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历代文论选本篇目刍议

2016-03-18张金梅

文学教育 2016年3期

内容摘要:受课程设置和教学学时的限制,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黄霖、蒋凡《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精选本)都有选篇偏多之嫌。在综合比较辨析四大家选文的基础上,元典教学教材按时代先后顺序拟选先秦迄近代文论44篇。

关键词:中国文论 元典教学 教材编定

“中国历代文论选”系列是元典教学教材的成功案例。但是受课程设置和教学学时的限制,其篇幅一般不宜过于冗长。也就是说,关于元典教学教材的编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材。检索中国历代文论选本体例,我们发现,作为元典教材,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2001年新1版,后文简称郭编)、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后文简称霍编)、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后文简称张编)、黄霖,蒋凡《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精选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后文简称黄编)较有代表性。这里,我们暂以四大家为例,略加比较分析。

首先,从选材的总体数量上看,郭编66篇,霍编56篇,张编64篇,黄编73篇,总数都有偏多之嫌。当前全国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中国古代文论(或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有的是必修课,有的是选修课。一般而言,必修课程,大多48个学时,3学分;或32个学时,2学分;而选修课程,则大多32个学时,2 学分。在有限的30、40学时中,讲授60、70篇元典,任务相当艰巨。根据当前高校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的实际情况,宜适当缩小总体数量。

其次,从选材的时间跨度上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金元、明代、清代文论,郭编、霍编、张编、黄编都有遴选。关于近代文论,除霍编外,郭编、张编、黄编都有所选。与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文论相较,近代文论虽有鲜明的中西交汇特色,但仍可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文论整体,近代文论宜选入。

第三,从选材的体裁样式上看,诗论、文论历来为学者所注意,固然应该作为重点精选,但词、小说、戏剧、民歌等方面的理论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关于民歌,除张编外,郭编、霍编、黄编都有所选。民歌理论在明代文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从明中期以来,李梦阳、何景明、李卓吾、袁宏道、冯梦龙、凌濛初等不仅喜爱民歌,而且发表了不少关于民歌的看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代文论的特点。因此在为明代文论选材时,民歌理论不宜忽视。

最后,从选材的具体篇目上看,郭编、霍编、张编、黄编则根据各自的喜好,各有侧重。概而言之,郭、霍、黄三家主要以文论名著或名篇为中心进行选择,而张编则偏重于以文论家为中心进行选取。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四大家具体选材之不同,我们来一一比照。

关于先秦文论,除《论语》(选录)四家没有异议外,其他都有分歧。简表如下(表1):

《论语》(选录)代表儒家文论,《庄子》(选录)代表道家文论,《尚书·尧典》(节录)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山纲领”,这三者宜选,也当选。至于孟子、荀子、墨子、《诗经》《周易》等,在数量有限的条件下,可不选。

关于两汉文论,《毛诗序》《史记·太史公自序》(节录)《楚辞章句序》(张编分别题为司马迁文论、《楚辞章句》选录)四家均无异议,《论衡》(选录)等则有不同意见。见表2:

虽然王充《论衡》郭、霍、张三家都有选录,但具体篇目,并不相同,郭选《超奇》,霍选《艺增》,张未选具体篇目,代之以王充《论衡》选录。作为一部哲学著作,《论衡》在汉代文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其中某篇并不能切实反映其重要观点,故不宜选录具体某篇。至于班固的《两都赋序》(霍选)或班固文论选录(张选)虽在体裁上涉及赋论这一不同于诗论的样式,但在汉代文论中影响有限,且深为诗论浸染,可不选。而扬雄文论选录(张选)和《礼记·乐记》(选录)(黄选)则因分别与《楚辞章句序》《毛诗序》等文论观点有互参之处,在选篇数量受限的前提下,亦可不选。

关于魏晋南北朝文论,《典论·论文》《文赋》《诗品序》(张编题为钟嵘《诗品》选录)四家无异议,而《文心雕龙》等篇目的选定,则各有所好。如表3(附文末)。

《文心雕龙》在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四大家都极为重视。如郭编魏晋南北朝文论共选了5篇,其中《文心雕龙》就占2篇,比重达40%;而霍编、黄编更高,分别是56%、50%。张编因未选具体篇章,暂不计。《文心雕龙》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50篇中,到底哪些篇章更重要?换言之,在数量有限的条件下,应该如何选择?从四大家的选择中,可以看出,《神思》是无异议的,它是创作论专篇;与此相应,《知音》也宜入选,它是鉴赏论专篇;《情采》涉及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相较《物色》(涉及自然现象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通变》(文艺创作的继承与创新)更为重要,故可优先选取。除郭编外,《文选序》是霍、张、黄三家共同选取的对象。《文选序》中关于文学与非文学区分的观点十分具有代表性,不宜忽略。至于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颜之推《颜氏家训》(选录)(张选)在数量有限的前提下,则可不选。

关于唐代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戏为六绝句》《诗式》(选录)《与元九书》《答李翊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与李生论诗书》四家基本无异议。虽然张编以杜甫、皎然、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司空图等文论家命名,但出入不大。见表4(附文末)。

至于张、黄同选的《河岳英灵集》(选录)(张题为殷璠诗论选录);郭选的《上崔华州书》(节录);张选的王昌龄、李白诗论选录、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节录)等,虽也有一定代表性,但相较于前7篇,则可不选。

