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WOT视角下案例教学在国贸专业的应用

2016-03-16王珍珍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案例教学

王 琼,王珍珍

(1.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清350300;2.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SWOT视角下案例教学在国贸专业的应用

王琼1,王珍珍2

(1.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清350300;2.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开展案例教学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借助SWOT分析法从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遇及威胁四个角度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SWOT;案例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案例教学在国贸专业课程中的适用性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所研发出的独特课堂案例型式的教学方法。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课前对案例的主动学习和课堂上的讨论,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了思考能力。随着案例教学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纷纷引入案例教学法,虽然还处在摸索阶段,但其优越性已经显现。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应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为在校学生找到一条获得国际贸易业务经验的便捷路径,有极大的适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必须重视案例教学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用性强,其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实际操作技能,能在外贸企业、涉外经贸部门及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但国内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信息系统显示,许多学生存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缺乏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授课教师除了采取传统的“结构式课堂教学”,还需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引入能力培养效果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案例教学法正是轻理论体系、重方法策略,轻教师传授、重学生参与的双主体互动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世界上许多大学都将案例教学视为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根据哈佛商学院的统计结果,实践性教学在经管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学生成为优秀专业人才的时间缩短 1-2 年。

另一方面,许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除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经管类基础课程之外,还有很多专业核心及特色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经贸英语》、《国际商法》等,这些课程都是开放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专业特色课程基本多数安排在培养计划中后段开始学习,这个时间段学生已经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还较差,而案例教学特别有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这在国外大学经管类课程教学中已经得到验证。案例教学能够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与技能,成为能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外贸人。

二、国贸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SWOT分析

20世纪50年代以来,SWOT分析方法经过多人的发展成为一个用于企业营销战略分析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将企业所处的环境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指的是“S”(Strengths 优势)和 “W”(Weaknesses 劣势),外部因素指的是“O”(Opportunities 机会)和“ T”(Threats威胁)。笔者借助这种思路来分析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应用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一步思考如何依靠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利用外部机会、回避外部威胁,从中找出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一)案例教学自身的优势

1.加深理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多数综合性很强,理论部分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而涉及实践部分的内容由于学生缺少社会工作经验,所以也显得比较难懂。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角色定位是单向地接受教师的信息,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的作用有限。而案例教学法是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下发给学生思考,并在课堂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促进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思维碰撞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系列的能力。以《国际结算》课程为例,在讲授“信用证项下的风险与防范”内容时,针对“软条款”这一抽象的概念,通过分析“出口方忽视软条款受损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开放式讨论环境中,教师可以由浅及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之中。

2.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非常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能动作用,主动吸收和消化知识,最终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授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能动性无法得到较大的发挥,创造力无法得到充分的施展。而案例教学中,面对现实案例学生需要鼓起勇气,运用一切手段,凭借智慧来决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以《国际商法》课程为例,多数是深奥、抽象的法律条文,内容晦涩难懂,容易使人丧失学习兴趣。若运用案例教学,分析现实中某一具体国际商事案例,将学生分为几组,分别代表几方利益展开“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思辨意识,锻炼沟通表达能力。思辨及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采用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非常有限。而案例教学的组织讨论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表达各自的观点。这种讨论可以是个人发言形式或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学生首先提高自身思辨意识,在多个层面分析问题,同时注重分析的条理性。随后对所做出的分析进行解释和论证,表达力求做到层次分明、清楚准确、明白有力。以《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为例,在讲授“黑箱理论”内容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商务谈判的整个过程进行演练和模拟。分组讨论具体案例(如“中国某公司与德国某公司谈判技术转让费”),在思考研讨、内部协商、外部谈判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白箱、灰箱和黑箱”三者所代表的系统和区域,并培养起良好的思辨和沟通表达能力。

