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山宗教文化对湖南新化方言词汇的影响

2016-03-18杨敏慧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词汇影响

杨敏慧



梅山宗教文化对湖南新化方言词汇的影响

杨敏慧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

[摘要]独特的梅山宗教文化给湖南新化方言带来了重要影响,宗教事物的产生必然衍生出与之有关的词汇,该文从新化方言词汇中的民俗词和日常用语两个方面来揭示梅山宗教文化对当地方言词汇的影响。

[关键词]新化方言;词汇;梅山宗教文化;影响

新化位于湖南中部,属湘中地区,湘中地区与古时所谓的梅山地区基本重合。《宋史·梅山峒蛮传》称:“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在南宋末置县、未改名之前,新化属于梅山地区的一部分(梅山地区还包括今天的安化、隆回一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特别是宋代“开梅”运动以后,梅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深受官方主流文化、湖湘文化和各种外来文化的浸染,形成了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杂猱着渔猎、农耕并原始手工业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形态。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巫教信仰,又给梅山文化打下浓重的宗教烙印,由此形成了特殊的梅山宗教文化,梅山宗教文化将原始宗教万物有灵的泛神信仰,原始巫术中的咒语,道家的灵魂不灭观念,佛家的因果报应和轮回观念与儒家的修身自律观念相糅合,形成了一种杂有巫、道、佛、儒四种宗教教义与精神指向的民俗性宗教文化。梅山宗教文化也对新化方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从宗教性民俗词来看

民俗词语即负载民俗事象的词语。新化宗教民俗词是新化宗教民俗事象在方言中的反映,是新化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化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1.1宗教人员词汇

在新化,宗教人员称谓很多,以“仙”为语素组成的词语就有“仙仙”[ɕiɛ33ɕiɛ33]、“半仙[põ45ɕiɛ33]”、“地仙[thi33ɕiɛ33]”、“水仙[ɕy21ɕiɛ33]”等。“仙仙”、“半仙”是算命先生的另一个称谓,是对其道行深、算得准的肯定。“地仙”是指专门帮人看房屋基地、坟地的人。新化当地很注重风水,当地人认为一个人的运气与居住地点有很大关系,所以建新房或者乔迁新居都要请“地仙”看风水,以祈求自己运气亨通。如果家里有老人,当地人会更注重坟地的风水,在老人去世之前就会选一块自己满意的风水宝地。他们认为祖坟的风水关系到后代的兴旺发达,不能不引起重视。“水仙”是指可以用一碗水念念咒语就能帮人祛除、化解灾难的人。首先他们会问生辰八字,然后嘴里念着咒语,边念边烧纸钱,最后把纸钱灰烬放进装有一碗水的碗里。据说,喝完这碗水就能逢凶化吉了。人死后,家人会请“道场师傅”做法事超度死者灵魂。“天师”指专门用“法术”治疑难杂症、或祛除晦气的人。当地人如果通过医疗手段治疗不了疾病,往往会求助于这一类人。“仙”字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联,新化当地“仙”字组词能力强,说明当地民俗词与宗教文化中的道教色彩是密切相关的。新化人认为巫能够沟通人与神,认为这样唱歌跳舞能与菩萨沟通,能取悦菩萨以求获得菩萨的庇佑。新化位于湘中,长期受到荆楚文化的影响。《汉书•地理志》说:“(楚地)信巫鬼,重淫祀。”屈原的《九歌》也是以民间祭歌为基础,具有楚国民间祭神巫歌的许多特色。所以新化的宗教具明显的巫教色彩。每当家里有什么灾难的时候,老一辈的新化人就会去报娘娘,报娘娘即请女巫沟通人和鬼。女巫在新化说成“娘娘婆”,国际音标标为[yõ13][yõ13][pu45]。“娘娘婆”就是沟通人和神鬼联系的中介。当人遇到灾祸或者病痛的时候去找女巫询问灾祸或病痛的原因。笔者曾经见过这样的过程:女巫先是又唱又跳,口里吭吭唧唧,突然一下子改变原有的神态,而以被召请的祖先生前的口吻和语气说话。这样被看作死者的魂灵附在女巫身上了,并和活着的亲人交谈,介绍自己在阴间的情况,要求供奉,告诫后代要注意的事情。女巫的举止、神态都非常像死去的人,好像死者又活过来和亲人说话。女巫就是这样使阴阳两界的人得到了解,化解灾难和病痛。生人通过这样的途径得到心理安慰。这体现梅山“灵魂不灭”的观念,所谓“灵魂不灭”指人们相信人死不是生命的真正灭亡,灵魂还继续存在着,并且有操纵福祸的能力。又相信因果报应,在生活中劝诫要尊重长辈,孝顺长辈,不要有恶念,做人要向善,否则后世会有无尽的苦果罪孽要承受。此外在新化还有这样一种称谓叫“算掌的”[sõ45tʂuõ21kə21],据说能算出丢的东西的方向以及被谁偷走的。据同治《新化县志》载:宋熙宁间,佛教传入县境。明洪武年间,日渐发达[4]。佛教至今在当地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庵堂、寺庙几乎两三个村会有一个。庵堂里有尼姑,寺庙里有和尚,这些人负责本村或者几个村的宗教活动。从以上的这些词语中看出梅山宗教影响到了称谓,产生了有地域特色的称谓词语。

