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①

2016-03-18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崔丽红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中国商论 2016年27期
关键词:消费率居民收入消费结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崔丽红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王 双

天津市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①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崔丽红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王 双

通过对天津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进行剖析,发现天津城镇居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提高的需求不断增长,消费结构逐渐迈向高级化,也渐趋合理化,以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享受为标志的主流消费方式正在逐渐形成。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品价格变动、社会保障程度及消费心理作用是影响天津市居民消费率的主要因素,未来应进一步实施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基本消费品价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居民基本消费安全、积极培育新的主导性消费热点等举措,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同时提倡节能减排的绿色消费模式,从而引导居民理性消费。

消费率 天津 消费结构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显示,当经济增长进入高级阶段后,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近年来,天津消费率明显偏低,由2006年的39.6% 下滑到2012年的37.8% ,降低近两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无法发挥拉动作用,成为目前天津经济转型的一大障碍。

1 天津居民消费结构特征

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其中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绝大部分,因此想要解释天津消费率偏低的原因,主要关注点应集中于居民消费,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自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平均超过85%)。选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典型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及山东),利用2004年~2013年各地居民消费数据与天津进行比较,可以直观地考察天津居民消费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如下。

(1)天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上已属于富裕水平,但与其他地区相比,食品类支出比重偏高,且下降趋势不明显,食品支出仍然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部分;(2)衣着类支出比重虽不断提高,但相比依然较低,说明天津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模仿型消费需求阶段仍未结束,消费结构依然处于向高层次消费过渡阶段,居民生活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文教娱乐消费支出绝对数虽然增加,但占比有所下降,且比重不高;(4)医疗保健支出占比逐年下降,与其他地区趋势一致,但是比重高于其他地区,反映了天津居民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及较高要求,同时表明居民医疗保障力度仍需加大,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没有较好地满足居民需求;(5)交通和通信费支出数额和占比均大幅增加;(6)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趋于饱和,汽车、钢琴等高端家用产品消费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天津城镇居民的消费顺序基本为:食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家庭设备及用品、其他商品和服务,居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提高的需求不断增长,消费结构逐渐迈向高级化,也渐趋合理化。虽然食品支出依然占据消费支出的重要地位,但是其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衣着类等生存型的基础消费不再占主要部分,居住类、文教娱乐及医疗保健类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增加趋势明显;交通通信支出比重增长较为平缓,成为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而在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及山东等地)居民也已形成了以发展型和享受型为标志的“循环式”高级消费方式,不断创新的消费供给刺激并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最终消费率不断增长。与此相左,天津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依然较低,而生存型的基础消费比重偏高,以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享受为标志的主流消费方式正在逐渐形成过程中,由于消费供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而导致消费率不断下降,这是天津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重要表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天津消费率偏低是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这是实现向高级化消费阶段转变的量变到质变的动态演化,不能完全从居民消费水平不高或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的静态角度来认识。

2 主要影响因素

2.1 居民收入水平

天津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006年的25271元提高到2013年的68864元,上涨了2.73倍 ,而居民消费性支出从2006年的10548.05元 到2013年的21849.69元 ,上涨了2.07倍 ,收入的绝对数增长超过了消费支出的绝对数增长,可见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性支出也会增加,但是由于消费习惯、消费环境及消费心理等影响,消费增长会滞后于收入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率将呈现平缓增长的趋势,消费率偏低的现象不足以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和消费结构的优劣。

2.2 消费品价格变动

消费品价格的高低将影响商品供求,由于各种消费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会由其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同时,由于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因此基本消费支出中占比较高的食品类商品,其价格刚性也会导致消费结构产生“惯性”,维持在一定的消费结构区间,导致结构调整节奏放缓。

2.3 社会保障程度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直接关系到居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预期和信心。研究显示,天津中等收入消费群体的家庭收入占居民收入总数的50%以上,是消费的主体人群,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情况下,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会一定程度上使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预期受到抑制。

2.4 消费心理作用

居民的消费心理作为影响消费结构的主观因素,将随居民整体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逐渐强化。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家庭环境、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文化氛围熏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消费潮流和流行风尚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3 建议

3.1 增加居民收入与缩小收入差距并重

只有居民收入的增加才能形成实实在在的购买能力,任何提升和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途径都是以此为起点和落脚点的。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来源于经济增长形成的社会财富积累,因此地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大向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缩小收入差距,能够扩大基础性消费,并增加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3.2 维护消费市场秩序,稳定基本消费品价格

在物价上涨较快的大背景下,以稳定食品等基础性消费价格为基点,利用市场手段调控有关商品或服务(如交通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居住类消费等)的价格上涨幅度,以维护和满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

3.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将从根本上消除居民消费的忧虑,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并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直接作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应加大对低收入者社会保障的力度,加快就业和教育改革,鼓励和引导建立现代慈善组织机构,积极救助弱势群体。

3.4 积极培育新的主导性消费热点

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教育文化支出已成为天津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应根据居民消费热点的变化实施差异化的消费政策,特别是对交通通信、家庭设备用品服务等收入效应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部门,利用价格政策、消费信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产业倾斜政策及时引导和鼓励,推动潜在的消费热点加速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行为。

3.5 提倡节能减排的绿色消费模式,引导居民理性消费

随着天津家庭汽车的进一步普及,城市汽车总量急剧增加,保证排放量达到国家强制标准,突出强调对尾气排放的监管,这就要求加快提升燃油品质,供应更为清洁的能源。同时,随着家用电器进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废旧家电的回收问题也日益突出,应加快构建和完善公益性废旧家电回收网络。

[1] 陈丽虹.基于E-LES支出系统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8).

[2] 龚晓菊.北京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2(3).

[3] 李铮.浅析北京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行为与特征[J].现代经济, 2008(13).

[4] 刘东皇,沈坤荣.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华东经济管理,2010(11).

[5] 熊唯伊,熊海斌.提高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与消费需求扩张[J].消费经济,2010(2).

[6] 林文芳.县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分析[J].统计研究,2011(4).

F323.8

A

2096-0298(2016)09(c)-092-02

本文为2015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LJ 15-013;2015年度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15YZ D-0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消费率居民收入消费结构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最优消费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