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视角下网络语言编辑策略探讨

2016-03-19郝苗

出版广角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用学出版网络语言

【摘要】语用学是语言学分支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语义”及“语境”。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社会思维结构的一种表现,其存在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文本尝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编辑工作的特点,探讨语用学在网络语言编辑中的价值及其具体的编辑策略。

【关键词】语用学;网络语言;出版;编辑;编辑策略;网络文学

【作者单位】郝苗,华中科技大学。

网络语言是网络社交的产物,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思维内在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随着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在青年作者群体中,网络语言被使用的频率很高。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义”与“语境”的科学。近年来,不少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网络语言,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文本尝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编辑工作的特点,探讨语用学在网络语言编辑中的价值及其具体的编辑策略。

一、网络语言的语用分析

网络语言是网络社交的产物。从形式上来看,网络语言不仅局限于文字,数字、计算机符号、代码、西文字符、图形、图像均是网络语言的组成部分。从内涵上来看,网络语言是网络思维的体现,不同于传统语言。因此,传统语言的语用规范是不能完全适用于网络语言的。为了有效地规范网络语言,必须对其进行一次深刻的语用学分析。

1.合作原则

在传统语用学中,合作原则被称为第一原则。然而在网络中,合作并非是主要目的,纯粹的表达才是主要目的。因此,网络语言的内容与语言人的行为并不必然一致。例如网络语言中的表情,或者“呵呵”一词,其在语义上是非常不明确的,在多数情况下,其可以说是根本无意义的。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仍有很多重合之处,前者毕竟是在后者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非完全独立的语言系统。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语言的确存在突破合作原则的情况。

2.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传统语用原则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基于当时的等级制度形成过一个十分复杂的敬语系统。敬语,是礼貌原则的最佳体现。现代韩国、日本及越南等国,其语言系统中仍旧存在着大量的敬语,可见礼貌原则的重要性。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礼貌原则往往会被忽略。网络是平的,是虚拟的,任何人都可以给自己虚拟出一个社会身份,也意味着不存在任何社会身份。因此,基于身份或等级的敬语,或一般的礼貌用语在网络中很少被民众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粗俗的,甚至是暴力的用语。

3.经济原则

在巴别塔神话中,上帝由于害怕人类的合作效率从而变乱人类的语言。但即便变乱语言之后,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仍旧会自然而然地精简语言,从而提高合作效率,这就是语用学中所谓的“经济原则”。网络语言,可以说是最能够体现“经济原则”的一种语言。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创造者,其往往为了追求更快的交流速度,从而忽略规范,从而使错字、别字、替代字、数字、图形、图像等都成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

二、语用学与网络语言编辑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结构,其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社会思维结构。作为编辑工作者应当采取科学的态度来面对它,运用科学的工具来分析它。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加强语用学研究

客观来说,语用学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备,一些理论问题仍旧存在争议。但正是因为如此,它才需要更多的实践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语用学主要适用于翻译领域。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进行编辑语用学的研究。例如宁波外国语学校的唐韧于2009年先后发表了《编辑应当掌握语用学系列》,不仅在理论方面论证了语用学在编辑领域中的重要性,而且从实务的角度探索了语用学在编辑工作中的运用。尽管唐韧的研究尚未触及网络语言,但其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性。网络语言虽然奇特,但它仍旧是人类语言的衍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有规律可循的。针对网络语言,编辑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理论工具,才能“见怪不怪,处变不惊”。

2.坚持语用的规范性

编辑是语用规范的捍卫者。网络语言由于其传播速度快,使用者众,对于语言主体体系的负面影响很可能会远远超过其他的社会方言。编辑工作者必须高度警惕,坚持语用的规范性。对于那些没有存在价值,甚至庸俗的网络语言,编辑必须坚决地予以淘汰,捍卫语用的规范与纯净。

