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背景下福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探索

2016-03-18胡秀珠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福建出口

胡秀珠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12)



低碳经济背景下福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探索

胡秀珠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12)

全球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目前低碳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福建传统优势产业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概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提出背景,接着分析了福建省传统优势产业的隐含碳排放问题及其非低碳性特征的原因,探讨低碳经济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特别关注了将要推行的碳关税、碳标签等低碳贸易壁垒对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传统优势产业低碳转型的路径。

低碳经济;传统优势产业;转型

1 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内涵及发展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21世纪世界兴起“环保潮”,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更演变成为复杂的政治、经济、贸易问题。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会上各国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商讨后京都时代的减排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低碳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以三低一高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具体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在新一轮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低碳经济将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低碳经济发展将会对国际产业格局和分工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碳要素的加入改变了原来国家间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生产与贸易是各国面临的必然选择。尽管历史上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发达国家(OECD成员国),然而在未来几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将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延续了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能源——碳密集发展的模式,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其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将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的最大增长源。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明确提出具体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因而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迫于外界碳减排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2 福建传统优势产业的碳排放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部署,我省产业可划分为战略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中,纺织服装、电机电器制造业、轻工产品制造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林产工业以及优势农产品产业为传统优势产业。福建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纺织服装、机电、鞋业、轻工、建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较具竞争优势的出口行业。目前这些传统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是我省产业集群发展最为成型的行业。例如闽东宁德电机电器、晋江石狮纺织服装、长乐纺织、莆田鞋业、德化工艺陶瓷、惠安石材、闽清建筑陶瓷等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这些传统优势产业确实存在高消耗、高污染、低技术等问题,呈现明显的非低碳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1.传统优势产品的隐含碳排放量较高。目前在我省的出口产品中,纺织、服装、建材、冶金、电机电器、轻工等是出口主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较具竞争优势。这些商品多数为碳排放密集型工业品,其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碳资源,其含碳量明显增多。肖秀钦(2013)用投入产出法对福建省2007年部门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得出结论:从出口方面看,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为出口隐含碳排放最多的部门,而此7个部门大部分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部门。

2.传统优势产业中的碳能源消费居高不下。据福建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产品消费量以煤炭为主,按行业分组看,纺织品与服装、机电产品、箱包鞋帽、建材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煤炭消费量都位居前列。可见煤炭还是我省目前最主要的能源,而在各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中,煤炭也是最高的(煤炭:2.64tCO2/tce;石油:2.08tCO2/tce;天然气:1.63tCO2/tce;电力:0.75kgCO2/kWh)。因而只要我省的能源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传统优势产业中的碳能源消费就会居高不下,出口商品的高碳排放就很难改变,实现低碳贸易任重而道远。

3.劳动力比较优势难以为继。长期以来,我省传统出口优势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可以降低出口商品成本,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低价销售商品。因此出口贸易主要以量取胜,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即便是加工贸易,也始终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在持续的贸易顺差增长背后付出的是环境污染的代价。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国际贸易商品低碳化,因此未来世界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将会显著减少,福建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将难以为继。福建出口必须借助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寻求新的比较竞争优势。

3 低碳经济对福建传统优势产业的影响

3.1 低碳经济对福建传统优势产业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虽然我省对外开放程度高,是全国外贸第七大省,但纵观整个贸易市场其产业链仍旧处于低端。纺织、服装、建材、冶金、电机电器、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承载了大量的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生产,由此加剧了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低碳规则,国际上低碳壁垒的日渐加强和低碳贸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我省出口优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企业必将自觉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进传统生产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的产业链,从而促进我省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2.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质量认证标准。低碳经济要求我省大力使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强度。这有利于建设福建省低排放强度类型的能源整体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为成功应对低碳经济规则,面对各种低碳壁垒及国际高标准,企业唯有主动地进行商品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通过商品认证,才不至于被市场所淘汰。

3.2 低碳经济对福建传统优势产业的负面影响

1.大大削弱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竞争力。就福建传统出口优势产品而言,多为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低廉,利润微薄。

