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中“化人”的新解

2016-03-16黄江泉刘濯滟李海涛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进程城镇城镇化

黄江泉,刘濯滟,李海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城镇化中“化人”的新解

黄江泉,刘濯滟,李海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人的城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就是如何“化人”。本文在综合其他学者对化人的理解基础上指出:要真正实现城镇化的“化人”,城镇必须有充足的吸纳能力与融合能力,让外来农民工不管是在制度保障方面,还是心理归属等方面都能真正融入城市。

人的城镇化;吸纳;融化

一、引言

城镇化是现今我国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课题,涵盖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姚士谋等,201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当然也出现一些经验上的问题,针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中国政府适时的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理念。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报告指出“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既人的城镇化,这是一种区别于过去以“物”为中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化人”,是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造就新的适应城市文明发展的新人,是人的革命,是人的观念和行动的革命”(晓宇,201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以人为本”思想已越来越占据主流,所以,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才是真正的城镇化(王雪琴等,2015)。

为了对城镇化中“化人”一词进行解读,本文首先将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说明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为什么是“人”,而新型城镇化既人的城镇化。然后通过借鉴其他学者对“人的城镇化”所阐述的观点,分别对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吸纳人、融合人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了解“化人”在城镇化进程中重要性,并且指出城镇化是要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目标。

二、城镇化中的核心——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一词是由我国学者创造的,党的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许多学者把城镇化定义为: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迁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历史进程。方辉振把这种历史进程的表现分为两点:第一个表现是人的地理位置的迁移和职业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第二个表现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数量增多与城镇规模的扩大,此外还有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与集约化程度的提升(方辉振等,2015)。综合这些表现,他认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的城镇化”。刘后平从农民的权利角度出发,认为“人的城镇化”是要适合、宜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是“摊大饼”和“造新城”,要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城镇市民,与城镇人口享受同等的权益,让农民在城镇中找到一种家的归属感(刘后平等,2015)。刘嘉汉以发展权为核心指出:“人的城镇化”不同于之前过分强调城镇人口比重的城镇化,这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开放城乡要素流动,均化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坚持在地区范围内完成大中小城市与农村共同兴旺与协调发展,让城乡居民在致富道路上机会均等,逐步化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致富(刘嘉汉等,2011)。丁红玲则认为“人的城镇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聚集过程,是人口追求和谐、共享幸福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消除城乡分化、贫富两极分化、促进共同福祉。在这一进程中“化人”即人的城镇化之根本,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所以要借力于教育环境对农民实施长期的熏陶与感染,才能让农民“重生”,从价值观、人生观到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以及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彻底改变,如此才能形成真正的人的城镇化(丁红玲,2013)。总之,城镇化内涵最为显著的转变就在于,过去从单纯追求城市人口规模与区域空间扩张的发展模式,转换到以人的城镇化的质量为核心,关注人口向城市迁移过程中“市民化”的有效实现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等获得(郅庭瑾,2015)。

三、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吸纳

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当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从城乡结构数据看,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0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为54.77%。然而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在7亿多城镇常住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享受不到城镇“待遇”、没有城镇户口的农民工,产城融合松散,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马志刚等,2014)。“人口城镇化滞后”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吸纳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正如李克强总理讲得,要把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做(李克强,2012)。从以往学者们的研究来看,完善户籍制度、优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吸纳主要影响因素,除了这些因素外,笔者认为要做到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吸纳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法治城镇的建设

所谓法制城镇是指城镇化进程中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城镇化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例如,产业规模和劳动分工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多元化的发展对于新思想和新观点的产生有着很大影响等。但城镇化进程中也伴随着犯罪问题。所以,城镇化的建设一定要与法治化建设同步。一要加大对城镇居民的法律教育;二要逐步完善有关城镇的法律制度;三要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城镇才会更加安定繁荣,外来人员才会更安心的生活在这里。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产业是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动力,没有产业的存在,城镇化就是空壳化,而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所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未来我国城镇类型应当以现代农业型城镇为主。我们都知道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是主体,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起到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还有助于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农民工住房保障

农民工住房保障是城镇化进程中对人“吸纳”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城市中,农民工对住有所居充满期待;买得起房,租得起好房是农民工的心愿。如今却因高房价、低收入以及政策限制等因素所导致的住房保障缺失而可能成为一种奢望。在一定程度上,农民工住房保障的缺失已经形成城市对农民工吸纳的“短板”。2015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中提出“鼓励开发商降房价”和“帮农民在城市买房定居”。因此,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加快推进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吸纳,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农民工自身意愿

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吸纳除了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影响与农民工住房保障外,还有提高农民工留在务工城市的意愿和能力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洪名勇等,2015)。而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出现消减农民工意愿的情况:如生活成本问题、生活方式问题以及农民自身的土地情节等问题,这将会造成新的城乡关系紧张和冲突(刘后平等,2015),这是十分不利于人的城镇化发展的。农民工意愿主要是他们自身对是否留在城市务工的主观态度问题,因此,转变农民工自身意愿将有助于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有效“吸纳”。

