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及差异化竞争战略

2016-03-16王文涛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需求侧差异化供给侧

□文/王文涛 彭 珊(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及差异化竞争战略

□文/王文涛彭珊
(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提要]大豆是我国四大主粮之一,贸易开放程度高,受到的国际冲击最严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大豆产业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分析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政策中的地位演变,接着分析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要与需求侧改革配套,最后提出需求侧改革的核心战略是差异化竞争战略,并分析差异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供给侧;需求侧;大豆;差异化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3日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但是自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国际冲击,大豆产业处于全面危机之中。为此,2008年起国家对东北大豆主区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2014年又改临时收储政策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但是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际冲击日益严重。解决国产大豆的问题,学者们提出要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潘文华、许世卫,2014;徐雪高,2015)。但是,中国的大豆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国内企业与跨国粮商间的竞争、本国农民与外国农民的竞争,更是政府间的竞争、协会间的竞争,是各国主体协同能力的竞争,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2015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2016年两会期间农业部长明确提出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增加大豆,这为大豆差异化竞争战略从国家层面实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分析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政策中的地位演变,接着分析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要与需求侧改革配套,最后提出了需求侧改革的核心战略是差异化竞争战略,并分析差异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政策中的地位演变

(一)2008年前:调减大豆生产。长期以来,“谁来养活中国”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面临着水土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增长缓慢,以及人口与收入提高、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双重矛盾。因此,政府工作的重心,一直以提高粮食总产量,满足消费的需要为第一要务。要提高粮食总产量,就要必须提高玉米、小麦、稻谷等高产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减少大豆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而要满足消费的需要,就必须提高大豆的进口量。1996年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生产量渐渐减少,进口量逐渐攀升,谷物产量逐渐增加,较好地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大豆进口量增加更快,2003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超过生产量,并超过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就与粮食的种植结构调整,即高产谷物替代低产大豆的生产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大豆进口在执行调剂供求缺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开始显现。我国大豆虽然产量减少,但是受国外低价进口大豆冲击下,也出现了卖难现象。

(二)2008年起:增加大豆生产。2008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一方面国际上出现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此次粮食危机不是生产不足的危机,而是价格危机;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首次恢复到1998年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再次出现了卖难现象,不仅是大豆而且玉米等谷物也出现了卖难现象。为此,2008年起国家开始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启动大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同时国家明确指出要连年提高收购价格来保障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刺激粮食生产。2010年我国玉米由原来的净出口转为净进口,进口增长速度快,而且没有关税配额的高粱、DDGS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增加更快。2014年我国首次出现了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现象。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6.2亿吨,进口量高达1.3亿吨,其中谷物进口3,271.5万吨,大豆进口8,169万吨,而谷物库存很高,仅玉米一项,最新统计数据库存达2.5亿吨。因此,贸易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渐渐发生了变化,国家刺激粮食产量的政策导向也开始发生变化。2013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首提适度进口,并强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14年我国试点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以应对国际市场冲击,但是政策执行结果是,国内外大豆价差有所缩小,但是仍然很大,而且产量没有预想的增长,2014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比2013年仅增加9,000公顷,2015年播种面积又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村结构性改革思路,2016年两会期间农业部韩长赋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重点抓三件事:增加大豆、调减玉米、提升牛奶,即通过轮作等方式,来增加大豆的播种面积,减少玉米的播种面积,从而实现增加大豆产量和调减玉米产量的目的。

可见,2008年起大豆政策从临时收储政策,到目标价格政策,再到供给侧改革中明确提出“增加大豆”,国家对大豆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大豆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悄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与需求侧改革相配套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的重点是农产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通过加快粮食加工转化消化库存;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多了、少了”的粮食结构性失衡问题。多了,是指中国连续12年粮食增产,尤其是玉米生产增长快,玉米取代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产量大、库存很大,2015年玉米产量2.25亿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6%。少了,是指中国粮食还需要大量进口,特别是大豆生产量少、进口量大,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其自给率跌至12%。因此,通过结构调整,可以有效解决总量基本供给平衡与结构性失衡的矛盾。而降低成本,也有利于提高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进口冲击问题。

但是,要真正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还需要需求侧措施配套。解决大豆增产之后的市场需求问题。正如国家发改委伍绍史所讲,要正确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要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有效发挥需求对生产的引领导作用。目前,我国国产大豆虽然产量少,但是市场需求也不足,销售困难,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扩产之后的市场销售问题会更为严重。

当前,我国国产大豆产业面临全面危机,不仅国外低价大豆冲击市场严重,而且跨国粮商垄断了大豆的贸易、加工、流通,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即使是作为传统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也成为进口大豆的主销区。如果需求侧改革不能配套,不能有效扩大国产大豆需求,即使国内大豆需求量大,那也只能通过进口大豆来满足,而目前由于汇率等问题,进口大豆还是具有强烈的竞争优势。我国当前提出的降低成本的措施,是否会形成良好的政策效果,达到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还不得而知。

