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意象”工笔画创作研究

2016-03-17毛珠明

关键词:工笔画工笔中国画

毛珠明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当代“意象”工笔画创作研究

毛珠明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里非常重要的画种,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它是以线描工细的形式为主,画面设色工整。工笔画在唐宋时期成为画坛主流,但随着元代文人画兴起,崇尚水墨黑白的写意画取代了工笔画的地位。当代工笔画发展重写实性而忽略了精神性;重现代流行时尚而出现题材千篇一律;表现技巧的提升削弱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感悟与表现的才气。

工笔画;写实性;精神性;审美意象

一、中国工笔画的写实性

工笔画是中国画领域中重要的画种,它是以工整、细致、写实见长。在传统中国画中早有工细、紧致与豪放、松疏之分。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吴道子、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画法有如下评价:“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盻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因而意周也。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疏体与密体,大致和今天的工笔和写意一样。两者画法虽不同,但“意”的表达上却是一致的。张彦远在论及顾恺之画法时指出其“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而对吴道子神来之笔的作品,竟也是一样的评价:“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两者尽管疏密有别,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这个本质特征上是同一的。唐玄宗对李思训之工与吴道子之写的评价:“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足以高度概括写与工各自之妙。由此可见,工笔写意的内在精神是相通的。两种风格在古代并存,无论是画论画史的记载还是创作实践的表现都没有相互分开截然对立。后世可知的唐宋名家,大多数是既不太工也不太写,如:徐熙、崔白的花鸟;董源、巨然的山水;乃至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所画的工写兼之的作品也不少,同一张作品,一部分是精工密写,一部分又是水墨写意,亦是非常普遍。以致我们很难用工笔和写意去冠以名家作品风格,谁是纯粹的工笔,谁又是绝对的写意。

其实“气韵生动”才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美学追求的根本。生动不是完全的像照片一样如实展现物象,而是要主观态度去观照对象,以主观情感赋予表现对象,并对对象外在非精华的部分予以取舍、夸张、抽象,变形,使其创造性地成为蕴含着主观意蕴的意象。中国古代绘画美学中提出的“以情造景”、“似与不似”皆为此种意象。意象造型是中国古典绘画的造型系统。这些特点在文人画上有,院体画上有,佛道宗教画、民间年画中也同样有;无论表现的是水墨或是金碧,是山水或是花鸟、人物,是写意或是工笔,它们都属意象表达。

由此可见,在唐宋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就有其独特的写实性。从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人物大小完全不成比例的特征是中国伦理道德、贵贱尊卑的真实写照。同样的,展现皇家独有的富贵气象——金碧山水,无不穷尽其法,令人叹为观止。看看陈老莲、任伯年的作品就知道人物画如何夸张变形了。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根基和审美取向,中国画家对事物的再现性始终是有限度的。中国山水画中不画云水却似有云水的境界是西方古典写实主义所不能理解的。不难看出,中国画的“意”审美价值远远高于“实”。《韩熙载夜宴图》以屏风划分不同时空是“意”,顾恺之《洛神赋图卷》、敦煌壁画《九色鹿经图》、《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等罗列不同时空的故事于一图是“意”,《虢国夫人游春图》空白其全部“春”之背景是“意”。尽管如上所述,工笔与写意皆为传统丰富之构成要素,但后来由于文人画兴起,尤其是明清以后,写意定为正宗,久而久之,形成水墨代表传统,工笔代表匠气。连意象的写实也被边缘化,人物、山水、花鸟也谈不上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效果亦千篇一律或至多大同小异的“中国画”现状。上世纪初,康有为先生曾倡导学习西方写实主义,提出“以复古为更新”的主张,他认为“宋人画为西十五世纪前大地万国之最” 。[1]康先生的复古就是指复唐宋绘画的古,复工笔画的古,以变革更新元代文人画的落后腐朽之气。深受康有为先生艺术主张影响的徐悲鸿是从西方留学归来后最早提出以西方写实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人画写意的代表人物。他坚信“只有写实主义足以治疗”,并在其著作《中国画改良论》中主张“作物必须凭实写”,倡导“摒弃抄袭古人的恶习。一一按现世已发明之术,则以规模真景物,形有不尽,色有不尽,态有不尽,均沈究之。”[2]

从中国工笔画的“实”与“意”的演变过程看,在特定的审美趣味下工笔画的“实”应当适度,不能盲目以再现为主要目标。正如贡布里希认为,通过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再现传统,之所以遭遇现代主义的反抗而被葬送在布格罗之流学院派手中,就是因为布格罗们无视观众的想象力,过于炫耀他们的写实技艺而使其作品变得过于“甜蜜、甜美、甜腻”。[3]写实固然重要,但意境和品格才是中国工笔画写实的精髓所在。