4.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课堂上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法常见的形式。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考虑到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小组人数一般10人以下比较合适。案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来评定成绩,因此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要求高。在小组的内部讨论中,组员之间需要充分交流意见,在协作中构建优秀团队。在小组的对外竞争中,小组成员能够求同存异以展现团队风采。案例教学不存在传统教学中的标准答案,而是要将学生引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每一个现实营销案例都积聚了团队的合作和创新力。在讲授“国际促销策略”内容时,可以设定一具体情境,让学生分组撰写促销策划案,并进行组间评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力的目的。

5.促进教师理论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任务就是课前备课及课上讲授,无论是哪个环节教师都是围绕着课本上已有的内容展开教学,教师只需将这些内容弄懂就可以。但是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收集案例环节,教师需要广泛猎取案例材料,并结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对案例筛选、编制;在分组讨论环节,教师须根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分组,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应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引导课堂走势,巧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点评环节,教师须发挥其深厚的“功力”,化身学识渊博、激情四射的演说家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可见采用案例法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案例教学自身的劣势

1.案例教学法需要占用较多的课时。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各门课程的总学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计划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讲授课程内容,按照一般上课进度,总学时数扣除课程基本内容的讲解之后,剩余的课时数较少。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传授,案例教学法则是在基础内容的讲解之外,通过组织案例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见对同一内容的讲解,案例教学法需要更多的课时。所以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从原来的课堂讲授中额外分离出部分学时,组织案例讨论,这对于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可能形成学生两级分化。案例教学法虽然有许多的优点,但并不是普遍适用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因为全班学生性格、学习基础、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性格外向、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总是有很多表现的机会,但是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多数时候保持沉默,久而久之班级可能形成两极分化。而敢于大胆表述观点的同学一般占比较少,这样案例教学的课程上,只有少部分同学可以从中真正得到学习能力的锻炼。

3.对学生、教师能力要求高。案例教学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需要教师强大的能力,也需要学生的努力配合。因此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对教师、学生的要求都提高了。教师的有效组织是案例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师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同时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在寻找案例、设问、分组、指导发言和暗示等环节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对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也提出了挑战,要求学生摒弃传统学习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三)开展案例教学面临的有利环境

1.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系统改变了传统“粉笔与黑板”式教学条件,教师通过操作投影、展台、计算机等电教设备,有效地运用文字、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媒体,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和丰富。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化教学的必备硬件,不仅适合于常规课题讲授,而且也适合于进行案例教学。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高效能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大大增加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增强学生对教学案例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许多现实经济、法律案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录像等形式展现给学生,案例讨论中学生可以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论据,使得案例教学事半功倍。

2. 校校、校企合作深入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很多高校都对外寻求合作。一方面,目前高校均开展各类兄弟院校间的合作交流项目。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院校之间在专业建设、师资及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可以开展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校合作有利于高校间在案例教学方面展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正积极寻找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机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包括外贸公司、银行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学校与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有利于在校大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有利于案例教学中现实案例的收集整理与案例的讨论评价,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

3.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作为建设目标之一。中央财政专项支持“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而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方面有其独特性。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建设方向为案例教学法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开展案例教学法面临的限制因素

1.案例资源不足。案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案例资源不足已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案例教学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案例数量少。因为缺乏稳定的案例来源,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是过往累积的,可选择空间很小。二是,案例总体质量不高,存在各种问题。或是篇幅短小,不适于开展讨论式案例教学;或是简单事例汇编,缺乏可挖掘的价值。三是,教学案例缺乏专业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门课程虽自成体系,但相互间多有交叉,内容前后呼应。但现有教学案例缺少层次性、递进性和系统性,限制案例教学的发挥空间。

2.师资力量有限。师资力量有限也是限制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同时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但国内多数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缺少外贸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对案例无法进行深入点评,从而影响对学生的引导效果。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在案例教学方面鲜有专项经费投入,少有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案例教学研究工作。另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多采用大班教学,授课人数动辄大几十人,师生比不协调,这也为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带来了挑战。

