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常见产科病的防治

2016-03-18刘芝美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道胎衣助产



羊常见产科病的防治

刘芝美

(山东省沂南县大庄镇兽医站 276300)

1流产

流产是指母畜妊娠中断,或胎儿不足月就排出子宫而死亡。

1.1病因

流产的原因极为复杂。传染性流产者,多见于布氏杆菌病、弯杆菌病、毛滴虫病。非传染性者,可见于子宫畸形、胎盘坏死、胎膜炎和羊水增多症等;内科病,如肺炎、肾炎、有毒植物中毒、食盐中毒等;外科病,如外伤、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长途运输过于拥挤,水草供应不均,饲喂冰凉和发霉饲料,也可导致流产。

1.2诊断要点

突然发生流产者,产前一般无特征表现。发病缓慢者,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废绝,腹痛,努责咩叫,阴户流出羊水,待胎儿排出后稍为安静。若在同一群中病因相同,则陆续出现流产,直至受害母羊流产完毕,方能稳定下来。外伤性致病,可使羊发生隐性流产,即胎儿不排出体外,溶解物排出子宫外,或形成股骨在子宫内残留,由于受外伤程度的不同,受伤的胎儿常因胎膜出血、剥离,于数小时或数天排出。

1.3防治措施

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重视传染病的防治,根据流产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保健措施。对于已排出了不足月胎儿或死亡胎儿的母羊,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但需加强饲养。

对有流产先兆的母羊,可用黄体酮注射液2支(每支含15 mg),1次肌内注射。

死胎滞留时,应采用引产或助产措施。胎儿死亡,子宫颈未开时,应先肌内注射雌激素(如已烯雌酚或苯甲酸雌二醇)2~3 mg,使子宫颈开张,然后从产道拉出胎儿。母羊出现全身症状时,应对症治疗。

2难产

难产是指分娩过程中胎儿排出困难,不能将胎儿顺利地送出产道。其病从临床检查结果分析,难产的原因常见于阵缩无力、胎位不正、子宫颈狭窄及骨盆腔狭窄等。

2.1人工助产

助产的时机。当母羊阵缩超过4~5 h,而未见羊膜绒毛膜在阴门外或在阴门内破裂(绵羊需15 min至2.5 h,双胎间隔 15 min;山羊需 0.5~4.0 min,双胎间隔0.5~10 h),母羊停止阵缩或阵缩无力时,须迅速进行人工助产,不可拖延时间,以防羔羊死亡。

如果胎儿过大或母畜阵缩和努责微弱时,而且胎儿姿势正常,必须进行强行拉出。

2.2胎位矫正

(1)胎头侧转、后仰、下弯及头颈扭转时的矫正和拉出方法。

(2)胎儿前肢不正的矫正和拉出方法,如腕关节屈曲、肩关节屈曲和肘关节屈曲或两前肢置于头上等。

(3)胎儿后肢不正的矫正和拉出方法,如跗关节、髋关节屈曲的矫正。

(4)主要常见的截胎术,如不正头颈的截断术,正常前肢截断术,屈曲前肢截断术等。

阵缩及努责微弱的,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麦角新碱注射液1~2 mL。必须注意,麦角制剂只限于子宫完全开张,胎势、胎位及胎向正常时方可使用,否则易引起子宫破裂。

当羊怀双羔时,可遇到双羔同时各将一肢伸出产道,形成交叉的情况。由此形成的难产,应分清情况,辨明关系,可触摸腕关节确定前肢,触摸跗关节确定后肢。若遇交叉,可将另一羔的肢体推回腹腔,先整顺一只羔羊的肢体,将其拉出产道,再将另一只羔羊的肢体整顺拉出。切忌将两只羔羊的不同肢体误认为同只羔羊的肢体。

2.3剖腹产

子宫颈扩张不全或子宫颈闭锁,胎儿不能产出,或骨骼变形,致使骨盆腔狭窄,胎儿不能正常通过产道。在此情况下,可进行剖腹产急救胎儿,保护母羊安全。

母羊用二甲苯胺噻唑肌内注射进行麻醉,每千克体重0.2~0.6 mg或腰旁麻醉。

剖腹产的步骤。手术部位在乳静脉右外侧约2~3 cm,距乳房2 cm腹下切口,长度可以取出胎儿为宜。具体步骤为:

