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现役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机制初探

2016-03-19跃,毛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战化现役教员

张 跃,毛 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公安现役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机制初探

张 跃,毛 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公安现役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既是响应教育部推进高校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的号召,也是提高公安现役部队实战能力的必然选择。公安现役院校作为公安现役部队高等指挥人才的培养单位,“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公安现役部队战斗力的高低。对“实战化”教学训练机制的研究正是为了改善现有的教学训练模式并力求对“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实战化;公安现役院校;机制

实现强军目标,关键在人才,教育是基础。[1]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国防科技大学时指出:“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一些新毕业学员到部队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组训、教育、管理能力比较弱,难以胜任本职岗位。说明院校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部队的需要,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习近平主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院校进行的人才培养与部队实际相脱节的这一最大弊端,公安现役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公安现役部队的职能和使命不断拓展,任务范围不断延伸,部队遂行任务样式多、规模大、范围广,敏感性、多样性和艰巨性等特点越来越突出。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必须加紧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教育质量。因此,在公安现役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改变传统的教学训练观念,提高“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既是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的响应,又是有效履行公安现役部队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2]

一、摸索“校队联教”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校队联教”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含义及意义

近些年,公安实战部门始终坚持“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教学训练模式,边实战边训练,在确保一线实战训练落到实处的同时,积极参加治安巡逻、专项行动、维稳处突等警务活动,担当了“后备军”、“巡逻队”的角色,有力服务了一线实战工作。通过实践,这一训练模式既有效克服了战训脱节的问题,提高了训练的实效,又盘活了基层警力,缓解了一线的工训矛盾。同时又提高了基层警力的快速反应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校队联教”就是借鉴公安实战部门的“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理念,在院校部队之间开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捆绑式办学,形成了合力育人的机制,真正使院校与部队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院校部队相互独立的问题,为真正实现教学训练“实战化”提供了基础。

(二)“校队联教”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内容

这种“校队联教”的人才培养机制摆脱了以往教育的以院校为主体的“一元制”人才培养机制,真正实现院校与部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机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通过加强互通渠道,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来实现人才双向培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立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 “交叉任职”机制。变现行的一年代职机制为两到三年的任职机制,使院校教员直接参加到部队建设和作战实践,了解学习掌握第一手资料,又使部队干部直接参与到卓越指挥人才的教学训练和培养,留下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以供参考。

二是建立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 “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亲自参与到部队建设和作战实践的部队干部定期交流至院校讲授部队建设现状和战斗情况,与教员交流宝贵经验,通过讲座或者报告的形式,运用视频、图像等手段向学员讲授一线战斗的真实情境,使学员能直观接触和了解一线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教员通过调研的机会,深入部队了解部队最新动态,指导部队建设和作战,并通过实践对教学理论进行检验。

三是完善学员“岗位实习”机制,增加学员实习次数和时间,为学员真正安排和落实专业对口针对性强的岗位,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对学员实习成绩进行鉴定并与学分挂钩,从而督促和鼓励学员更好的投身于实习工作,提高认识,提升实习的效果。

二、寻求“多元一体、资源共享”的新型交流合作机制

(一)“多元一体、资源共享”的合作交流机制的含义及意义

在公安现役院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公安现役院校的特殊性,积极主动的与地方高校、军事院校和国外教育机构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努力尝试与各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广博的胸襟容纳和接受其他院校和教育机构的文化和特色,从而丰富公安现役院校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地方资源,为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改善办学条件,满足“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新要求。“多元一体、资源共享”的合作交流机制,对于公安现役院校的“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多元一体、资源共享”的合作交流机制的具体内容

建立“多元一体、资源共享”的交流合作机制,第一,要加强与地方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公安现役院校得天独厚的时空优势,积极主动的与毗邻高校形成联合协作的氛围,集百家之力,合众人之智,为实战化教学献计献策,提供技术和科研支持,更加迅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公安现役部队的实战中来,依靠科学技术高速迅捷地推动“实战化”教学训练。第二,要积极加强与毗邻军事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等平台的建设,积极利用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网络化共享,拓宽交流渠道。完善客座教授制度,明确客座教授的职责,加强指导和管理,落实聘任单位责任,强化客座教授考核,为公安现役院校建设和学员培养献计献策。第三,要积极开展国际交往与学术交流。逐步提高公安现役院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外来人才,不断深化和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邀请有关专家,对相关业务进行指导。第四,加强“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通过与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的联系和洽谈,弥补院校教育在资金、技术和场地等方面的不足。

三、探索“教管结合”的新型人才管理机制

(一)“教管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的含义及意义

“教管结合”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直是高校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多年来,不少地方高校结合各自实际,进行大胆创新与改革,积极构建“教管结合”的新型管理机制,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加强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的联系,使之形成双向合力,齐抓共管,抓出成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同样,“教管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在推动公安现役院校的 “实战化”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公安现役院校的“教管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可以让教员更多的参与到学员管理过程中来从而完成育人力量的整合,使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改变以往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相分离的模式,实现双重管理,从而通过管理活动使学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培养良好的作风养成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品格;另一方面,这种管理机制可以使课堂内外相结合,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变填充式的教育模式为主动式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管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的具体内容

