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沈论气

2016-03-17王治伟李彩凤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定数气质天地

王治伟,李彩凤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450046;2.郑州巩义第二高级中学,郑州451200)

蔡沈论气

王治伟1,李彩凤2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450046;2.郑州巩义第二高级中学,郑州451200)

蔡沈是朱子门人,他对朱子学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受父兄易学思想影响,重视数和象。他认为气是生命的根源,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气数,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气和形共同构成了恶,甚至灾祸的来源;通过对理和气的涵养,形体自然得到养护,这正是人养生的方式。

蔡沈;气;万物;定数;善恶;养生

蔡沈(1167—1230年),字仲默,号九峰,福建建阳人,朱子门人。他专意为学,不求仕进,与父亲蔡元定、兄长蔡渊、蔡沆一同师事朱熹。蔡元定和蔡渊长于《易》学,蔡沆长于《春秋》学,而蔡沈主要研究《尚书》学,有《书集传》《洪范皇极内篇》传世。据《宋史》记载,蔡沈的《书集传》“受父师之托,沈潜反复者数十年,然后成书,发明先儒之所未及”[1]12876-12877。(《宋史·元定传》)然而,蔡沈的《尚书》学受到了其父兄及朱子的影响,具有重视数、象的特点。象也就是形,古人经常用观察象的方式来占卜吉凶。理、气、象(或形)就构成了他哲学思想的基本结构。同时,在他看来,气作为理和形的中介在万物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蔡沈对气的讨论可以归纳为气生万物、气分善恶、气有定数、理气养形四个方面。

一、气生万物

《易经·系辞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世间之物无非道器,道和器的关系历来被视作认识天地万物的基本方式。蔡沈说:“冲漠无朕,万象具矣。动静无端,后则先矣。器根于道,道著器矣。一实万分,万复一矣。混兮辟兮,其无穷矣。是故数者计乎此者也,畴者等乎此者也,行者运乎此者也,微而显,费而幽,神应不测,所以妙乎此者也。”[2]570(《洪范皇极内篇》)“一实万分,万复一矣”,正是道和器之间的运动规律,也是万物生长循环的基本形态。形而上之道和形而下之器之间的转化和连接正是气,气促成了由道向器的生成和转化。蔡沈说:“有理斯有气,有气斯有形,形生气化,而生生之理无穷焉。”[2]570(《洪范皇极内篇》)先有理,然后才有气,然后才有形体。他把万物生命理解为理、气、形三者所生成的结构。他还说:“有理斯有气,气著而理隐。有气斯有形,形著而气隐。”[2]570(《洪范皇极内篇》)理、气、形三者依次构成了生成关系,同时后者的呈现取代了前者,由理到气,再到形,从抽象到具体,生成了天地万物。

蔡沈把气的变化看作万物化生的根本原因。他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化生者塞,化醇者赜。覆土之陵,积水之泽,草木鱼虫,孰形孰色?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化化生生,莫测其神,莫知其能。”[2]570(《洪范皇极内篇》)无论山川草木,还是天地男女,都是由于气的作用,才得以生成,才有生命。程朱理学所提倡的理气论,把理或太极作为本体,而把气作为理之发用,蔡沈身在朱门,自然也受其影响。他认为气之所以能够化生万物,还是因为背后有抽象的理。

由于气的作用,万物才呈现出了变化的形态。蔡沈又区分了变和化,他说:“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变化者,阴阳之消长屈伸也。非二则不能久,非一则不能神。”[2]572(《洪范皇极内篇》)正是由于气的作用,万物才有生长、灭亡的演变。蔡沈还认为水和火是气变化的两个极端。他说:“气之消息也以渐。气之息也,形之生也;气之消也,形之毁也。润万物者,莫泽乎水;化万物者,莫疾乎火。水火者,未离乎气者也。”[2]575-576(《洪范皇极内篇》)气决定了形,塑造了形,同时气之消也就毁灭了形。水生养万物,火毁灭万物,而归根到底,水火的形态只是气的变化所致。

