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如解语还多事”

2016-03-16韩羽

文学自由谈 2016年4期
关键词:解语比兴丫鬟

□韩羽

“花如解语还多事”

□韩羽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白描手法,一问一答,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不同情态毕现。问者尚“不消残酒”,更见其对帘外花事萦绕于心。而将叶之繁茂与花之凋萎喻以人之肥瘦,造语新颖,翻空出奇。留春无计,浅恨闲愁。含蓄之妙,点到为止,不宜强解,不闻“花如解语还多事”乎?

对这首词,吴小如有一诠释文章,摘抄如下:

金圣叹批《水浒》,每提醒读者切不可被著书人瞒过;吾意读者读易安居士此词,亦切勿被她瞒过才好。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答语是海棠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这里表面上是在用韩偓《懒起》诗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作“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的语意,实则惜花之意正是恋人之心。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失了。这比起杜牧的“绿叶成阴子满枝”来,雅俗之间判若霄壤,故知易安居士为不可及也。“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可见后半虽亦写实,仍旧隐兼比兴。

如果是一位阔小姐或少奶奶同丫鬟对话,那真未免大

杀风景,索然寡味了。(《诗词札丛》,北京出版社)

将吴先生的议论和《李清照年表》比照一下,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按《年表》记载:元符三年庚辰,公元1100年,李清照年十七,作《如梦令·咏海棠》;宋徽宗靖国建中元年辛巳,公元1101年,李清照十八岁,适赵明诚。如若《年表》所记无误,李清照作《如梦令》时,尚待字闺中,吴先生谓“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不知据何而云然?

“‘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可见后半虽亦写实,仍旧隐兼比兴。”如若依照吴先生的诠释,“铜山崩而洛钟应”,想当然地会牵连到前半的“昨夜雨疏风骤”。“隐兼比兴”,也有典故可稽。还是打住,否则“那真未免大杀风景”了。

吴先生所谓的“隐兼比兴”是“绿肥红瘦”,只能用于妻子和丈夫的对话。这就令人不解了。为什么阔小姐或少奶奶和丫鬟对话就不能“隐兼比兴”?就不能婉转含蓄?或者干脆说、就不能“绿肥红瘦”?《牡丹亭》中的丫鬟春香说:“小姐,你自花园游后,寝食悠悠,敢为春伤,顿成消瘦?”阔小姐杜丽娘答:“你怎知就里,这是‘春梦暗随三月景,晓寒瘦减一分花’。”这不也是“红瘦”?《红梦楼》中的史湘云和丫鬟翠缕,虽未言及“比兴”,却大论阴阳二气,越说越糊涂,“越说越放屁”,不但不“索然寡味”,阔小姐史湘云反而更加娇憨之态可掬。盖阔小姐与丫鬟虽尊卑有别,但出诸多种原因,亦可为无话不谈之闺密也。

说句题外话。小时候躲飞机钻防空洞,枯坐无聊,一老汉让我们猜谜:“一个老头七十七,再过四年八十一,又会吹管子,又会吹大笛。”我们钻头觅缝猜了半天,再也猜不着。老汉说:“别猜了,告诉你们吧。就是个老头儿,七十七了,再过四年,正好八十一了。会吹管子,会吹大笛。”老汉的谜语,表明了金圣叹的话,不能不听,也不能全听。

猜你喜欢

解语比兴丫鬟
佘景峰
《红楼梦》中丫鬟的明争暗斗
《红楼梦》中平儿的人物形象分析
明传奇中丫鬟形象的文化意义及文人的女性观
探究《离骚》的比兴艺术和比兴体系
偶笑
赋比兴之当代运用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风赋、比兴、雅颂新论——兼比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诗”观
解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