“教管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加强课堂管理。在公安现役院校现行教育体制下,课堂教育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学员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之上。可以说,教员始终站在教育和管理学员的第一线。教员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加强课堂秩序的管理,规范学员的行为,强化军人养成。还要改变以往纯粹书本知识的单一格局,要通过加强课堂的管理使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将知识与性格塑造统一起来,在知识传播的同时,有意识的将思想政治觉悟、军人血性塑造等内容贯穿进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全面跟踪管理。教员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育外,要将对学员的教育行为延伸到课堂外,协助学员队干部对学员知识的掌握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和了解,由学员队学员骨干或课代表担任教员和队干部间的双向“联络员”,通过将队干部和教员联系在一起,促使两者进行积极互动,对管理中和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共同分析和讨论,对学员从教学管理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奖惩标准,从而调动学员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第三,选派青年教员去学员队进行代职工作,将教学部门人员编入行政管理体系,通过职务的调整使青年教员直接参与到学员的日常管理当中去,真正融入学员的生活,了解学员的动态,从而更好地掌握学员的知识掌握,并指导学员个人发展。

四、探索“突出第一任职”的综合演练机制

(一)“突出第一任职”的综合演练机制的含义及意义

公安现役院校开展的综合演练是在想定情况诱导下进行的执勤、处突作战指挥和行动等的演练。它是在院校完成有关理论学习和基础实训之后实施的近似实勤、实战的综合训练,是军事、业务训练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学员战术思维、战术意识和组织指挥能力的基本途径,是院校开展和推进“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有效手段。开展综合演练是为了全面检验和提高学员们的组织、管理、指挥、教学、战术运用以及思想动员和教育等能力,突出学员们的第一任职需要。演练要本着“演练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演练”的原则,真实模拟和再现执勤、战斗的真实情景,学员们在演练过程中实行轮换岗位履职,充当战斗员、指挥员、嫌疑人、教练员、组织者、管理者等,全面检验、强化和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

(二)“突出第一任职”的综合演练机制的具体内容

为了满足学员的第一任职需要,公安现役院校在综合演练中要本着“全面演练、从难从严”的原则,通过设置不同的演练内容,来满足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的不同的实战要求。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对边防专业来说,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岗位需求,设置不同的情景想定作业内容。对未来从事人员出入境检查工作的边防检查专业,通过设置模拟边检站、模拟机场站等,进行人员通关和突发事件处置的模拟,强化业务技能和临机处置能力;对未来从事边境辖区人员管控工作的边防管理专业来说,可以设置模拟派出所,模拟辖区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考验学员调查取证、案件审理、刊录笔录等一系列业务工作,提高强化学员的法律素养和综合协调掌控能力;对未来担当一线指挥员和从事一线指挥作战任务的边防指挥专业来说,通过模拟驻训大队,使学员参与到日常组训和管理工作中来。通过突发事件和战斗的想定作业,在模拟战斗中考察学员的战术运用和指挥作战能力,提高学员实战能力。其次,对消防专业来说,通过对复杂、多变、危险的火场进行模拟,综合考验学员在不同火场针对不同情况的指挥、救援和灭火的能力,考验学员对灭火战法的应用,对单兵、小组和班组战术进攻的实施方法的掌握,磨练学员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临危不惧、坚定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最后,对于警卫专业来说,主要通过执勤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警卫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临机处置能力,确保警卫目标的绝对安全。

[1]田伟,胡春雷.对深化实战化训练的思考[J].现代兵种,2013(4):27-28.

[2]王建良,王泽忠.贯彻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要求,深入推进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J].现代兵种,2013(6):62-64.

[3]吴亚男.实战化训练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138-17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Actual Combat"Teaching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Zhang Yue,Mao Yan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Hebei Langfang 065000)

The mechanism of “actual combat”carried out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s a response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mprove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rove the combat capability of the public security forces.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re the training unit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personnel in active service units,and the level of“actual combat”teaching and training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ecurity forces.Research on the“actual combat”training mechanism is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teaching training mode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actual combat”teaching.

combat oriented;public security service institutions;mechanism

E277,E251.3

A

1671-5101(2016)02-0098-03

(责任编辑:王泓)

2016-01-21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公安现役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D152011)。

张跃(1991-),男,河北沧州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14级兵种战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陆地边防战斗;毛妍(1993-),女,河北廊坊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15级兵种战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陆地边防战斗。

猜你喜欢

实战化现役教员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校长问题
轰运“摇篮” “鲲鹏”振翅——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改装现役轰炸机缩短飞行人才培养周期纪实
中国空军最新主力战机亮相珠海航展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战时装备采购综合演练的实践探索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