蔡沈说:“造化之为造化者,幽明屈伸而已。天者,明而伸者也。地者,幽而屈者也。暑者,明而伸者也。寒者,幽而屈者也。昼者,明而伸者也。夜者,幽而屈者也。天地也,寒暑也,昼夜也,幽明屈伸以成变化者也。是故阳者吐气,阴者含气,吐气者施,含气者化,阳施阴化,而人道立矣,万物繁矣。”[2]569(《洪范皇极内篇》)天地幽冥屈伸的变化是气的阴阳吞吐所致,阳气生养万物,阴气阻碍万物生长,两种力量共同构成自然界的千变万化。

二、气有定数

气有定数也就是古人常说的气数。当一个王朝濒临灭亡,全方位呈现衰退迹象的时候,我们就会说,该王朝气数已尽。古人相信气数,相信人为的所有事情都和气数有关,人们不能改变气数,只能观察其数,顺应气数;而观察气数、了解气数正是靠占卜的行为。蔡沈之父蔡元定、兄蔡渊当时都致力于研究《易》学,蔡沈也喜欢用数来解释万事万物,他把数作为所有哲学概念的起点。蔡沈说:“天地之所以肇者,数也;人物之所以生者,数也;万事之所以失得者,亦数也。数之体著于形,数之用妙乎理,非穷神知化独立物表者,曷足以与此哉!然数之与象,若异用也,而本则一,若殊途也,而归则同。”[2]564(《洪范皇极序》)他还说:“物有其则,数者,尽天下之物则也。事有其理,数者,尽天下之事理也。得乎政,则物之则、事之理无不在焉。不明乎数,不明乎善也;不诚乎数,不诚乎身也。故静则察乎数之常,而天下之故无不通;动则达乎数之变,而天下之几无不获。”[2]580(《洪范皇极内篇》)他把数看作万物之则,人事之理,于是,“明乎数”,把握所有事物的定数,就成了处理所有问题的关键,成了安身立命之根本。

理、气、形构成了蔡沈理解世界生成的三个核心概念,在蔡沈看来,这三者都有各自的定数。人们正是要把握其中的数,才能真正洞察天地之机,知所往来。蔡沈说:“人知形之数,而不知气之数。人知气之数,而不知理之数。知理之数,则几矣!动静可求其端,阴阳可求其始,天地可求其初,万物可求其纪,鬼神知其所幽,礼乐知其所著,生知所来,死知所去。”[2]570(《洪范皇极内篇》)他认为人们应该依次把握形之数、气之数、理之数,循序渐进,这是一种通过观察物象,观察气数,进而把握天理的过程。了解气,把握气数,就自然成了一种占卜的行为。蔡沈说:“理之所始,数之所起,微乎微乎,其小无形,昭乎昭乎,其大无垠。微者昭之原,小者大之根。有先有后,孰离孰分?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老氏为虚,释氏为无,形名失实,阴阳多拘,异端曲学,乌乎不渝哉!”[2]570(《洪范皇极内篇》)万物的大小明暗都有定数,都是可以把握的。蔡沈说:“不明乎数,不足与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与语数。二者可以相有,不可以相无也。”[2]564(《洪范皇极序》)数是万物所立之根本,而数和象相互支撑,相互印证,这是蔡沈把握世界万物的方式。

蔡沈把人们占卜所得的吉凶归因于正数与闲数的区别。他说:“正数者,天地之在正气也,其吉凶也确。闲数者,天地之闲气也,其吉凶也杂。其进退消长之道欤?”[2]580(《洪范皇极内篇》)因为气有数,数意味着吉凶,吉凶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于是人们都迫切的需要知道天之数,气之数,以此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这种占卜行为并不科学,把某些偶然现象当成了必然性来对待,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们的主观能力;可是,作为一种社会的普遍认识,数在很多时候能够规范社会秩序,安顿人们的精神。

三、气分善恶

气分善恶即用气来解释恶的来源问题。性善论自孟子提出以来就是儒家的主流思想,尤其到了宋代,人性本善成了儒家的共识。朱熹曾用气质之性和天命之性来解释人性问题。他说:“论天命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未有此气,已有此性。气有不存,而性却常在,虽其方在气中,然气自是气,性自是性,亦不相夹杂。”[3]67(《人物之性气质之性》)他认为天命之性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是有善有恶的,而天命之性只能存在于气质之性之中,两者不杂不离;他把现实中的恶归因于气质之性,即后天的习染。气质之性的提出源于张载。张载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4]23(《正蒙·诚明》)然而张载并非来解释人性善恶问题,而是后来朱熹借用张子之语来阐述了他的人性论,并解释了恶的来源问题。蔡沈继承了朱子的气质之性说,他把恶的起因看作气质之偏。

