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探析

2016-03-16

环球市场 2016年32期
关键词:管理手段常态主体

王 鑫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探析

王 鑫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社会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发展应该着力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为落实顶层设计构建机制,在公共管理领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针对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的困境,我们要结合时代主题为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注入新的内涵,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基于此,文章就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进行简要的分析。

公共管理;新常态;发展路径

1.新常态的理论内涵

1.1 社会新常态

第一,国家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第二,国家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公民的各项社会活动,公民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社会活动。第三,转变政府的管理观念,改善社会治理机制,对法律法规中不合理部分进行改革。

1.2 政治新常态

第一,国家在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可以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面的共同治理,达到预期的治理目标。第二,所有由国家制定的法规和制度要符合人民的意愿,要以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以人民为工作主体为目标,从而推动法治建设的民主化。第三,国家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要有权威特征,能够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强制约束,要体现法律的平等性和不可侵犯性。

1.3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对经济结构、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等进行改革,利用科技创新来促进生产力的稳定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的经济能够快速、高效、平稳发展。我国经济新常态是以健康,有效发展为主,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2.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公共管理能力和现实体系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呈现出一片良好,经济发展水平也持续着稳中有升的优良状态。目前的社会形态可以说法制相对健全、社会关系和谐、文化经济繁荣昌盛。但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接轨,国内很多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自身经营困难,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企业发展压力也困难重重。公共管理在法制化制度和民主决策程度上还是需要进一步优化主体结构。在治理能力上,要实现公共管理相关部门的能力与具体工作人员的能力共同提升。使公共管理体系能实现与各组织体系的协调配合。

2.2 公共管理手段不能满足公共管理技术要求

公共管理技术是为实现某一目标针对管理对象运用创造性知识体系生成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和治理理念的进步,现代治理在数字技术、智慧政务技术、应急管理技术、风险评估技术、科学决策技术和绩效治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各级政府都采用了现代公共管理技术进行社会治理。公共管理技术具有创新性、规范化的特点,是当代社会治理主体用于现代管理的工具,能够大大提高治理的工作效率。技术的先进已经成为客观事实,而且具备可操作性,但是,先进的管理技术并没有恰到好处地运用在公共管理方面,一些部门理念陈旧,方式僵化,没有把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的满足作为首要条件,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

2.3 治理主体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平稳、政治稳定以及文化繁荣的新时期,我国的行政生态环境与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但是目前在公共管理中仍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长远发展,比如说:公共管理治理体系中的治理主体结构仍旧有待进一步优化,治理制度缺少完整性与灵活性,法制化、民主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虽然在新阶段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都属于公共管理上的治理主体,但是治理主体存在着能力不足的情况,比如说:治理主体内部成员的素质能力相对不足,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公共管理的要求,另外,治理主体协同治理能力比较弱,各个治理主体缺乏明确的分工等,因此也可以说公共管理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仍旧无法满足社会实际发展的需求。

3.关于如何摆脱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困境的几点建议

3.1 将公共管理的治理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首先就是注重公共管理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意凝聚社会群体的力量,通过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形式,激发社会组织公共管理方面的活力,并且对社会组织的公共管理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督。通过加强社会大众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养,使公众能够自觉遵循公共管理常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3.2 创新公共管理手段

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比如说:应急管理技术、数字治理技术、智慧政务技术以及风险评估技术等为现代公共管理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应该注重现代公共管理技术的应用创新。这就需要促使政府部门不断地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并运用现代化的公共管理思维方式,科学的运用现代公共管理技术,从而促使引导公共管理管理主体自觉的改变传统的单一且僵化的现代管理手段,并创造更加新颖的现代管理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可以把公共管理技术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建立必要的联系,从而为公共管理提升公共管理效率以及创新管理手段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3 增加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比重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比重应该逐渐加大,社会组织能够有效补充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社会组织管理是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创新形态,社会组织能够督促和监督政府的办事效率,补充政府的行政空缺。新常态下,要培育社会组织更多地进行公共管理,提高社会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带动社会组织的协同管理效能。

结束语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要突破传统管理方式带来的困难,调整不适应新形势的社会治理思维和治理方法,就要促使公共管理主体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创新公共管理手段,把民生作为公共管理的重点内容,构建民主化、制度化、透明化的公共管理新局面。

[1]吴铭瑜.新时期公共管理创新与包容性人类发展的思考[J].商,2015,45:61.

[2]杨杰.以公共管理创新促进我国转型发展[J].才智,2015,20:345.

[3]张国庆.我国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2014,24:198-199.

猜你喜欢

管理手段常态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环境管理手段变化的经济因素体现
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业务水平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