切开腹壁:同开腹术,羊切开15~20 cm的切口,开腹后如腹压较高,助手可用大块纱布或手,覆盖压迫切口两侧,防止网膜及肠管脱出。

拉出子宫:双手伸入腹腔,拔开网膜与肠管,摸到孕角,再将手伸入子宫下,隔着子宫壁握住胎儿弯曲的两前肢腕部,缓慢地将子宫角大弯的一部分及胎儿拉至切口外约5~6 cm,然后在子宫和切口之间塞上大块生理盐水纱布。或在一块薄塑料布上,中央作一切口,套在拉出的子宫角上,而后将切口边缘缝在子宫切线的周围,以防肠管脱出和胎水流入腹腔。

切开子宫:沿子宫角大弯避开母体子叶切开10~15 cm,一般活胎儿切口出血较多,要边切边止血,防止失血过多。

取出胎儿:切开子宫后,助手固定子宫切口两侧,术者撕破胎膜,排出胎水,严防流入腹腔,然后用手握头及前肢慢慢拉出胎儿,扯断脐带,交助手处理。

剥离胎衣:羊的胎儿胎盘和母体粘连紧密,剥离时要慢慢进行,防止强行拉扯,必要时可注射脑垂体后叶素。

缝合子宫:先把子宫内胎水洗净,再用青霉素生理盐水洗净切口,防止强行拉扯,速用螺旋形缝合法缝合子宫切口全层,缝到最后1~2针时,要向子宫内撒四环素粉2 g或金霉素胶囊2~3个。最后用伦贝特氏或库兴氏缝合法,缝合子宫浆膜及肌层,用温生理盐水充分洗净子宫壁,再于切口上涂油剂青霉素,将子宫送回腹腔复位。缝合腹壁。

剖腹产的注意事项:由于本手术所用器械数量较多,故在术前术后都必须清点器械数目,以免术后遗留于腹腔或子宫内,造成不良后果。

操作时,要胆大心细,彻底止血,迅速准确,严密消毒,同时注意观察病畜变化,必要时可进行强行输液。

术后指定专人负责检查病畜全身情况,必要时给以静注5%葡萄糖氯化钠液或抗生素等疗法。同时注意术部的清洁,防止感染,争取术后第一期愈合。

2.4注意事项

在助产前,要先进行母畜和胎儿的仔细检查,确定难产的原因及发生的部位,再着手进行异常姿势的矫正,待完全符合顺产的姿势时,最后再进行拉出。

在进行产道检查和矫正异常胎势之前,必须向产道内灌注润滑油剂,以润滑产道。

使用产科器械,特别是尖锐器械(如刀、钩、剪等)时,必须注意不要损伤产道,以免引起感染。

在强行拉出胎儿时,必须在母畜努责时随努责牵拉,切忌粗暴,以免损伤母子,或将子宫一起拉出而造成不良后果。

在矫正时,必须使母畜处于前低后高的姿势,并将胎儿推回子宫内,腾出较大的空间,以利矫正的操作。

在检查和矫正过程中,操作应尽量做到迅速准确,否则操作时间过久,手臂在产道内出入次数太多,常造成产道水肿或损伤,妨碍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3阴道脱

阴道脱是阴道部分或全部外翻脱出于阴户之外,阴道黏膜暴露在外面,引起阴道黏膜充血、发炎,甚至形成溃疡或坏死的疾病。

3.1病因

饲养管理不佳、羊年老体弱,致使阴道周围的组织和韧带弛缓;怀孕羊到后期腹压增大;分娩或胎衣不下而努责过强。助产时强行拉出胎儿,常常是发生阴道脱的直接原因。

3.2诊断要点

阴道脱有完全脱出和部分脱出两种情况。当完全脱出时,脱出的阴道如拳头大,子宫颈仍闭锁;部分脱出时,仅见阴道入口部脱出,大小如桃。外翻的阴道黏膜发红,甚至青紫,局部水肿。因摩擦可损伤黏膜,形成溃疡,局部出血或结痂。

