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能力发展研究

2016-03-17章素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职业高职

章素华,张 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6)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能力发展研究

章素华,张 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6)

高职英语教师的能力发展与提升是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能够体现高职英语教师在推行双主体,双导师等特色管理方式中的价值,英语教师能力发展与企业真实岗位结合,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开展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英语教师的能力发展研究可以推动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符合高职英语教育特点和需要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 教师发展

1 高职英语教师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高职教师及英语教师的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从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管理扩展到更深入的领域:包括高校教师的知识技能提升与评估激励机制,教师内涵素养以及教师发展等多方面。如:潘懋元认为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师德的提升。刘力鸥(2013)在《新形势下高职外语教师发展途径研究》中提出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倡合作发展,学习行业英语;黎风环(2013)在《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教师发展的思考》中提出高校教师的发展应围绕个人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教学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教师能力发展是指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和交流,使自己的专业水准有所提高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在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外语专业教师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发展途径,规划好自身的职业发展。

1.1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 职业性要求决定了高职教师队伍的特殊性,职业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使得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英语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以及教学场所、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调整均会影响到英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能力发展路径怎样适应现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高职英语教师的能力发展的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麦可思研究调查报告显示,当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率不高,就业专业吻合度低。这决定了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无论是从公共英语的教学还是专业英语的教学方面都要进行程度的改革与创新。从高职英语教师的综合发展能力来说,戴曼纯,张希春(2004)认为合格的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过硬的英语基本功、丰富的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和在英语教学中能注意文化内涵的渗透。英语教师应注意加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紧跟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能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辅助教学。从目前来看,大学英语教师在职业能力发展方面仍有不足,如:主观上,重视不够,自我要求发展的意识不强;客观上,教师发展的路径和渠道不畅;政策和制度上,发展机制与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等;学术和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1]。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2.1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我国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依托的教育形式制度[2]。传统的学徒制主要是简单的岗位技能训练,而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它传承了传统学徒的岗位技能训练的核心特征,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流动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企业才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学校、政府、学生以及社会都是次要的主体。学生的基本素质、通用技能及基础理论的获取,以企业师傅带徒弟形式展开,英语教师对这种培养模式的适应以及自身的能力发展尤其重要,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公共英语教学的现代性、双主体性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双导师性、实践性的特征[3]。

2.2 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形式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企业学徒过程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强调的是企业师傅在真实岗位上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教学,并使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中逐渐重视起来,从岗位到教室,再从教室回到岗位,以工学交替的方式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高职英语教师在此模式下更应加强自身的培训和能力提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专业教学实践,以专业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岗位的职业素养;开展合作实践,与企业师傅和专业技能人员紧密合作,了解行业企业对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从实践中归纳总结提升理论,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3 现代学徒制对高职英语教师能力发展的要求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多毕业于外语院校的语言文学或语言教育专业,英语基本功扎实,但缺乏行业背景,缺少企业工作实践经验。英语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现场教学与实训指导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水平很难满足学生对职业外语学习的需求。现代学徒制更多强调是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和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师资队伍,特别是英语教师的能发展鲜有研究。现代学徒制下英语教师的能力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施,从而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

3.1 政策层面的支持和保障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与国家制度及政策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近三年来,教育部均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作为年度重要工作要点;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将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下发不久,即遴选了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通过加大投入的力度,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4]。同时,教育部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强调组织教师去企业实践培训或者顶岗锻炼是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必要手段。《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教师的质量和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密切相关,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当前,健全的国家法律制度保障,制定了针对性的现代学徒制培训法律法规,对学徒、企业及培训机构进行激励和约束,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

3.2 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能力发展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核心,学校与企业应该通力合作,将英语教师派到企业,跟随企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学习。着重培养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师在企业学习结束后,由外聘专家组织集中考核,合格者才获得授课资格。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机制,采取在岗轮训、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和途径,做好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企业实践[5]。现代学徒制师资培训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更熟悉企业岗位的需求和技能,充分实现教学与生产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具备一定素质的企业从业人员,更好地服于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主体的教师,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成败。熟悉外语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习理论,测试学等),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较好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知识面广,是新型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的特征[6]。在英语教育管理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语言教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和熟悉,进入企业锻炼或者参加企业顶岗,通过了解企业及相关行业的运行模式,其经营理念,熟悉企业和行业的文化,充分将英语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3.3 企校密切协作,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现代学徒制有助于行业、企业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7]。在实施教师培训时,一是要指派专职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短期和长期的锻炼,接受企业元素、生产要求的熏陶,快速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和掌握行业发展;计划地选派教师赴合作企业进行锻炼;二是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给予培训指导;三是校企合力,打造一支“理实一体、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五个对接”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师去企业实践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作为英语教师,在企校对接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目前来看,无论从公共英语还是专业英语的教学角度,均要求英语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学校要着眼于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企业共同制定切实可行实践方案,促进学生在“徒弟”阶段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对“徒弟”所在的企业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与其师傅有更深入的沟通,从而提升了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表达能力。英语教师结束企业实践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把企业实践中获得的教学资源运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

3.4 改革评价和考核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教育者变成了教师和师傅两个方面,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时,英语教师的角色和身份往往会有转换,在学校的教师身份和在企业的师傅身份。英语教师参与到企业具体指导过程中,其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进能够有力的提升英语教师综合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学徒的培训情况、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竞赛获奖、学校、单位和学生多方评价等。建立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明确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内容,制定企业岗位实践考核标准。接受岗位技能综合评价,开展自评和互评,逐步形成教师、岗位师傅、合作企业以及学校全面参与的多维度考核。英语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决定着学生将来的职业竞争力。现代学徒制以终身教育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为背景,强调要按照岗位职业标准,鼓励教师参加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更好地把英语基础知识和行业知识结合起来。

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应本着“通力合作、共同发展,以教师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有技能、能够再学习。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使企业的实践环境成为英语教师能力发展的土壤,有效提升高职英语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崔大志,崔晓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困境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73-75.

[2]林立春.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5(2):166-167.

[3]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郭爱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及其途径[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5-128.

[5]梁建平.校企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3(1):28-29.

[6]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7]刘丽娜,杨巍.全面提升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战略选择——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特别报道[J].职业技术,2014(10):17-19.

(责任编辑:李孟良)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Ability Development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l

ZHANG Su-hua,ZHANG Shuang

(Wuh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u 241006,China)

Teachers’ ability development matters much to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l. It is part of the managerial policy of “double identity, double tutor”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Practice teaching,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not only improves teaches’ practical ability but also raises the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real work experience, which helps to build a competent teaching staff and meet the needs of voc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Teachers development

2016-01-19

安徽省振兴计划重大课题(2014zdjy155)。

章素华(1971-),女,安徽省繁昌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及教师发展研究。

G712

A

1673-8772(2016)05-0103-03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