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3-17周玲余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思维

周玲余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江苏 太仓215411)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周玲余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江苏 太仓215411)

在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和大学生两方面入手,提出了高职院校要引入“互联网+”思维,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创办特色校园活动,强化创新创业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拓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途径;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导师带徒”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策略。与此同时,大学生应该注重“互联网+”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善于开拓创新创业的新模式,积极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现状调查;高职学生

一、引言

“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1]。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大学生正是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技能,敢于创新挑战新事物的年轻一代,“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应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多途径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形式,增加服务内容,引导高职学生加入创新创业行列,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状况,本文对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8个专业 (包括文理科)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总数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占发放问卷的99.2%。在有效问卷中理科类专业学生占56.6%,文科类专业学生占43.4%。调查所得数据利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一)对创新创业概念认识的调查

调查发现,14.3%的学生认为要开办一家企业才算创新创业;60.9%的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番事业都可以叫创新创业;9.9%的学生认为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也是创新创业。可见,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毕业后去向分析

调查显示,在2015年学生中不少人已经具有创业热情,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比例达到7.2%,较2014年上升约3个百分点。相反,2015年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可见,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热潮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毕业后走向社会的一个新途径。

(三)对创新创业领域的选择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自身学习专业、家庭及兴趣等因素,普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启动资金较少、风险较低的行业进行创新创业,但已经有12.9%的学生选择当今热门的互联网行业。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领域开始转向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方式将成为高职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选择。

(四)对创新创业应具备能力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生认为创新创业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敏感的市场洞察力和独特的创新意识(89%);其次是较好的专业技能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知识 (67.2%);再次是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59.7%)。由此可见,高职学生认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已成为当今时代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有机地融入“互联网+”时代潮流,需要高校、大学生个体的共同努力。

(一)高校要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建设

1.引入“互联网+”思维,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知识、通识知识、创业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等之间的深度融合[2]。高校需要根据时代背景,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避免单纯谈创新创业的概念,应多角度融入网络创业的知识内容,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如C2C模式、B2C模式及未来互联网创业的蓝海B2D模式[3];重视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指导,包括通过对网络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形成的行业状况、项目SWOT分析等内容模块的教学。其次,在教学形式上,应避免“填鸭式”,多采用开放式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和熟悉他人创业经验、教训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在教学手段上,多采用慕课、微课、云班课等,全方位渗透“互联网+”思想,激发大学生对“互联网+”创业的兴趣。

2.创办特色校园活动,强化创新创业互联网思维的培养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其实不是产品思维,而是用户思维。在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时,应注重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具体路径如下:一是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市场背景的分析、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二是开展各类“互联网+”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如电子商务类技能大赛,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项目的选取、网络销售模式的模拟,直至产品的推广和数据的分析处理,凸显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能力,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充分释放;三是邀请那些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的成功人士定期开办报告会,结合毕业生的创业动机、创业思维、创业经验等,拓宽学生的创业思路,扩大视野,激发潜能[3]。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拓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途径

高校应拓展校内外“互联网+”创新创业空间。一方面积极争取风险投资机构、政府、学院等各类资金的支持,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基金,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在校园公共服务区域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体验中心[4],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让学生真实体验创业和经营过程。同时,高校还应拓展校外创业空间,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大学生 “互联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企业环境,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发展。

4.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导师带徒”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应充分依托校企合作企业的创新创业资源优势,通过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推动更多名家大师上讲台,编教材,带学生。一方面高校应增加创新创业的岗前培训内容,安排辅导员、专业骨干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以此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另一方面聘请企业老总、高管、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和创业能力的针对性指导,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创业潜能。

(二)大学生要提高“互联网+”创新创业素质

1.“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应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

大学生想要创新创业成功,需要重点培养以下三种互联网思维方式:(1)“粉丝”思维。不管是小米还是苹果,都非常重视“粉丝”经济,有了“粉丝”,就有了口碑[5]。因此,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把“粉丝”培养好,保持“粉丝”用户的参与感、尊重感和成就感。(2)流量思维。大学生要能够认清自己所处行业的流量来源,相信有流量才有价值,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3)数据思维[6]。互联网的普及,使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对海量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这将会使大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市场形势,为方案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2.“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要善于开拓创新创业的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可借助淘宝、微信等平台,或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进行整合,开展创新创业。具体思路如下:(1)选择“互联网+”传统产业模式。一方面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同时还可开发 “开心农场”体验平台,体验真实的线上线下活动。(2)选择“互联网+”新业态模式。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展人工智能产业、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3)选择“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如智慧养老领域,可建立志愿者资源平台,整合在线诊断、在线支付、在线服务等平台。

3.“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要积极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创业者的行为具有群体效应,创业集群是促成大学生创业者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团队成员需形成内聚力与一体感[4]。要发挥社团的带头作用,成立“互联网+”创新创业者协会、“互联网+”创新创业促进会、电子商务专业社团等,通过集体活动,引发更多的创新思维,产生更强的创新动机。同时,通过组织和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升社团成员市场分析、“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定位与运营、企业沟通等实际能力。

[1]张晓峰,杜军.“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徐松美,文雅,齐文娟.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9):61-64.

[3]范梅芳.高职生创业意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19(9):30-33.

[4]冯丽霞,王若洪.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陈光锋.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程煜,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7):73-76.

(编辑:徐永生)

Develo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n Internet Plus Era

ZHOU Ling-yu
(School of Software and Service Outsourcing,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cang,215411,China)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as for colleges involved,they should adopt Internet plus thinking,chang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s,hold characteristic campus activities,develop student Internet plus think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stablish and expand platform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stablish a model of apprenticeship;as far as students are concerned,they should actively cultivate their Internet plus thinking,explore different ways to improving thei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and initiatively build their team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Internet plus;investig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F719.21

A

1671-4806(2016)04-0073-03

2016-05-28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2015JSJG513)

周玲余(1979—),女,江苏太仓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技术。

猜你喜欢

互联网+高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