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实训学生管理方法体系构建与实践

2016-03-19杨宜民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座谈会公安实训

杨宜民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岗位实训学生管理方法体系构建与实践

杨宜民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岗位实训是一种实战型教学模式,是公安职业教育关键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组织中学生管理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构建符合实训教学规律、突出管理实效的学生管理方法体系是岗位实训有效实施的保证。在实践中尝试以“四段指导法”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管理体系,效果显著。构建以“四段指导法”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实训学生管理方法体系是以教学与实战高度融合为要求,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以分时段、有重点跟进管理为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细节为抓手,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岗位实训深入开展的管理模式。

岗位实训;学生管理;四段指导法

岗位实训是一种实战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经过在校综合教育后,依托实训基地参与公安业务工作,借助公安基层岗位和资源,搭建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与实战对接,突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实训模式[1]。由于岗位实训是一种校外实践性教学,学生管理问题十分重要,亟需建立一种符合实训教学规律、突出实效的学生管理方法体系,以保障岗位实训有效实施。在教学实施中尝试以“四段指导法”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管理体系,效果显著。“四段指导法”是根据公安实践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对公安基层工作、生活适应过程变化规律,将岗位实训过程划分为“磨合期”、“融合期”、“疲惫期”和“稳定期”四个时间段,根据各阶段学生思想变化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确立重点和方法的管理体系。实践证明,“四段指导法”的构建与实施不仅能明确实训带队教师的管理内容和方法,强化职责,提高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与岗位实训“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实训工作统计量化”方法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可推动岗位实训教学深入开展。

一、问题提出

(一)教改内容简述

岗位实训是对传统毕业实习进行整合强化增容,激活教学功能,提升教学效果。一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实践教学特点,将毕业实习实训融为一体,用岗位实训替代传统毕业实习,强化教学功能,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二是构建岗位实训特有的教学方法体系。即构建集中辅导、跟进指导、动手操作“三位一体”实训方法体系,促进教学内容落实;三是实施“实训内容全程统计量化”模式[2],注重细节,监控过程,明示结果,突出实效;四是构建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即严格执行带队教师、实训基地和教官分工负责制,跟进管理,保障各教学环节落实增效;四是采取“一对一”教官带教方式,按照《实训教官指导书》要求,教官带领、指导学生全过程参与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在深入体会基层公安工作的同时确保“教、学、做”一体化同步推进。通过上述系统性改革调整,岗位实训在传承毕业实习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只讲过程不求实效的状态,使基层公安机关岗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调整是围绕着提升教学质量进行的,否则将失去改革意义。岗位实训不同于校内教学与管理,这是因为,一是学生人多分布广、教学形式和环节多,教学过程复杂,组织协调工作多;二是由于学习环境、条件和教学形式发生改变,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需要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疏导和引导;三是实训中学生既要从事繁重的工作又要完成学习任务,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四是实训单位对学生进行工作管理,工作之外的自由空间较大,是管理的空白点,也是学生易出问题的时间点。这些问题或现象在实训中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及时有效跟进,那么,不仅难以达到实训效果,还会出现工作或纪律方面的错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管理成为岗位实训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解决问题思路

1.明确管理职责。由于岗位实训教学环节多,教学安排协调和学生组织参与等工作交给实训单位显然不合适,一是他们工作繁忙,应减轻其负担;二是不熟悉教学规律,难以胜任。所以校方应当选派带队教师全程跟进,承担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职责,实训单位配合。

2.认真梳理影响实训的主要因素。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休息不好;工学矛盾突出等是实训常见问题,也是影响实训的主要因素。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解决他们的正当诉求必须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

3.研究方法。学生管理应当结合基层公安工作现状、学生对新的工作环境条件的适应规律以及新的实训模式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主要做法:一是确立管理目标,增强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质量完成实训任务;二是强化带队教师管理职责,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细节为抓手的理念,将解决学生的正当诉求作为重要职责;三是划分时段,确立重点。因为影响实训主要因素出现在不同的实训阶段,即不同的阶段出现不同的问题,为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岗位实训划分为“磨合期”、“融合期”、“疲惫期”和“稳定期”四个时间段,确立各阶段工作重点和方法,形成完整的岗位实训学生管理体系。以“四段指导法”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实训学生管理方法体系,是根据公安职业教育特点和公安基层工作的客观实际,结合岗位实训教学要求,反映学生对公安基层工作适应的思想变化规律而确立的,具有科学性;针对实训各个阶段学生思想变化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加以调整和引导,及时协调解决实训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具有实效性;时间划分阶段,内容明确具体,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

二、基本内容

(一)“磨合期”

