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外青山楼外楼

2016-03-18杨春竹

大众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苗寨吊脚楼底层

杨春竹

历史的变迁让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到贵州,这里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激发了他们的智慧。在生产生活中,一辈辈少数民族共同创造和丰富发展了独具风格的民族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建筑已成为中华民族建筑的瑰宝。

苗家吊脚楼:在“以美丽回答一切”的西江千户苗寨,很多游人都会被那些气势恢弘的吊脚楼群建筑风光所吸引。西江千户苗寨的选址结合自然、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背山面水。灵活多样的群体布置组合较好地利用因山地条件而产生的小气候风,提高了吊脚楼群的通风效果。

黔东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高温重湿地区。冬暖夏热,雨量大,湿气重,雨热同季。在这种气候环境中,吊脚楼民居建筑的隔热、通风、防雨、防潮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吊脚楼因势而建,是一种前虚后实的楼房,半吊半立,前吊后坐,半干栏式的吊脚民居。底层架空是吊脚楼精髓所在,通过调节柱子的长短来适应地形,避免对地块的生态进行破坏。底层架空开敞,避开潮气的同时,还促进气流流畅,穿过底层流向建筑群;同时,由于建筑上部实体的阻挡,使得风速在穿越底层后的气流远远得到增强。而架空在底层形成了良好遮挡性的空间,成为了人们夏季乘凉、交流的好场所。

白石为墙石片为瓦的石板房:自从人类有明确的建筑活动以来,房屋的建造就和当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贵州当然也不例外。安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少日照,光照条件较差,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只有3至4小时左右,素有“天无三日晴”之说。基于此,安顺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4℃左右,加之相对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0%左右,常年湿润。

聪明的布依族人充分考虑居住地气候和地质环境特点,就地取材建房屋。石片隔热、保暖性能良好,具有冬暖夏凉和致密而不透水的特性,住在石屋里不但特别舒适而且能有效地阻挡常年雨水的侵袭和大风的吹刮,在雨水的冲刷下还能够自洁。

见证历史的风雨桥:一座古老的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风雨桥就是侗族人民敬畏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见证。

侗族村寨依山傍水,为了行走方便,人们便在村前寨后的小河和溪流上,架起了各式各样的带有长廊桥亭的木桥。由于它可避风雨并供路人歇憩乘凉,故称之为“风雨桥”。

黎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降雨量在1100~1700毫米之间,雨水充沛,雨季一般在四月上中旬开始出现,以后逐渐增多,5~6月达到高峰期,到10月下旬末才结束,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的70%。

应了这种天气特点,黎平风雨桥成为人们劳作、休息时遮风蔽雨的理想场所。人们夏天可以到桥上乘凉,雨天可到桥上避雨;冬天,桥上还能烧火供行人取暖。有的热心人还在桥边凿井,配竹水瓢,口渴了可以随意饮用。

无论是石板房、吊脚楼还是风雨桥,都是贵州少数民族智慧、勇敢、勤劳的见证,在岁月的洗礼下,它们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融合、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共生、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发展,展现着贵州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编辑/夏冬)

猜你喜欢

苗寨吊脚楼底层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山城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
农民建筑工
王芝藕
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
美丽的千户苗寨
写给厌学的你: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家长也读读!
吊脚楼“直木匠”
美丽的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