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新晋本科学校信息化建设刍议

2016-03-16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互联网+互联网

姚 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互联网+”时代新晋本科学校信息化建设刍议

姚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引领教育的大变革。当前新晋本科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应从制定规划、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互联网+”;新晋本科学校;信息化校园;教育信息化

一、新晋本科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主要包含网络架构、资源数据、应用系统和信息化人才等方面的建设,就是在教育教学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有不少学校通过合并、升格、独立学院改民办等方式步入普通本科学校的行列。据统计,仅1999-2013年五年间,我国就新增本科学校308所。与老牌本科学校相比,多数新晋本科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度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安排部署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升到了新高度。可以预见,未来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将紧紧依靠互联网开展。如何以此为契机,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对于新晋本科学校而言,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新晋本科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新晋本科学校都在不断加大校园网的投资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了基础网络架构的建设。但同其他办学历史较长、办学经验较丰富的本科学校相比,同信息化工作要求相比,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机构工作力度不够

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但鉴于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当1000M甚至更大端口校园网建立起来以后,部分院校对于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职能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工作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莫衷一是、甚至裹足不前。

(二)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多数新晋本科学校在升本前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大部分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在办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初步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但缺乏统一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不能互联互通,也无法共享数据,教育、办公、财务、图书馆等多个管理信息系统就好似一个个“孤岛”,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有待提高

一方面,为达到本科学校标准,新晋本科学校在升本前后投入大量的财力进行教学楼、宿舍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将看不见、摸不到的信息化建设放在次要位置,信息化建设投入偏少;且大部分已投入资金主要分布在设备购置等硬件上,不够均衡。另一方面,也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设施轻资源建设的问题,急于建成求大求全的校园网,使得一些原本可以保障运行但不先进的设备,在几乎还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被淘汰,造成了一定损失。

(四)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基础薄弱

新晋本科学校软硬件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无线网络覆盖不全面、有线网和无线网整合不到位;教学资源数字化水平低、网络资源少、应用系统数量少、使用率不高;网络管理不规范,多出口问题严重;未配套相应的安全设备,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等方面。

(五)信息化建设人员严重短缺

新晋本科学校升本后,机构扩充、人员扩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化校园建设部门还普遍存在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而且信息化的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懂教育还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院校的信息技术人员,一般需要负责本院校的电子办公、设备管理维护、技术支持、局域网服务器维护以及门户网站的管理维护等,基本涵盖了计算机应用、软硬件和网络等内容。缺乏专业人才和实际工作的冗杂,导致信息技术人员工作任务加重,不能轻装上阵,聚焦重点,制约了信息化工作水平提升。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在短期内就建成高大全的信息化校园是不现实的。为此,必须找准自身定位,“做长板、补短板”,不急于求成,更不坐享其成,探索一条脉络清晰、经济实用、科学可行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三、新晋本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具体到本科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表现为将各类应用系统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的标准整合到学校门户平台上。为此,我们要牢牢抓住“互联网+教育”这个核心,以信息设施建设为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资源和技术应用为目的,政策措施和人才培养为保障,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改进。

(一)高端布局,顶层设计

要树立战略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建设方针,认真研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明确努力方向。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所有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要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建设,对于关键性问题,要由“一把手”亲自研究、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同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构建机构常设、队伍常在、工作常抓的“大信息”格局。二要认真摸清家底。对学校现有网络运行情况,网络出口情况,有线无线网络情况,接入计算机数量,网络设备,服务器及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一一核查,整理出现有网络运行的相关文档,同时绘制完整的网络拓扑图,为网络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保障。要积极走出校门,借鉴先进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对照先进找差距、找好标杆求超越,找准普遍经验与院校自身实际的结合点和落脚点,提高信息建设理论能力。三要科学制定方案。鉴于新晋本科学校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投入,资金较为短缺,想按照规划方案一步到位建设信息化校园是有难度的。要采取“顶层规划、科学统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当前最紧迫的应用需求和分期工作目标,制定有特色的工作方案。要加强规划方案宣传,提高广大教职工对信息化的认识理解,确保方案“入脑、入心、入行”。

(二)广开渠道,引进资金

近年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网络运行商都在积极地同高校开展合作,竞争非常激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同网络运行商开展合作洽谈,努力争取优惠政策,借助外力完善网络架构,搭建信息化平台及系统。另外,也可以考虑同银行合作,利用一卡通建设方面的资金流通优势,采取银行投资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形式,通过平台整合到信息化系统中去。也可同一些企业在校园广告、维护保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探索新模式,力争实现合作共赢。合作中,应坚持原则,既不能牺牲学校的长期发展,更不能被套牢套死,应当认真地权衡利弊,加强监管,确保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性、独立性、安全性和实效性。

(三)注重应用,体现实效

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要加强各类系统的管理和推广使用力度,促进全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是应用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要增强管理意识,改变原有的“重技术、轻管理”的错误倾向。要加强沟通,资源共享,突破各自为政的旧观念,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数据支持,体现“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本”的信息化建设新理念。学校内的各项资源必须实现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认证和统一的校园平台,整合所有应用系统。在落实此项工作时,要采取分步走的办法,第一步,建设校园平台,夯实地基;第二部,依托校园平台逐步搭建各应用系统,不断增加新功能。这样既能节省后期资源整合费用,也可以有效避免一些无法整合的技术难题。

(四)培养人才,稳定队伍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对于教职人员,根据岗位和职责的不同,培训其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从教能力;对于信息化管理团队,加大与职能相关的信息管理能力提升,在思想政治上多关心,工作生活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信息化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教育、能管理的高水平复合人才。同时,加大优秀信息化人才吸引力度,建立完善实用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

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是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实现向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晋本科学校要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尤其是科学定位,协调发展,逐步打造出符合自身实际、经济实用高效的教学科研服务信息化平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2010-7-29).http://www.gov.cn/jrzg/content_1666937htm.

[2]吕遥.校园信息化建设与远程教育协同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5(9):58-59.

[3]王兰兰.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应用现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崔百宁. 对新晋本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 肇庆学院学报, 2003(6):76-79.

(责任编辑:王佩)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New Undergraduate Schools in “Internet +” Era

YAO Lei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ternet +” era coming,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 Education” has come into being.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lead to the great changes in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undergraduate school, and they should be improved in the aspects of plan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und guarantee and so on.

Key words:“Internet +”; new undergraduate schools; informatization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姚雷(1980-),男,山东巨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校园的规划和建设。

收稿日期:2015-07-25

文章编号:1673-2103(2016)01-0114-03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