“磨合期”是指实训第一阶段,即初始阶段,约一至二周时间。学生刚刚进入实训点(市公安局称实训基地,县级公安局和城市公安分局称实训单位,基层科、所、队称实训点)与领导和民警不熟悉,工作程序和方法不清楚,生活环境陌生,学生的语言和行为与公安基层工作要求有明显差距,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此阶段如果实训点对实训活动重视不够,在生活、工作上安排落实不到位,极易产生不良反映,如领导、民警对学生实训(工作)表现不满意或学生对实训单位的不关心而产生对立情绪等。此现象出现将对实训教学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学生没有取得良好的第一印象,会延长“磨合期”而影响实训进度,增加管理难度;另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学院的声誉。所以“磨合期”是实训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如何指导学生顺利度过是管理的首要任务。

(二)“融合期”

“融合期”是实训第二阶段,约出现在第二至第四周。学生对实训工作、生活环境熟悉后,其注意力转向公安基层基础业务,根据实训点安排逐步进入工作状态。此阶段的特点是:学生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状态,表现积极(大部分)的是由于领导重视,生活条件较好,实训点指导教官认真负责,工作较为理想,实训积极性高涨;表现消极(小部分)的是由于自我感觉领导对实训重视不够,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安排不理想,心情郁闷失望,情绪低落。“积极”的同学因热情高,干劲大,工作中容易出现冲动冒进;“消极”的同学因缺乏热情,怨天尤人,采取被动应付的实训态度,引起领导、民警不满,持久会产生对立情绪。上述两种表现是实训“融合期”常见的现象,但不能任其发展,因“积极”的同学工作盲目冒进,如不加及时指导不仅影响工作,还会出现不良后果;“消极”的同学因缺乏责任感,被动应付,极易出现执法(协助)失误,给公安基层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融合期”特点应当引起管理者高度关注。

(三)“疲惫期”

“疲惫期”即实训第三阶段,约出现在第四至七周。“疲惫期”是指同学们经过两个月左右时间的实训,每天面对辛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现实替代新鲜感,淡化了实训兴趣,加之有的实训点条件艰苦,连续工作得不到休整,出现心身疲惫。其特点是:工作干劲减弱,情绪低落,进入实训的低谷,即实训“疲惫期”。公安基层单位由于警力缺乏,大多学生在实训第二阶段就被民警安排大量的工作任务。在刑警岗位实训的承担着24小时值班接处警、信息采集录入、制作受案登记表、立案报告表、询问笔录、讯问笔录以及勘查现场、摸排线索、抓捕、提审、看管犯罪嫌疑人等刑事侦查任务;在派出所的学生承担24小时值班接处警、信息采集录入、社区工作、治安案件查处、户口管理、派出所内勤等工作任务;在交警岗位的学生承担着路面交通指挥、排堵、纠违、警卫、违章查处、值班、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任务。正式民警可以利用下班、周末休息调整,学生没有这种条件,吃、住、工作在实训点,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请假必须经过带队教师、实训点、实训单位同意)离开,只要有警情不分昼夜必须接处警,如遇紧急或突发事件,经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工作。艰苦的条件、繁重的任务、紧张的氛围导致身心疲惫,影响实训积极性。此阶段是问题出现的高发期,也是管理工作重点。

(四)“稳定期”

“稳定期”即实训第四阶段,是岗位实训的最后阶段。通过第三阶段的扎实工作,存在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对公安基层工作条件和任务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实训态度进一步端正,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以新一轮积极稳妥的工作态势投入到实训中。此阶段的特点是:学生思想稳定,生活适应,工作熟练,是取得实训效果的最佳时期。

三、具体实施

(一)“磨合期”工作重点和方法

本阶段管理重点是抓好学生生活、工作安排落实,指导学生顺利度过“磨合期”。基本方法是依托实训基地领导尽快接触实训单位,了解情况,加强沟通、主动协调,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1.要领:(1)带队老师必须在校内实训动员阶段与各实训学生组长建立联系方式,明确实训管理职责和要求,落实工作量化统计流程和要求,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情况;(2)带队老师要在实训基地领导的陪同下尽快接触实训单位和部分实训点 (出现不适应现象的实训点)领导,主动汇报学生实训内容和要求;(3)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安排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就餐、住宿、实训点的指导教官是否安排到位、实训内容是否按照《实训教学计划》和《实训教官指导书》内容要求进行等;(4)针对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实训基地领导和实训单位的分管领导进行现场办公,沟通协调,解决问题。

2.要求:(1)对实训生的安置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协调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磨合期”;(2)汇报学生工作量化统计的流程和方法,落实责任;(3)加强与实训单位领导接触沟通,密切联系,为下阶段指导打下基础。

(二)“融合期”工作重点和方法

本阶段管理重点是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方法,对症下药,引导“融合”。要充分依靠实训单位分管领导,深入各实训点了解掌握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抓好落实。

1.要领。(1)在实训单位分管领导的陪同下及时深入实训点。主动汇报关于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规定和要求,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争取实训点领导支持配合;(2)与学生交谈了解实训感受和存在问题,进行实地指导。教育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主动进入工作状态;克服工作的盲动和冲动,注意自身安全保护;(3)检查实训日记和内务,重申实训纪律要求;(4)对于发现的问题就地研究,协商解决。