三、需求侧改革核心是大豆差异化营销战略

(一)大豆实行差异化营销战略的依据。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实质是两种产品、两个市场,事实上有差异化。从产品方面来看,国产大豆是天然大豆,进口大豆为转基因大豆。从市场方面来看,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市场也不相同。国产大豆既可以用于食品蛋白市场,如制作豆奶、蛋白粉、豆腐等,又可以用于油脂加工,其豆粕可作饲料;而进口转基因大豆不能用于豆制品市场,只能用于油脂加工,其豆粕只能用于饲料原料。目前的事实是,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化,但是差异化不彻底。作为蛋白质市场,基本上是由国产大豆占领,但是其市场需求量有限,同时存在监管难等原因,进口转基因大豆也事实上通过掺兑进入豆制品加工市场,掺兑量据估计每年大约有200~300万吨;豆油实行了一定的差异化,即根据国家规定,企业销售转基因豆油要进行标识,但是由于油脂加工流通市场基本由跨国粮商垄断,国产大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市场上难以见到国产大豆油的影子,即使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的市场也基本由转基因豆油占领。同时,作为饲料豆粕,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没有区分。因此,一方面由于大豆用于蛋白质市场价格高,拉动国产大豆市场价格提高;另一方面进口大豆粕与国产大豆粕没有实行差异化,而国产豆油与进口豆油虽然实行了差异化,但是差异化在市场上体现不大,用高价的国产大豆进行油脂加工,企业利润低,没有竞争优势,所以市场需求量不大。可见,国产大豆需求量不高的原因在于,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化,但是差异化不彻底。国产大豆要扩大市场需求,必须走彻底的差异化道路。

(二)大豆差异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1、政府要支持大豆知识科普宣传。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是两种不同的产品,这是实行差异化战略的基础。国产大豆仍然是依靠传统育种技术生产,其安全性毋庸置疑;但是进口大豆是转基因大豆,其采用分子育种技术,遗传物质转入了外源基因,长期食用有安全风险问题,目前存在着不同的争论。支持派认为,转基因产品与传统产品没有差别,如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提出了实质性等同的概念;反对派认为,食用转基因产品会存在风险,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水平。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对于转基因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没有听说过转基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食用转基因产品,也不知道对于转基因产品还有争论。因此,国家可以宣传正反两派观点,即进行大豆知识科普宣传,让消费者有知情权,这是扩大国产大事需求量的基础条件。

2、规制跨国粮商的市场垄断势力。目前,跨国粮商凭借其在国际贸易、资金、规模、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垄断了我国油脂的加工和流通,并且具有很强的市场价格控制能力。而国产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已节节败退,目前仅集中在黑龙江省等主产区,开工率严重不足,甚至低于10%,这导致市场上难觅国产大豆油的影子,消费者事实上失去了选择国产豆油的权利。跨国粮商已经实行了全产业链战略,不仅加工转基因大豆,也加工国产大豆。如果跨国粮商的战略是扩大进口大豆来加工油脂,并采取压低国产大豆油脂价格的不正当行为,国产大豆油脂企业必然难以生存,加工量必然不足,国产大豆市场需求量必然难以提升。所以,政府必须规制跨国粮商的市场垄断势力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国产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国产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的正常开工生产,让国产大豆油脂真正投放市场,使消费者获得基本的选择权,这是扩大国产大豆需求量的必要条件。

3、大豆产品要实行全面的差异化。第一,国家要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防止转基因大豆流入豆制品加工市场;第二,对大豆油要进行严格控制标识,同时对于大豆油脂加工工艺也可以实行差异化,倡导传统的低温压榨工艺,而非目前常见的浸出法高温精炼技术;第三,国产豆粕用于饲料,也可以实行一定的差异化。如鼓励养殖企业用国产豆粕作为饲料配方,但是其产品宣传上也要突出强调饲料来源的差异性。同时,也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在营销渠道方面实行差异化。

4、政府、协会、企业、农户要建立协同组织。大豆产业的竞争是国际竞争,发达国家为扩大本国大豆占领国外市场,建立了政府、金融资本、协会、企业、农户之间的协同组织,具有相当强的竞争能力。因此,我国大豆要恢复本国的市场占有率,必然面临着外部激烈的竞争,为此也必须建立政府、协会、企业、农户间的协同组织。这要求,一方面要界定协同组织各级主体的责任,政府、协会、企业、农户的责任。如政府要创造有利于国产大豆发展的环境,并出资帮助宣传和协助开拓本国大豆市场,从原来的生产导向改为营销导向。大豆协会,作为代表国产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和农户的组织,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和市场开发;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级主体之间的联系,并各司其职。当前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各级主体信息交流的平台,这是加强各主体交流的基础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潘文华,许世卫.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与差异化发展战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4.2.

[2]徐雪高,沈贵银.关于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状况的若干判断及差异化战略[J].经济纵横,2015.12.

[3]农业供给侧改革:抓“玉米、大豆、牛奶”三件事[N].深圳特区报,2016.3.8.

[4]农业也要去库存和供给侧改革[J].黑龙江粮食,2016.1.

[5]陈锡文.中国粮食产量“多”“少”并存[EB/OL].http://business.sohu. com/20160306/n439556028.shtml.

[6]徐绍史.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 chinagrain.gov.cn/n316987/n877221/n877231/c884279/content.html.

[7]王小语.积极科学研究慎重进口推广转基因大豆[J].黑龙江粮食,2015.3.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粮食供求紧平衡研究”(编号:13YJA790118);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粮食目标价格补贴效应与政策研究”(编号:14A049)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需求侧差异化供给侧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