1.2宗教活动词汇

在新化,有各种宗教人员称谓,所以,必定有很多宗教活动。当地农村家庭里,正门会摆放菩萨铜像、祖宗牌位。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当地人在早上会泡好香茶,烧纸钱祭拜菩萨和祖宗,祈祷平安健康。当地人还会记得菩萨的诞辰,并且很重视这天的祭拜。祭品更丰富,祭祀时间会更长,如农历六月十九的观音大士生日。当地人相信,虔诚地拜佛、祭祀,能够得到菩萨、祖宗的庇佑。在新化,最普遍的宗教活动是清明节和中元节即鬼节的祭祀活动,分别称为“挂镪”[kua45ʨhiã33]和“接老客”[ji33lao21khã33]。“挂镪”也就是清明节给祖宗扫墓。“镪”本指成串的钱。在清明节后,人们都会带上纸钱、蜡烛、炮竹去山上祭拜祖宗、缅怀祖宗。这体现出延绵不绝的孝道精神和对祖宗的认同感。“接老客”[ji33][lao21][khã33]中的“老客”就是祖宗的亡灵。“接老客”这种习俗在新化一般是农历七月初十,也就是中元节前几天。亲人一般到村前的岔路口烧纸钱并备好酒肉迎接亡灵。一边走路一边烧纸钱,一直烧到供桌脚边。以后三天每日三餐都很丰盛。十四晚上,又隆重备好纸钱、饭菜、干粮、水果,全家送老客出门。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祖宗的怀念,即使祖宗没有活着但是依然供奉。每到年底,在新化跄菩萨是一件普遍的事。跄菩萨[ʨhiã45phu13sa33]跄,动也(《尔雅》)。跄,走也(《集韵》)。跄菩萨相当于是一种傩戏,是祭拜菩萨的宗教活动。名字大概与跄菩萨的过程有关,因为跄菩萨的师傅会在跄菩萨的过程中又唱又跳。新化人认为巫能够沟通人与神,认为这样唱歌跳舞能与菩萨沟通,能取悦菩萨以求获得菩萨的庇佑。人死后,当地人会“做道场”[tsəv45thɒ33tʂõ33],一般会进行两三天。期间,道场师傅念经、打锣、吹笛。唱丧歌在新化又说成“唱夜歌”[tʂuõ45ia33ko33],一般就是人去世后道士还没来做道场的前一天晚上。丧歌在梅山丧俗中独具特色,其目的是超度亡灵和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在新化,小孩子受到惊吓后精神萎靡不振,人们就会认为是“走了魂”。于是,大人们在将近夜晚12点的时候“喊魂”[χã21fən13],即打开门,大声呼唤小孩的名字要他回家。还有一种仪式叫做“蒸胎”[ʨyən33thæ33],即把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祭祀用的黄纸上,然后用黄纸包着四个鸡蛋,鸡蛋表面也写着人的生辰八字,接着用黑线把黄纸捆起来,放进锅里蒸。一般是在晚上进行,第二天早上把鸡蛋取出来,如果鸡蛋有破损的话说明此人最近运气不好或者将有灾难。家人如果见到这样的情况,将会祭拜菩萨、祖宗祈祷此人逢凶化吉。“看水”[khã45ɕy21]是指信人去寺庙找和尚或尼姑解决有关人生或生活上的困惑,比如家里的某个人不顺或者有关人生选择。尼姑或和尚会在自己面前摆一碗清水,口中念念有词,不到一会儿就可以在碗里看到所要找的人、物或者人、物的方向了。此外,打醮也是当地常见的宗教活动,往往是村里每家出份子钱请寺庙的和尚承担,打醮种类繁多,但在新化大多是平安醮,人们通过这样的活动祈求健康平安。这些宗教活动具有强烈的“灵魂不灭”和巫鬼色彩,并且影响了当地的词汇。