2.要求。带队教师第一阶段主要是“跑面”,即与实训单位接触,了解学生安置安排情况,第二阶段是“跑点”,即与实训点领导接触,详细了解学生生活、工作情况。(1)通过与实训点领导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明确学生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安排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专业方向),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工作状态提供条件;(2)汇报“实训集中辅导”时间安排,取得实训点领导支持,解决工学矛盾;(3)检查《实训工作量化统计》报表落实情况;(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作的同时提出“安全实训、有效实训”的要求,推动实训活动深入开展;(5)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实训进度,主动发现并积极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促进“融合期”顺利过度。

(三)“疲惫期”工作重点和方法

本阶段重点是深入接触,掌握动态,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因素。基本方法是:采取座谈会形式,搭建与学生和指导教官直接对话平台,掌握指导教官和学生对实训真实感受和想法,找出影响实训不利因素,研究应对方法。

1.主持召开座谈会。座谈会分为实训生座谈会和实训点指导教官座谈会两种。前两个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在有关领导陪同下进行的,学生谈话拘谨,所闻所见大多是实训教学的表象,深入不够。召开实训生座谈会是带队教师建立与实训生直接对话平台,不邀请领导或民警参加,使学生能够无所顾虑、畅所欲言谈出真实体会。召开实训点教官座谈会主要是了解实训生在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训态度、纪律作风等情况,召开指导教官座谈会的作用:一是为实施针对性管理提供依据,二是将有关信息反馈学校,为教学调整提供参考。指导教官座谈会由带队老师提出,实训基地安排落实。

学生座谈会组织要领:(1)准备工作。将召开学生座谈会有关情况告知实训单位 (尊重和礼貌),说明原因谢绝他们参会。地点或请实训单位安排,或带队教师自行安排。(2)时间:提前通知学生召开座谈会时间及内容,做好准备;为避免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一般利用双休日或夜晚进行;(3)地点:实训单位或实训点会议室,具体地点可以临时通知;(4)参加人员:学生实训组长、实训小组长和部分学生参加(座谈会分各实训单位召开),全面了解掌握情况;(5)座谈会议程:首先由带队教师简明交代座谈会意义、内容和要求;然后学生谈体会谈问题谈想法(参会人员必须发言);最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实训工作提出新要求。

2.高度重视座谈会反映的问题,深入调研,客观分析,区别对待。(1)属于实训管理中疏漏的问题及时调整;(2)属于可协调的问题尽快解决;(3)属于客观存在难以改变的现象给予说明解释;(4)属于认识上有偏差的进行正确引导;(5)属于认识错误的采取正面教育,端正态度,激发积极性。召开座谈会可为带队教师针对性开展工作、促进“疲惫期”顺利过度发挥重要作用。

(四)“稳定期”工作重点和方法

本阶段是岗位实训的最后阶段。其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强与实训单位的联系,密切关注实训动态,做好实训结束准备工作。基本方法:

1.要领。(1)有重点的开展检查指导,促进实训效果快速提高;(2)汇总《实训工作量化统计》报表,及时汇报统计结果;(3)向实训基地分管领导汇报实训进展和有关实训材料的准备以及返校日程安排等情况;(4)由实训基地将有关事项通知实训单位,带队教师主动联系落实。

2.要求。本阶段要有重点地走访实训点,同时用电话、短信等形式了解实训情况,关注实训动向,收集实训工作量统计,收集典型材料,总结实训成绩。(1)督促检查实训日记、实训论文和实训总结完成情况;(2)收集优秀学生表现材料;(3)完成实训工作量统计;(4)做好《实训教官指导书》的评估、收集工作。《实训教官指导书》是岗位实训重要材料,它不仅有指导专业内容,还有指导老师对学生实训的周评价、总体评价、实训鉴定、实训点领导对指导老师评价、实训单位对实训点评价等,它是岗位实训评估的重要依据;(5)做好学生返校准备工作。

[1]杨宜民,刘奕武.岗位实训方法体系构建与实践[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2):123.

[2]杨宜民.岗位实训量化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4):91.

On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Job Practical Training

Yang Yimin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ublic Security,Hefei Anhui 230031)

Job training is a kind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which is key to practical link of the police vocational education.In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process,the issues on students management is very outstanding.If it can't be effectively solved,i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Therefore,building an effective students management system is a guarante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ob training.In practice,the effect of“Siduan guiding method”is remarkable,whose main content is based on high fus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whose goal i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and for period of time,which gives priority to follow up management method,problem oriented,details as the gripper,so as to stimulate learning enthusiasm,initiative and promote job practice through developing the management mode.

practical job training;students management;Siduan guiding method

DF34

A

1671-5101(2016)02-0088-04

(责任编辑:孙雯)

2016-01-26

杨宜民(1957-),男,安徽宿松人,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侦察系高级实验师,党校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座谈会公安实训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