3.传统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对待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受限。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辩论和自我表现。但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在课堂上教师是近似解说员的角色,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以被动接受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未来仍是主流的教学方法。在面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时候,很多学生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不高,师生的意见无法得到充分的交流。同时不同于西方推崇民主、自由的低背景文化,我国属于高背景文化国家,多数学生个性较内向,这些因素都使案例教学法推行受阻。

三、提高国贸专业案例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对案例教学的组织管理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情况及社会文化环境,高校教学适合实行传统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的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促进案例教学规范化发展,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案例教学的组织管理是重要前提,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管理是其中关键所在。一方面,针对高低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情况,案例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低年级学生刚刚入门,专业基础薄弱,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时候适合采用引导性案例教学法,原理讲授为主,案例解说为辅。而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量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在讲授专业特色课程时可以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把案例教学纳入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在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尤其加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实务》等开放性专业核心、特色课程中的应用。此外,学校应加大案例教学经费投入,为案例教学提供支持。

(二)完善学生、教师考核制度

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须建立引导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学生主动实践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师,学校应在年度考核中给予一定的倾斜,并在薪酬方面给予其适当的奖励,作为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经费支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期末考核中应根据能力本位要求及课程项目任务,设计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标准,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考试形式,采用包含平时作业、案例讨论、理论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适当降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提高案例学习成绩比重,以此促使学生重视案例学习,从而提高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尽快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一是,学校内部要对专业任课教师进行系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培训,以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由于教师自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实践,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应多考虑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二是,通过校校合作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到有先进案例教学经验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三是,通过校企合作或是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建教师产学研践习基地,定期选派任课教师到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贸公司、银行等单位挂职锻炼,“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提高教师胜任案例教学的水平。

(四)加大投入,建立教学案例库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多是教师通过相关书籍及网络查阅到的,信息较为过时,因此建立高质量教学案例库是当务之急。首先,教师应拓宽案例来源渠道,如从新闻、报刊杂志、外校或企业直接获取案例。其中从外校或企业直接获取的案例特别具有针对性及适用性。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教师可借此机会编著国贸案例,并邀请企业家参与设计案例。同时还可以通过世界主要案例传播中心引入国外高校合适的案例,如哈佛商学院和加拿大的IVEY商学院每年向全球提供不断更新的案例。其次,要重视所搜集案例的丰富性,以提高案例库整体质量。案例库内不仅有按照不同的课程或主题归档的案例,同时还有能整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案例。

(五)开展多种活动,让案例教学在课外延伸

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易被定向化,参与案例讨论的创造力及积极性受限。另外,由于教学时数有限,有必要通过某些方式将案例教学延伸到课外,培育出有利于学生展开实践学习的大环境。一是成立网上案例讨论区。利用校园网建立课外师生沟通渠道,便于学生在课后继续案例交流与讨论。二是成立社会实践社团。由任课老师组织团队,寻找社会实践机会,拓展视野。三是开展案例分析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不仅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教师也能检验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以上活动作为课堂案例教学的有益补充,使学生的学习与提高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使案例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6.

[2]杨洁,孙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式[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72-74.

[3]张应武,刘素君.案例教学与经济管理学科本科教育的融合[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1):58-60.

[4]彭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菏泽学院学报,2013,35(1):128-131.

(责任编辑:王佩)

The Application of Case-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WOT

WANG Qiong1, WANG Zhen-zhe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qing Fujian 350300,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China)

Abstract:Developing case-teaching is the need of training senior applied talents and adapting to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aking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as example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ase teaching from four perspectives of in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based on SWOT analysis method. Finally it gives suggestions of raising the level of case-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ubjects.

Key words:SWOT; case teaching;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major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琼(1983-),女,福建福清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王珍珍(1982-),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硕导,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福建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福建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FJJKCGZ14-014)

收稿日期:2015-09-17

文章编号:1673-2103(2016)01-0134-05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案例教学
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校政企多向嵌入合作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当前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