这些产品对价格十分敏感,因而在生产中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的能源——煤炭进行生产。据相关数据显示,每燃烧1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 70%。低碳贸易要求国际贸易商品低碳化,首先是产品在生产过程的低碳化,其次是运输过程的低碳化。生产过程的低碳化迫使传统出口企业在未来以清洁能源替代煤炭能源,改造生产设备,采用新型工艺,这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大大削弱其出口竞争力。运输过程低碳化要求企业采用的运输方式比较环保,产生较少二氧化碳。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费用投入,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碳保护成为阻碍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新型贸易壁垒。低碳经济将催生低碳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将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积极推行各种低碳贸易壁垒,以此改变国际贸易竞争格局。鉴于我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再加上近几年国际贸易地位提高,贸易顺差扩大,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污染避风港”。 我国出口的高碳产品将会因为高碳排放量、污染环境而被各种碳壁垒阻碍,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我省传统优势产品首当其冲,机电、建材、化工、钢铁、塑料制品等高碳产品出口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碳关税、碳足迹、碳排查、碳标签和碳排放技术壁垒等都有可能成为我省优势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低碳贸易壁垒。

碳关税是主权国家对高耗能的进口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目前部分欧洲国家主要针对国内产品已开征“碳税”,但尚未针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美国从2020年起对进口的如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类等高碳产品,如果未达到美国的碳排放标准,则可以征收碳关税。如果美国开征碳关税,将会大大增加我省高碳行业产品的出口成本,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将消失殆尽。据估算,若美国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使我国GDP下降0.021%,将使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失业率上升1~2个百分点。虽然目前碳关税只是一个概念,并未真正全面实施,但对于高耗能的出口企业应未雨绸缪,发挥碳关税压力倒逼作用,主动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实现低碳转型。除了碳关税保护外,碳足迹、碳排查、碳标签和碳排放技术壁垒都有可能实施,成为新型低碳贸易壁垒,从而大大增加出口产品成本,影响我省出口产品竞争力。

4 低碳经济背景下福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路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福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已迫在眉睫,产业发展必须由高碳数量扩张向低碳质量提升转变,走低碳转型的路径。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实现能源替代。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倾斜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低碳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帮助出口企业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免费为企业培训外贸业务人员、通关人员等。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政策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大对低碳外贸出口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安排外经贸发展促进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积极实现我省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鼓励企业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淘汰落后产能设备。

2.积极发展服务贸易,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为了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福建政府或者必须关停目前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制造业,大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福建需要在环境与贸易利益方面做出权衡取舍,对那些低附加值、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产业实施更加严格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规定,并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引进低碳项目等方式引导出口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业方向转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规避贸易壁垒,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我省外贸企业应该熟悉各国际公约和各国政策法规,尽可能按照国际环保规则组织生产,积极研发绿色产品,树立企业的国际环保形象,在新兴的国际低碳绿色产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当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不公平对待时,能够利用这些公约、规则有效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合理利益。企业要开发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摆脱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分散由碳关税、碳标签等低碳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同时企业可与国外企业合作,逐步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国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这样既扩大了市场规模,又有效规避低碳贸易壁垒,在低碳贸易中取得主动权。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福建传统优势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应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能源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服、制鞋、食品、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应对低碳经济浪潮的挑战。

[1]彭水军,刘安平.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0(5).

[2]陈海波.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发展[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5).

[3]肖秀钦等.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福建省进出口产品隐含碳计算及建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2013(3).

[4]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7).

[5]Brian R. Copeland and M. Scott Taylor,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Theory and Evidence[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6]张文城,彭水军.不对称减排、国际贸易与能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碳泄漏的研究动态及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4(7).

[7]闫云凤,赵忠秀.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2(1).

[8]冯碧梅.低碳经济对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6).

[责任编辑:江雪]

2016-05-25

福建省教育厅B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JB11426S);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5B208)

胡秀珠(1972-),女,福建福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低碳经济研究。

F062.2

A

1671-5330(2016)05-0126-04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福建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那个梦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一带一路”战略下绍兴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
福建医改新在哪?
区域优势产业判别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个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