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社会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16-03-16刘菊香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院教学科研师资队伍

刘菊香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省级社会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刘菊香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省级社会主义学院做好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目前,社会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在积极寻求解决之路时应注意处理好人才引进与自身培养、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共识教育与能力教育、专业领域与统战领域、职称评定与岗位聘任、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宽松环境与淘汰机制等几个关系。

省级社会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关系

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2015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好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1]。习近平的讲话虽是针对党校的,但同样也适用于开展党的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的社会主义学院。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社会主义学院要做好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人才是根本,教师是关键。省级社会主义学院(以下简称“省级社院”)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人才引进与自身培养的关系

“党校要办好,必须有一大批名师”[1]。同样,社会主义学院要办好,也必须有一大批统战理论专家名师。省级社院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人才引进和自身培养是两条主要的培养渠道,引进名师可以说是外来输血,对现有教师着力培养则属于自我造血。省级社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处理的就是人才引进的“输血功能”与自身培养的“造血功能”之间的关系,只有两条渠道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目前,我国统战学学科建设并未真正建立,统战学作为独立学科还未纳入国民教育本科招生序列。2015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山东大学启动联合培养统战学硕士和博士工程,首批统战学专门人才仍处于培养状态[2]。因此,社院人才引进与普通高校和党校不同,无法直接从各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引进统战学专门的高素质人才。从近年来各省级社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看,不重视引进人才、个别社院甚至长年只有1至2名专职教师的局面已大为改观,大部分社院都采取从高校引进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少部分从党校系统、高校系统直接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由于统战学科的特殊性,无论是对于引进的高素质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还是对于引进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主义学院都有一个对教师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统战理论等方面的培养过程。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学院来说,引进人才虽使师资队伍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重点应该是在对社院教师队伍的自身培养上。要通过挂职锻炼、各类师资培训、实地调研、参加研讨会等多种途径加强统战各领域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军人的培养,特别是要让社院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真正增强社院的“造血功能”。

二、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社会主义学院开展的统一战线教育培训不同于成人继续教育,其主要培训对象是各领域的统一战线成员。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学院既具有院校的性质,又具有机关部门的性质,在管理上更偏向于按行政机关管理,这就决定了社院教师不可能如高校教师一样单纯从事教学科研。目前,大部分省级社院都存在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又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双肩挑”教师,一般分布在科研、教务、培训、文化等与教学科研相关的部门,即使是专职教师,在承担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也要承担或多或少的行政事务。在一定程度上说,社会主义学院教师肩负着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双重职责,既具有教师的特质,又须遵循管理岗位干部的角色。

行政管理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是两种性质相异的岗位职责,社会主义学院教师的双重职责有利于教师拓宽视野、提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院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水平的提升等。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往往很难兼顾,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行政工作效率和教学科研水平,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学院的教育培训质量。因此,省级社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科学设置“双肩挑”岗位。尽量设置在与教学相关的教务、科研等部门,在纯行政管理部门如办公室、总务处等尽量少设置或不设置,并明确“双肩挑”岗位教师的管理事务工作量和教学科研任务量。二是适当进行岗位交流。“双肩挑”岗位教师与专职教师要适时开展双向交流,从而加深了解、换位思考、相互配合、群策群力。三是开展岗位公开选拔。教而优则仕,尽量遵从教师个人意愿,公开选拔那些教学科研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均强的教师出任“双肩挑”岗位,实现两种不同性质岗位的双赢。四是适当进行行政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编制的双向流动。根据个人意愿和社会主义学院的发展需要,可以适当开通行政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编制的双向流动,以利于更好地优化社院教师队伍。五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教师承担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要进行科学考评,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公平地进行绩效考核,激发教师承担双重职责的热情。

三、共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关系

2012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同时,还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3]。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提高党外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4]。可见,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育培训主要是开展对统一战线成员特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共识教育和能力教育。教师是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这就决定了加强社会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处理好共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关系。