二、当代工笔画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拓

由农业文明时代走出来的画家,长期以来对于大自然的描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把人与自然提升到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题材表现一直遵循着传统的框架,三大分科人物、花鸟、山水从未有过改变,一度沿用至今。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大都会的出现,行业精英大量涌入城市,并且长期居住繁衍后代。根深于农业时代形成的传统工笔画如何表现当下都市文化是当代工笔画家不可回避的事实。能不能反映都市人的精神状态,能不能反映现实的生存感受,能不能表现带有人文品格的现实主义题材,是当代工笔画家思考的问题。基于这种文明的思考,今天的工笔画家,大多都抱有都市情怀,他们一改传统文人的闲逸清雅而显示出充满现代气息的趣味和品格。在绘画形式语言上,使工笔和写意的表现模糊化,弱化了之间的区别,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技法表现,工笔画的“线条”更是变成“线性结构”,讲究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反而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感受。

工笔画新的审美趣味只有与画家所生存的文化环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过去常见的工笔画题材“仕女画”、“神仙画”现在都被都市时尚人物取代,亮丽的都市少男、少女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时尚、开放、另类、个性成为流行文化的主要特征。当代的工笔画在这样的艺术语境下,越来越多去表现自身体会、重感受表达、注重对生存现实的描绘,其中不乏触及到人性的精神层面的佳作精品。在题材的表达上,我们已经很难用传统的门科进行人物、山水、花鸟的区别,有的作品把三者融在一起,有的使题材更加延续,都是为和当代语境契合靠拢。许多艺术家在形式的开拓和绘画语言的探索已不能简单地划分工笔与意笔,他们的作品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也非传统意义上的“意”,更多的是处在工笔和写意的临界位置,不是传统意义的“工写兼备”,而是在工笔融入水墨情趣,探索出一条新的工笔表现风格,拓展了自我个性化的工笔语言。

大体而言,工笔在现代形式上有以下几个特点倾向:一是以赋彩为主,吸收东方宗教壁画和西方现代表现主义色彩观,把色彩提升到主导地位。二是重肌理制作,主要是受到刘国松、加山又造等人影响,把拓印、拼贴、泼洒、揉纸等肌理制作做为主要展现语言,注重表现效果。三是重视构成关系,运用西方平面构成的方法,画面讲究和谐和对比,黑白灰分割面积大小,要有点线面的设计安排,大的画面开合关系较为重视。四是表现讲究个性语言符号,通常把具象事物提炼成单纯的符号造型,并通过反复、重叠、排列、形成有意味的形式。五是画面造型复杂化,画幅越画越大。画家已不再追求情趣意味反而追求“视觉冲击力”展现。但综合而言,工笔重彩仍是主流,现在的工笔或偏色、或偏笔、或偏墨,现代感十足。现代工笔画更容易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艺术成分,在中西融合上更有其优势。此种画风的工笔名家有:唐勇力、何家英、桑建国、江宏伟、郭怡琮、卢禹舜等。

三、“意象”工笔画的发展现状

(一)刘国松——太空画系列

刘国松的“太空画”就技法而言,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究其精神实质是有着天地茫茫,深邃苍穹的思考,超越古人山水意境之外,置身其中无固定的天与地,而展现的只有时间和空间的无穷尽。这种“太空画”由于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不重视传统技法形式只重东方精神价值和意境。大量的设计、现代艺术的拼贴、制作,使人感到离中国画越来越远。尽管形式表现转化前的刘国松对国画传统材料技法的特性几乎是完全的轻视,但很快他在创作中意识到水墨等于中国。他认为更“自然”的宣纸和水墨的材料和语言里,才是最好的艺术表现语言,正如刘国松在1969年著作《绘画是一条艰苦的历程》中所说到“我确信民族性的表现在于精神,而不在于材料工具。在表现风格上,我欲将停滞不前的中国传统绘画向前推展并发扬光大。”这个时期,刘国松仍坚持他的抽象等于现代的观念,但在他的这些抽象的形象中却存在着传统山水画形而上的东方神韵和浓郁的书法意趣。难怪刘国松先生的朋友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干脆把刘国松的抽象作品称为“玄学山水”。为了解放书写的状态刘国松先生提出“革中锋的命”。这一口号不亚于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主张,在当时的美术界犹如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在他看来笔墨都只是作画的一种工具,所谓中国画底线的笔墨只是技法的点线面,为了研究替代这些技法,他发明了带有特殊肌理的“国松纸”,独创了“抽筋剥皮皴”,把纸拓法、水拓法、裱贴法、板拓法、渗墨法等各种前所未有的技法运用到画面中。可以说他开创了以后国画界的制作风、肌理风、构成风,乃至与上述有关的各种工笔画的风格或多或少与刘国松的“太空画”、“无笔画”有关,他为中国画的发展拓展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使中国画敢于表现新的事物。但刘国松的作品也有其局限性,水墨作品中线的特点基本革除,画面的制作多于描绘,着重表现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而忽略细节表现。他改用排刷和尼龙笔的同时也让后人在表现宇宙、太空这类题材上有了更多的反思和发挥的空间。