阴道脱病羊常在卧地后,被地面的污物、垫草、粪便粘附于脱出的阴道局部(图1),导致细菌感染而化脓或坏死。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以上。

图1 阴道脱出

3.3防治措施

体温升高者,用磺胺双甲基嘧啶5~8 g,每日1次内服,连用3 d;或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肌内注射。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局部,涂擦金霉素软膏或碘甘油溶液。整复脱出的阴道,用消毒纱布捧住脱出的阴道,由脱出基部向骨盆腔内缓慢地推入,至快送完时,用拳头顶进阴道;然后用阴门固定器压迫阴门,固定牢靠为止。对形成习惯性脱出者,可用粗线对阴门四周做减张缝合,待数日后,阴道脱症状减轻或不再脱出时,拆除缝线。

4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指孕羊产后4~6 h,胎衣仍排不下来的疾病。

4.1病因

该病多因孕羊缺乏运动,饲料中缺乏钙盐、维生素,饮饲失调,体质虚弱。此外,子宫炎、布氏杆菌等也可致病。有报道,羊缺硒也可致胎衣不下。

4.2诊断要点

病羊常表现拱腰努责,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较差,喜卧地,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增快。胎衣久久滞留不下,可发生腐败,从阴户中流出污红色腐败恶臭的恶露,其中带有灰白色未腐败的胎衣碎片或脉管。当全部胎衣不下时,部分胎衣从阴户垂露于后肢附关节处。

4.3防治措施

(1)药物疗法。病羊分娩后不超过24 h的,可应用马来酸麦角新碱0.5 mg,1次肌内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或催产素注射液0.8~1.0 mL,1次肌内注射。

(2)手术剥离法。应用药物方法已达48~72 h而不奏效者,应立即采用此法。宜先保定好病羊,按常规准备及消毒后,进行手术。术者一手握住阴门外的胎衣,稍向外牵拉;另一手沿胎衣表面伸入子宫,可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胎盘周围绒毛成一束,以拇指剥离开母子胎盘相互结合的周边,剥离半周后,手向手背侧翻转以扭转绒毛膜,使其从小窦中拔出,与母体胎盘分离。子宫角尖端难以剥离,常借子宫角的反射收缩而上升,再行剥离。最后用抗生素或防腐消毒药,如土霉素2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注人子宫腔内;或注入0.2%普鲁卡因溶液30~50 mL。

(3)自然剥离法。不借助手术剥离,而辅以防腐消毒药或抗生素,让胎膜自行排出,达到自行剥离的目的。可于子宫内投放土霉素(0.5 g)胶囊,效果较好。

为了预防本病,可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在妊娠期肌注3次,每次5 mL。

5子宫炎

5.1病因

子宫炎是由于分娩、助产、子宫脱、阴道脱、胎衣不下、腹膜炎、胎儿死于腹中等导致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子宫黏膜炎症。

5.2诊断要点

该病临床可见急性和慢性两种,按其病程中发炎的性质可分为卡他性、出血性和化脓性子宫炎。

急性:初期病羊食欲变差,精神欠佳,体温升高。因有疼痛反应而磨牙、呻吟。前胃弛缓,拱背、努责。时时作排尿姿势,阴户内流出污红色内容物。

慢性:病情较急性轻微,病程长,子宫分泌物量少。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子宫坏死,继而全身状况恶化,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有时可继发腹膜炎、肺炎、膀胱炎、乳房炎等。

5.3防治措施

净化清洗子宫,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雷夫诺尔(含2%氧氟沙星)溶液300 mL,灌入子宫腔内,然后用虹吸法排出灌入子宫内的消毒溶液,每日1次,可连用3~4次。消炎,可在冲洗后给羊子宫内注入碘甘油3 mL,或投放土霉素(0.5 g)胶囊;或用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5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自体中毒,应用10%葡萄糖液100 mL、林格氏液100 mL、5%碳酸氢钠溶液30~50 mL,1次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维生素C 200 mL。

收稿日期:2015-12-06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39(2016)02-0056-03

猜你喜欢

产道胎衣助产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母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