四、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融化

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对人的融化,就必须从市民的内心感受出发去分析问题,“人的城镇化”并不是简单的追求高GDP,而是要解决市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既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任远,2014)。

(一)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要做到对人的融化,就必须要做到符合人性发展的人的城镇化,一是使人的主体性和自主创造力在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其中,农民的问题是人的城镇化的根本问题,在人的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农民的发展权,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人文关怀,提供农民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农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刘士欣,2014);二是防止城镇化中“物理迁移”与“心理滞后”的出现,人的现实感受和微妙情感在推动人的城镇化过程中特别重要;三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人的真正需求在不同阶段会是不同的(刘晋伟,2013)。

(二)解决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教育问题

外来人真正融入到城镇中来,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人的城镇化关键在教育(陈锋正,2014)。一方面,要增强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对人的融化除了要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树立城市意识之外,还要增强城市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在如今“人口红利”逐渐瓦解的情况下,更要提高城市劳动者的素质。而高职教育大有可为,它的办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来永宝,2013)。通过教育可以让农民工兄弟学习到更多技能,使其在城镇化过程中有自己得心应手的一技之长,这样有助于快速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使其真正的融入到城镇化进程中。此外,社区培养作为一种开放性、覆盖性等的人文气息浓郁的培养类型,与社区居民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人的城镇化培养的良好氛围,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丁红玲,2013)。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度,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有更好的城市化教育。随着城镇化进程中的外来人员作为一类新市民融入到城市中来后,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自然也是要关注并解决的,然而当下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现行的法规政策及设施已难以完全应付日趋复杂的新市民子女受教育问题(李小萍,2014)。因此,解决好新市民子女的平等义务教育问题是人的城镇化进程中又一重要议题。

(三)完善针对农民工的政府政策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对人的融化还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职能作用。户籍制度的管理、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问题等是城镇化问题的主要政策成因,通过必要的经济手段,科学合理布局和规划城镇体系、改革农民工市民化的有关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牵引力,这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发展的有力保障(王双群,2014)。

总之,“人是城镇的本质,人建造了城镇,城镇因人而发展,城镇是由人之间的文化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复杂系统,人是支撑整个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人是城镇和城镇化的主体和核心,”而城镇化最终需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叶华靓,2013)。

五、结语

从当前对城镇化的研究文献来看,由于研究角度是多维性,对城镇化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概述。但是对新型城镇化的界定有一个重要的基本认识,既体现了“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而人的城镇化关键是“化人”,本文是对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吸纳人、如何融化人进行的理论性研究。人的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吸纳是要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机制,以及由其而导致的城乡户籍制度问题等外,还有完善城镇化建设中的法律制度和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而对人的融化主要是改善外来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福利问题,让他们的内心真正的融入到城市中去,如完善农民工的社会福利、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难题和真正照顾到农民工内心归属感及幸福感等。人的城镇化进程就是要将传统的城镇化中以“物”为主的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思想,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1]姚士谋,张艳会,陆大道,余成.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几个关键问题[J].城市观察,2013(5).

[2]晓宇.城镇化“化人”最重要[J].经济研究参考,2013(18):31.

[3]王雪琴,武毅英.从“人的城镇化”视域看职业教育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5(03):98-102.

[4]方辉振,黄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是实现人的城镇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04):63-68.

[5]刘后平,邓霞,韩明月.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意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4+17.

[6]刘嘉汉,罗蓉.以发展权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J].经济学家,2011(5).

[7]丁红玲.社区教育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职教论坛, 2013(33):50-52.

[8]郅庭瑾.人的城镇化:教育何为[J].人民教育,2015(09):36-39.

[9]执笔,马志刚.释放“人的城镇化”内需潜力[N].经济日报, 2014-03-20005.

[10]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4.

[11]洪名勇,钱龙.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留城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56-61+68.

[12]任远.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34-139.

[13]刘士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发展权问题探究——以河南省为例[J].学习论坛,2014(02):34-37.

[14]刘晋祎.基于哲学的视角探析“人的城镇化”的建构与路径[J].新疆社会科学,2013(04):15-19.

[15]陈锋正.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14,06:25-28.

[16]来永宝.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3(30):24-26.

[17]李小萍.新市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64-168.

[18]叶华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3(05):51-53.

The New Solution Urbanization of People

HUANGJiang-quan,LIUZhuo-yan,LI Hai-tao
(Business school,Central South ForestryUniversityof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

People’s urbanization is a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with people as the center,while the key to achiev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is howto change people.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other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peopl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truly realize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eople,the town must have adequate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integration capabilities to let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can adapt to the city in such aspects as the system guarantee, psychologyaffiliation,etc.

people urbanization,absorption,melting

F299.2

A

1671-5004(2016)04-0019-03

2016-2-25

国家社科基金“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民工城镇落户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BSH03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大学生创办村镇微型企业支持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XJK012BJC011)

黄江泉(1972-),男,湖南新邵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三农问题及农民工人力资本开发。

刘濯滟(1989-),男,湖南郴州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

李海涛(1990-),男,湖南长沙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

猜你喜欢

进程城镇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家乡的城镇化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