(二)李金生——《问天之二》

自刘国松之后一批又一批的画家也把“太空”图像作为其表现的素材。相比刘国松的“太空画”的特殊技法,李金生的工笔画《问天之二》应该是在这类题材上走在创新的前列了。作者视角独特,表现的是漫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以中国工笔画的方式歌颂中国航天事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是继俄罗斯、美国之后可以独立自主完成载人航天的国家。作者以全新的视角表现这类题材,实属罕见。难能可贵之处是画家在技法上用晕染的方式营造出银灰色空灵且神秘的宇宙空间。作者舍弃了以线为骨的传统工笔线架构成,而是以线面结合的方式弱化了线的作用,使画面呈现出平面化的装饰意味,突出了虚幻的空间环境。聂危谷先生用瑕不掩瑜肯定了作者大胆却可贵的尝试,但也提出了不足之处:“构图造型过多依赖照片,尚缺乏大胆想象和主动的艺术加工;此外边界分割过于清晰,线面描绘过于具体而刻板,失去了“笔不到意到”的灵气[4](本来描绘此类题材更需要营造空灵意象)。客观地说,李金生的作品应该为这类“太空”题材注入新时代特有的价值观,那就是拓展了人类与太空、宇宙的表达方式,敢于表现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时刻,使这类题材更有“人情味”,不再只是空间的表达。这类讴歌人类不断挑战自我,探索发现未知世界壮举的作品正是时代提倡的“大美”、“大爱”精神的具体表现。

四、结语

当代工笔画的写实性和构成性是工笔画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未来工笔画的发展是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在整个艺术的民族化和世界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大背景下,工笔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的艺术符号,也可能会成为影响世界绘画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艺术的复兴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的努力的,对于中国当代工笔画来说,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摆在当代工笔画家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太空图像为题材的工笔画探索在当代工笔画的表现上才刚刚起步,系统的绘画语言、表现方式,乃至于美学价值、美育影响还未被社会重视。艺术史上任何一种流派、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是艰难和曲折的,往往伴随着批评和赞扬。但对人类精神的讴歌和赞颂是艺术得以不懈前进发展的源动力。正如波德莱尔对“现代性”有个惊人的表述“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的。” 那永恒和不变的应该就是人类的精神品格和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

[1]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EB/OL]. http://muchong.com/fanwen/106/11873.html.

[2]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C]//郎绍君,水中天,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40.

[3]贡布里希.贡布里希文选——艺术与人文科学[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36-58.

[4]聂危谷.人文品格与艺术品格——2009中国百家金陵10幅中国画金奖作品评析[EB/OL].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791198&do=blog&id=1049291.

(责任编辑 文双全)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of Modern Image Fine Brush Painting

MAO Zhu-ming

(School of Business, AHUT, Ma’anshan 243002,Anhui, China)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art, the fine brush painting (gongbihua in Chinese pingy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kinds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which is characteristics of careful line drawing with color neatly distributed in the painting. It is regarded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as the mainstream of the Chinese paintings while the freehand painting (xieyihua) believing in the color of black and white comes into the fashion with the upgrading of man-of-letters painting (wenrenhua) in the Yuan Dynasty. It is indicated in the research that modern fine brush pain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alism but the spirituality and to the modern fashion and popularity but the different subjects, and the promotion of techniques for presentation conversely leads to the weakening of artistic comprehension and performance in the painting.

fine brush painting; realism; spirituality; aesthetic image

2016-01-08

2015年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毛珠明(1984-),男,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讲师。

J212

A

1671-9247(2016)03-0031-03

猜你喜欢

工笔画工笔中国画
中国画
工笔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小学工笔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中国工笔画概述
《夏日》国画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