从目前教学安排的现状来看,各省级社院近年来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能力建设课程的比例,如许多省级社院开设了危机管理情景模拟、模拟法庭、政务礼仪、沟通能力、提案写作、公文写作、演讲比赛等能力建设课程,个别社院能力建设课程甚至高达70%—80%。从学员对课程的评价来看,能力建设课程普遍得到较高的评价,共识教育和统战理论教育的课程评价相对较低。从社院教师来看,承担共识教育和统战理论教育的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转向去钻研能力建设课程。党校姓党,社院姓社,这决定了社院教学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政治共识教育和统战理论教育。网络上曾流行一句经典幽默,“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5]。共识教育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统战理论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武装统一战线成员的头脑,这是一件难事,与党校的党性教育相比社院共识教育难度更大。共识教育的对象是党外人士,更强调教师应从正面引导使党外人士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习近平强调“党校党性教育单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够时间,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1]。社院更应加大共识教育和统战理论教育的力度和分量。省级社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尤其应处理好共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关系:一是在课程设置上贯彻“社院姓社”的原则,增加共识教育和统战理论教育的比例和分量,从课程设置上引导教师多承担共识教育和统战理论教育课程;二是在引进和培养教师时注重向承担共识教育和统战理论教育的教师倾斜,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教育,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善于开展共识教育的教师队伍;三是在考核评价教师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能仅仅根据学员的评价表评价承担共识教育的教师,在评优评先上应向共识教育教师适当倾斜;四是鼓励共识教育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尝试“互动式”“体验式”“研究式”“辩论试”等教学方式,激发学员参与共识教育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专业领域与统战领域的关系

因长期以来高校学科分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统战学专业,目前各省级社院教师队伍均非“科班出身”,且教师专业构成较为单一,一般是历史学、政治学等。因此,省级社院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优化队伍结构以及处理好教师所学专业与统战学之间的关系。

统战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与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法学、宗教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有着交叉、渗透的关系。因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处理教师专业领域与统战领域关系的首要措施就是在引进教师时把好关,要依据学院的实际从统战学相关学科中选择招聘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充实教学队伍,优化专业结构。其次,从省级社院教师成长的经验来看,应积极鼓励教师从自身熟悉的专业领域着手,找到自身专业领域与统战领域的衔接点作为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开设相关专题课和开展科研,能较快地从自身专业领域进入统战领域。如经济学专业教师可以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衔接点,社会学专业教师可以提案调研写作作为衔接点,法学专业教师可以民主监督作为衔接点,等等。再次,应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多样化优势,以专题课和统战理论课题为抓手培养教学科研团队。如统战科研课题可由有经验的老教师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将多学科专业教师纳为课题组成员,从各教师专业角度寻找统战理论的创新点,往往能提高课题的中标率;第四,对于个别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仍无法找到专业领域与统战领域衔接点的教师,省级社院应建立和完善转岗与退出机制,解决过去“干不好的出不去”的问题,让其向行政管理岗位或其他单位流动,从而真正优化省级社院教师队伍结构和提升教学科研整体水平。

五、职称评定与岗位聘任的关系

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是关系省级社院教师队伍稳定和师资素质能力提升的大事,社院对统一战线成员开展教育培训走的是一条“高层次、有特色、正规化”的办学之路。“高层次”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队伍。从省级社院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省级社院教学科研人员所占比例都低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中“占职工总数三分之一”的规定。目前大部分省级社院高级职称的评定是挂靠在同级党校,社院系统没有自己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因社院专职教师少且要负担较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其教学科研成果与同级党校的专职教师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往往需要多次参评才能评上副教授;评教授的条件更苛刻、比例更小,社院教师能评上教授的凤毛麟角。这十分不利于省级社院教师队伍的稳定,部分教师要么以评上副教授为终点,要么申请转为参公管理岗位。此外,岗位聘任也是影响教师队伍稳定的问题。目前社院与高校、党校一样都实行评聘分离的聘任制。教师编制中高级岗位特别是教授岗位比例较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师评职称的积极性。

省级社院处理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的问题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省级社院争取上级支持,批准设置突出社院特色、体现办学自主性的社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二是在设立省级社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条件不成熟时,省级社院可以委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职称高级评审委员会进行高级职称评定,也能较好地体现社院教学科研特色;三是省级社院多向组织部门、编制部门反映社院特殊情况,争取按社院教职工总数确定高级职称数量,从源头上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四是在现有编制下,各省级社院应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岗位聘任办法,把岗位聘任作为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手段,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六、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关系