关于宋金元文论,《答吴充秀才书》《答洪驹父书》《沧浪诗话·诗辨》(张编分别题为欧阳修、黄庭坚、严羽诗论选录)《论词》《论诗三十首》(选录)《词源》(选录)四家基本无异议。苏轼是宋代文论名家,虽然四家都有选录,但略有分歧。郭、霍同选了《书黄子思诗集后》;张未选具体篇目,代之以苏轼诗文论选录;黄则选了《答谢民师书》。比较而言,前者体现苏轼文论观点更为集中,宜入选。而《岁寒堂诗话》,除黄未选外,其他三家无异议。虽然《沧浪诗话》已代表宋代诗话最高水平,但《岁寒堂诗话》亦自有其特色,宜入选。见表5(附文末)。

至于其他诸篇,如郭、霍同选的王安石《上人书》、钟嗣成《录鬼簿序》;郭、黄同选的梅尧臣《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陆游《示子通》(郭题为论诗诗选录);郭选的《仲兄字文甫说》;霍选的《题酒边词》;张选的吕本中、杨万里、朱熹诗文选录;黄选的《西昆酬唱集序》《醉翁谈录·舌耕叙引》(选录)、《优戏录序》《中原音韵自序》《唐诗品汇总叙》等,因影响和成就不如前8篇,均可不选。

关于明代文论,除《曲律》(选录)(张编题为明代戏曲论著选录)四家同选外,其他分歧较多。见表6(附文末)。

虽然四家都选录了袁宏道诗论和李贽文论,但具体篇目有异。关于袁宏道诗论,郭、霍选了《雪涛阁集序》;张未选具体篇目,代之以袁宏道诗文论选;黄选了《叙小修诗》。相较而言,《雪涛阁集序》更能代表袁氏文论观点,宜入选。关于李贽文论,郭选了《忠义水浒传序》;霍、黄选了《童心说》;张未选具体篇目,代之以李贽文学论著选录。相较而言,《童心说》远比《忠义水浒传序》影响大,更能代表李氏“异端”思想,宜入选。另,郭、黄、张选了《诗归序》《艺苑卮言》(选录)(张编分别题为钟惺、王世贞诗文论选录);郭、霍、黄选了《答吕姜山》《序山歌》,都有一定代表性,宜入选。至于其他诸篇,除郭、霍同选了《与李空同论诗书》外,则完全不同,都可不选。

关于清代文论,《闲情偶寄》(选录)《原诗》(选录)《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张编分别题为叶燮、袁枚诗论选录)四家均无异议。郭、霍、张、黄四家虽然都同选了王士禛诗论,但前两家选录的是《鬲津草堂诗集序》;张未选具体篇目,代之以王士禛诗论选录;黄选录的是《带经堂诗话》(选录)。相较而言,《鬲津草堂诗集序》作为一个整体,更能体现王氏文论思想,宜入选。霍、张、黄三家同选了《读第五才子书法》(选录)(张编题为金圣叹小说论著选录);郭、张、黄三家虽同选了王夫之诗论,但又稍有不同。郭选《夕堂永日绪论》(内编)(选录);张未选定具体篇目,代之以王夫之诗论选录;黄选《姜斋诗话》(选录)。相较而言,《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论诗多独到见解,是《姜斋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王夫之的文论观点,宜入选。见表7(附文末)。

至于其他诸篇,除郭、霍两家同选《论文偶记》(选录)《红楼梦第一回》(节录)《花部农谭序》;郭、张两家同选《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张编题为周济词论选录);张、黄两家同选《古诗源序》《复鲁絮非书》《志言集序》(张编分别题为沈德潜、姚鼐、翁方纲诗论选录)稍有重合外,则各不相同,均可不选。

关于近代文论,前文已述,霍编未选。除《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人间词话》郭编、张编、黄编无异议外,其他则大不相同。郭另选了9篇;张另选了4篇;黄另选了10篇。其中,郭和张关于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郭和黄关于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张和黄关于《白雨斋词话自叙》(张编题为陈廷焯词论选录)偶有重合外,其他选文大异其趣,均宜不选。

综上所述,元典教学教材的编制,其具体篇目根据教学实际,宜精选以下44篇。其中,先秦文论3篇,分别为《尚书·尧典》(节录)《论语》(选录)《庄子》(选录);两汉文论4篇,分别为《毛诗序》《史记·太史公自序》(节录)《楚辞章句序》《论衡》(选录);魏晋南北朝文论7篇,分别为《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神思》、《文心雕龙·情采》《文心雕龙·知音》《诗品序》《文选序》;唐代文论7篇,分别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戏为六绝句》《诗式》(选录)《答李翊书》《与元九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与李生论诗书》;宋金元文论8篇,分别为《答吴充秀才书》《书黄子思诗集后》《答洪驹父书》《论词》《沧浪诗话·诗辨》《词源》(选录)《论诗三十首》(选录)《岁寒堂诗话》(选录);明代文论7篇,分别为《曲律》(选录)《答吕姜山》《雪涛阁集序》《序山歌》《童心说》《诗归序》《艺苑卮言》(选录);清代文论6篇,分别为《夕堂永日绪论内编》(选录)《原诗》(选录)《闲情偶寄》(选录)《鬲津草堂诗集序》《读第五才子书法》《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近代文论2篇,分别为《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间词话》(选录)。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元典教学与人才培养”(2012326),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中国文论名篇精析”(2014B169)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张金梅,文学博士,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