3.科学合理地吸收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事物都是具有理性的。”网络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产生是具有社会基础的,其内部是具有理性的。对于网络语言,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完全拒之门外。作为当代最重要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的存在与发展,对语言学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编辑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编辑工作者的实践和经验主要体现在出版物上,对于语言学研究来说,这些都是重要素材。因此,编辑工作者的积极实践,对于语言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4.勇于进行网络语言的实践

语用规范不是抽象的、理论层面上的规范,而是在实践领域中的规范。规范的目的是使用,而非限制。编辑工作者应当勇于尝试网络语言的使用,努力适应网络语言的用法,增强自己对网络语言的理解,探索出适用于网络语言的编辑原则。

三、语用学角度下网络语言编辑策略

在网络语言成型及传播的过程中,网络文学的作用十分明显。网络文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范畴。一般提及网络文学,首先想到的是网络小说。事实上,网络小说只是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网络杂文、网络评论等都是网络文学的组成部分,都应该被纳入考察范围之中。随着网络文学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用网络语言进行创作。在未来的编辑工作中,编辑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因此,在编辑的过程中应当辩证对待网络语言的语用问题。

1.语境策略

在语用学中,“语境”是一个核心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用学就是“语境学”。语境决定了语义。因此,当作品中出现某个网络语言时,首先应该考虑它是否符合语境,也就是说,它在这个语境中是否产生了意义。如果没有产生意义,或者无法产生明确的意义,那么它就是不适合的。以网络小说《斗破苍穹》为例,其中出现了大量网络语言,很多都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例如,小说中多次出现“又火星了”一词。如果脱离语境,相信很难有谁知道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追溯这个词的词源,其与火星有关。在科幻小说中,火星被认为是外星人的居住地。因此,“火星了”暗讽一个人不知道当前的流行,如同外星人到地球一般。在小说正式出版时,编辑考虑到这个词的生动性及其符合语境的需要,将它保留了下来。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符合语境的网络语言都应该保留下来。例如,网络小说《完美世界》一书中就存在着不少网络粗话。结合语境来看,这些粗话都是符合语境的,但是,它们不符合语用规则中的礼貌原则,这些不符合礼貌原则的粗话就必须要删除。

2.注释策略

一般来说,编辑不需要去注释作品中的某个词义。如果作者认为没有必要注释的,原则上编辑应当尊重作者的意愿。鉴于网络语言的特殊性,以及一些作者自己也未意识到网络语言使用的规范性,编辑应当主动与作者沟通,并且采用注释的方法来说明问题。例如,某部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将“大展宏图”谐音为“大展宏兔”。从语境的角度来说,这一用法应当是非常生动的,但是从交往原则来说,其必然会引起歧义,尤其不利于青少年正确掌握成语。最终,编辑用注释的方式合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3.约定俗成策略

民国英语教学家叶公超曾说过,语言是最为霸道的,往往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网络语言也是如此。一些网络语言,其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会如此具有生命力,实在是难以解释。因此,在编辑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已经约定俗成,且无伤大雅的网络语言,可以直接保留。例如“点赞”“好评”“N多”等。这些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且不会给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

4.引导策略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编辑是一个引导者,应当肩负起引导文学作者的责任。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文学作者起源于网络,他们在网上有很多粉丝,很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写作就十全十美,在语言规范上毫无问题。恰恰相反,一些源自于网络的文学作者,往往语言规范意识淡薄,急需得到引导。对于他们今后的创作来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曾在天涯论坛上红极一时的《明朝那些事(1)》,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显然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但是在用语上过于随意,使其只能流于一般的通俗读物,而无法成为严肃的学术著作。如果在出版的过程中,编辑能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加强语用方面的处理,或许能够让这部作品变得更加有深度,对类似的作品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1]司罗红. 网络语言规范化研究述评[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2).

[2]周建民. 网络语言对语言系统和语言生活的影响——从社会方言的角度[J]. 江汉学术,2015(3).

[3]陈椿. 网络语言的变异与规范[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3).

[4]钟之静. 网络语言消极词汇的生成机理和规范策略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4).

[5]宗志武. 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猜你喜欢

语用学出版网络语言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