到极致,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要顺应天性的发展,人在遵循本性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幸福。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夸大人的自然素质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处的现实条件的作用;片面强调人的非理性的一面,忽视理性的一面。

三、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与融合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对立并没有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加深而终结,而是贯穿始终。在科学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下,统一的教育内容、统一的课程编制、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评标准产生了,由此培养出来的人被称之为“工具人”,主动性、创造性被抹杀,喜欢按照固定的模式行动。现代人文主义继承了传统的人文主义传统,推崇人性,反对神性,却抛弃了原来倡导的理性,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对立的局面由此产生。两者又必将融合,因为终身教育就是一种调和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教育形态。没有人文主义的价值导向,科学的发展就会偏离正确方向;没有科学的发展, 人文主义就会流于片面,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和理想。当今的世界教育正在朝着科学人文主义的方向发展,教育要培养的是既有人文精神又懂科学知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 萍.两种教育意义与价值观的冲突与纷争[J].教育探索,2003,(8).

[2]林 杰.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J].江苏高教,2002,(3).

猜你喜欢

教育观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如何理性看待与反思孩子的成才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高校教育的创新思考
试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如何在航空理论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分数和发展谁更重要?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