然而,蔡沈不仅仅把善恶原因归于气,而且还归因于形,即气和形都可能成为不善的原因。他说:“气之善者十之五,形之善者十之三,三五之中,又有至焉。有不至焉。纯乎极者,一而已矣!渐偏则渐驳,气使然也!形使然也!气有方,形有体,故中者少而偏者多也。此天下善恶之所由出,失得之所由分,吉凶祸福之所由著欤!”[2]572(《洪范皇极内篇》)在他看来,形是比气更容易呈现不善的因素,由于气偏者多,形偏者更多,所以天下恶多善少,真正的善就非常的可贵。由于理是纯善的,善与恶的区分就源于人们的气和形之偏。同时,他还把由于“形气之偏”所带来的善恶看作人间得失和吉凶祸福的原因,这就把善恶延伸到祸福的实际效应,实际上把人之祸福也看作气作用的结果。

四、理气养形

人的形体就是人的外在生命,养形即养生。蔡沈重视形,正是重视人的生命健康。蔡沈认为养生就是要通过理和气的培养来达到养形的目的。在他看来,理顺了,气自然和,然后身体外表自然得到养护。他说:“善养生者,以气而理形,以理而理气,理顺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天地万物无不和矣。不善养生者反是,理昏于气,气梏于形,耳目口鼻徇而私欲胜,好恶哀乐淫而天理亡,其能苟生者,禽兽而已矣!”[2]582(《洪范皇极内篇》)养生需要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才能够存天理、灭私欲,真正能够节制欲望,才有利于个体生命的健康。如果不通事理,或者不依理而行,放纵自己的私欲,就与禽兽无异。对古人来说,养生不仅是要获得生理上的长寿,而且还要达到乐天知命、无忧无虑的人生境界。蔡沈说:“无形者,理也。有形者,物也。阴阳五行,其物也欤?所以阴阳五行,其理也欤?无形之中而具有形之实,有形之实而体无形之妙,故君子语上而不堕于虚无,语下而不泥于形器,中立而不倚,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而不忧。”[2]572(《洪范皇极内篇》)形而上之理和形而下之形器相得益彰,相互补充,这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真正的生命状态应该是抽象之理与具体之形的调和。所以,对于外形的养护、涵养个体的生理意义的生命离不开对理的把握。而连接理和形的中介正是气。理要真正作用于形,需要通过气的环节,只有通过理和气的涵养才能实现理和形的调和。

五、结语

总之,在蔡沈看来,气是生命的根源,有了气才有生命的多样性;气有定数,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象,看到气之数,进而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气和形共同构成了恶、甚至灾祸的来源;通过对理和气的涵养,形体自然得到养护,对理和气的把握正是养生的方式。这样的诠释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黄宗羲.九峰学案[M]//黄宗羲.宋元学案(三)卷六十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3]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张载.张载集[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

(编辑:徐永生)

CAI Chen’s Views on Vital Force(Qi)

WANG Zhi-wei1,LI Cai-feng2
(1.School of Marxism,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46 2.The Second Senior High School of Gongyi City,Zhengzhou,451200,China)

CAI Chen,one of the Confucian scholar ZHU Xi’s disciples,inherited and developed ZHU Xi’s theory.He had been deeply influence by his father and elder brother’s ideas of I Ching,which stresses number and image.He held the belief that the vital force gave birth to all creatures and that human beings should regulate their behavior by observing their destiny.He also believed that vital force and shape combined would lead to evil,even to disasters.He advocated that people should conserve and unite both vital force and rational principle to protect their body and to preserve health.

CAI Chen;vital force(qi);all things;the good and the evil;destiny;health preservation

B 244.7

A

1671-4806(2016)04-0110-03

2016-05-20

王治伟(1979—),男,河南渑池人,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李彩凤(1979—),女,河南巩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

猜你喜欢

定数气质天地
双定数混合截尾下两参数Pareto分布的统计分析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食有定数
这边日落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拾天地之荒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