专兼结合是社院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解决社院师资队伍结构单一、满足学员多样需求的重要措施,是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不求所有、但为所用,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聘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1]。社会主义学院同样应该如此。早在2003年颁发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第四十条就明确规定:“教师队伍实行专兼结合。社会主义学院要有一支与教学、科研任务相适应的、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根据需要聘请党政领导、民主党派领导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6]因此,省级社院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专兼职教师的数量问题。在《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出台前,省级社院存在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如在2001年,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在对全国31所省级社院做调查时发现,省级社院专职教师平均不足7人,占编制数的13%左右[7]。近年来,各省级社院普遍加大了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均引入了一些学历较高的年轻教师,但专职教师比例仍然偏低,个别社院仍只有2—3名专职教师。建议各省级社院专职教师人数至少应在10人以上,专兼职比例达到基本均衡。其次,要处理好专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分工问题。专职教师以承担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外等五大统战领域以及中华文化方面的基础课程为主,兼职教师以承担世界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形势、非统战专业等课程为主。一般培训班专职教师课程比例要占到50%以上。再次,要建立合理的专兼职教师评价机制。兼职教师均属优中选优的遴选人才,或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干部,或是某个领域的知名专家,或是先进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授课普遍得到学员较高的评价。专职教师承担的是统战基础理论课程,理论性较强,相对缺少实践经验,授课评价往往低于兼职教师。因此,在对专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分开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动态评价。第四,省级社院要尽量搭建专兼职教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平台,在互动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七、宽松环境与淘汰机制的关系

为教师成长创造宽松环境与完善考核淘汰机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虽然统战学科尚未真正建立,但社院教师从事的统战理论教学与研究仍属于学术研究,需要一个崇尚学术、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同时,社院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聘任制必须有考核晋升淘汰机制才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宽松环境和淘汰机制其实并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两者关系处理得好往往能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良禽择木而栖”。省级社院为教师发挥才智、健康成长营造宽松环境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在办公居住条件、科研条件、学术研讨交流、工资报酬、教学科研奖励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保障,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保障教师能以更好的心态和精力投入社院工作。软环境是指社院在人际关系、学术氛围、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形成一种尊重教师、尊重人才、知人善任的良好氛围,让教师成为社院最令人羡慕的岗位。软环境的建设需要制度作保障,因此,省级社院应加强学院正规化、制度化建设,建立一套从引进、培养、管理、晋升、退出等方面完整的健康的教师成长机制。考核淘汰机制看似与营造宽松环境相矛盾,实则是营造宽松环境的保障机制之一。正如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的,要改变“能干的引不进,干不好的出不去,拔尖的留不住”的现象,“要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办法,推行教师竞争竞聘上岗,探索建立岗位等级、工作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机制”[1]。也就是说,省级社院要引入竞争淘汰和人才多向流动机制,通过考核将不能胜任、不安心、不适合做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清理出教师队伍,通过营造宽松氛围将优秀人才引进来,实现多向交流,真正做到优秀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不合格的教师出得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省级社院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真正构建起一支既胜任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又能在统战理论研究上有较深造诣和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 2016(9).

[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央社院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首批统战学研究生[EB/OL](.2015-10-10)[2016-07 -18].http://ex.cssn.cn/dzyx/dzyx_yxyw/201510/ t20151010_2488479.shtml.

[3]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学习问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78.

[4]中共中央统战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112.

[5]傅强.网络时代生活智慧生文妙语[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85.

[6]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EB/OL](.2003-11-27)[2016-07-18].http://baike.so.com/doc/4348173-4553331.html.

[7]崔德庆,黄晓虹.关于省级社院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2).

10.3969/j.issn.1009-0339.2016.05.022

G724;D613

A

1009-0339(2016)05-0104-05

2016-09-07

刘菊香,女,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参政党理论建设。

猜你喜欢

社院教学科研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云南社院举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新时代社院学报新作为新境界云南社院召开学报工作座谈会
大数据环境下全国社院学报集群化发展探究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全国社院图书馆馆员素质分析与对策建议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