1.3宗教器具词汇

“卦”[kua45]是当地大部分家里都会有的宗教器具。一般是木制,外形如月牙形,两个凑成一对,一面平坦或凹陷、一面凸起,凸面为“阳”,平面(凹面)为“阴”。“卦”用于向神明或祖先问卜吉凶。问卜时,需在神位前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所要问的事情,接着用双手合住一对茭杯,作揖三下,再举过头松手让茭杯落下。在祭拜祖先或者敬神时常常用到卦。此外,当地人祭祀时,还有一套专门的茶杯和茶盘。祭拜时,信人会点蜡烛,烧香,烧纸钱。“纸钱”指死者在阴间所用的钱,当地人认为,人死了,魂还在阴间生活着,也像人那样需要吃穿用度。每年中元节,当地人会给死去的亲人买用纸制作的“衣服”、“被子”、“摇钱树”等生活用品。这些用品放在一个黄纸包里,黄纸包上写有“故考某某大人收用”。这些器具都是为宗教活动服务的,同样体现出道教“灵魂不灭”的色彩和绵延的祖宗意识。

2 从日常用语来看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人们认知上的两种东西之间的关联,使一物转指另一物成为可能。受到佛教、道教的影响,一些佛教、道教用语已经成为新化方言的常用词语。如“造孽”、“阿弥陀佛”、“前世”、“现世报”等。“造孽”既有干坏事又有可怜的意思(例“你别造孽,帮帮我。”这句话中的“造孽”就有行行好,别干坏事的意思。“其好造孽”这句话就是“他好可怜”的意思。“阿弥陀佛”有可怜、不容易的意思。“前世”即前身,表示命中注定,原来如此,还引申出“根本、完全”的意思,用在否定句里,如“我前世冇碰到过咯个人(我根本没遇到过这样的人。)”。“现世报”一般用来骂人,有“丢脸丢尽了”的意思,比如父母教训小孩:“你咯个现世报(你这个现世报)。”“菩萨”、“小三娘娘”是人们祭祀的神仙,后来又转喻,指称某一类人,如“菩萨”是一动不动,面无表情的,后引申形容那些“沉默寡言,对事情无动于衷的人。在“菩萨”这个词语的基础上,又引申出“斋菩萨”。“斋菩萨”指某些不喜欢吃荤腥的人,“小三娘娘”指称那些受不了一点委屈,喜欢耍小性子的人。“狗卵天师”是在“天师”这个词上发展起来用于戏谑或骂人的词语。人们常常戏称那些料事如神的人为“半仙”或“算掌的”。大人把胃口不好不吃饭的人称为“仙仙”或说某人要“成仙了”。“点水”是“水仙”在做法事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后引申为“使人突然聪明、清醒”的意思。当地人在交往中常常戏谑对方:“你今天点水了怕,咯个厉害!”其次受“巫鬼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鬼”为中心语素的词族,如“碰到咯鬼”(意为倒霉)、“短命鬼”、“死鬼崽”、“鬼崽”、“怕死鬼”、“鬼画符”(意为字迹潦草或做事马虎)。

3 结语

本文从宗教性的民俗词和日常用语两个方面考察梅山宗教中的道教、巫教、佛教和儒教对新化当地方言词汇的影响。梅山宗教文化对新化方言词汇的影响在于:宗教事物的产生必然衍生出与之有关的词汇,这些词汇又随着时间演变,产生了新的词汇意义,为人们的表情达意提供了方便,即文化会影响语言的产生、变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当地的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研究方言不仅要从语言本体入手,还可以从与之有关的文化角度探索。从文化角度切入,去探索、研究词语蕴含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促进对词语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9.

[2]刘铁峰.梅山文化概论[J].娄底师专学报,1997(3):25-29.

[3]刘铁锋.论梅山民俗性宗教文化的生成[J].湖南社会科学,2004(4):95-97.

[4]罗昕如.新化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5]新化县志编纂委员会.新化县志[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8:997.

[6]周光庆.汉语词汇研究的认知学基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9):106-111.

[7]罗昕如.湖南方言词语的构词理据及文化内涵研究[J].语言研究,2002(2):77-89.

[8]周秋光.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历史演变[J].湖南社院学报,2009(10):71-80.

[9]范大平,朱坤初,李传熹,曾国庆.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对曾国藩及湘军的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6):94-98.

[10]朱宁秀.绩溪方言民俗词[J].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32-34.

The Influence of Meishan Religious Culture on the Vocabulary of Xinhua Dialect of Hunan

Yang Min-hu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The unique Meishan religious culture affects Xinhua dialect of Hunan deeply. The appearing of one religion would bring some related words inevitab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lk words and daily expressions of Xinhua dialect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Meishan religious culture.

Keywords:Xinhua dialect; vocabulary; Meishan religious culture;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83(2016)02-0103-04

收稿日期:2016-01-13

作者简介:杨敏慧(1991—),女,湖南新化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词汇学。

猜你喜欢

词汇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词汇小达人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