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农业经济学》公选课为例

2016-03-16张风丽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教师

王 博 张风丽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高校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农业经济学》公选课为例

王 博 张风丽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公选课是高校为推进本科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高校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本身、学生和教师三方面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对公选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公选课;问题;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都开设了校公共选修课程(以下简称公选课),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凭借其更为完善的学科结构,公选课的设置也更为丰富,学生可选择范围也更大。公选课的开设极大地推进了本科学生的素质教育,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了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公选课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不同于专业课程的展示平台。公选课的申报并不受教师所在学科或者培养大纲的限制,更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设置课程,制定教学方案,激发了教师的潜能,同时为高校教学注入活力,推动专业课程和高校教学的发展。虽然选修课在提高学生素质和激发教师潜能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公选课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一、高校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除体育舞蹈、篮排足等一些体育类或不需要教室教学的课程外,大部分高校公选课教学时都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出勤率低

我校公选课的规模通常从30人到120人不等,根据选课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程度的浮动。但无论是30人的小规模公选课还是120人的大规模公选课,学生的出勤率都远远不及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而学生的出勤率又与教师的点名频率和考勤严格程度有关。为了应付点名,学生会尝试摸清教师的点名规律,或者由上课的同学及时发送消息提醒,点名之前来,点名之后就走,甚至出现了代上课、代答到现象。因此,除出勤率低外,公选课的迟到早退率及作假率也远远高于其他课程。

2.学生“抬头率”低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日趋丰富,大学课堂学生的“抬头率”一直是困扰各个高校教师的一大难题,而公选课更是如此。即使学生按时进入教室,也不代表学生就能进入课程学习状态。除了玩手机外,看其他课程书籍、做作业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甚至吃东西、听音乐、聊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120人的班级,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够抬头听老师讲课,而能与老师互动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即使老师准备了比较有趣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也只是听听感兴趣的部分,然后又继续干自己的事情。“抬头率”低严重打击了教师们认真备课认真讲课的积极性,而教师们的应付态度又会加剧学生的低头率,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作业质量差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公选课教师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内容。但是,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做作业只是为了交作业,普遍以应付心态为主,抄袭现象严重。特别是课程论文,即使在教师给出论文格式模板的情况下,论文格式仍极不规范,论文内容空洞,复制粘贴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学生直接在网上下载一篇文章不做任何修改,便打印上交。

4.学生旷考率高

大部分公选课的结课方式无外乎考试、论文或实际操作(演示)。与专业课一样,公选课也会有学生挂科,这是课程教学的正常现象,是淘汰机制的体现。但是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无论是哪种结课方式,公选课的旷考率一直居高不下。以《农业经济学》公选课为例,该课程采用的结课方式为提交结课论文,120人左右的班级,每次到截至日期时,都会有10人左右没有提交论文。当询问原因时,有的是因为平时考勤不合格,认为及格无望;有的是因为不喜欢该课程,放弃了学习和考试;而有的仅仅是因为太忙,没时间,或者忘记了。高旷课率和旷考率极大地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抢占了其他同学的教育机会,不利于公选课的良性发展。

(二)原因分析

虽然公选课的问题最后会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但纠其原因,更多是因为课程性质、教师教学方法和大学的管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1.课程方面

(1)公选课的地位和性质

虽然各个高校都规定学生毕业时所要达到的公选课学分数,但与专业课相比,其比例较低,而且获得也较容易。并且,大部分高校的公选课只是作为专业课的补充教学或兴趣教育,成绩并不会被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中,既不会影响学生毕业的成绩,也无法影响学生的奖学金和各种评优。因此,公选课在高校中,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不足或歧视公选课。

(2)课程的时间安排

公选课的选课对象涉及全大学的本科生,因此,为了不与专业课冲突,方便学生选课,公选课的上课时间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等极少安排专业课的时间段,而这些时间段多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或休息放松的时候。更多的“诱惑”和其他活动的冲突,加剧了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及旷考现象。

(3)可选择的教学手段较少

由于受到管理制度和课程人数的限制,一些在专业课中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公选课。例如,《农业经济学》涉及内容较多,深度较浅,作为专业课十分适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汇报,但是对于120人的公选课班级来讲,无论是从课时上还是学生参与率上来看显然都不太现实。而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无论是出于经费考虑还是安全考虑也都不太可行。因此,公选课教师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在有限的条件下,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方面

(1)专业背景各不相同

公选课面向的是全校本科生,并且均为外专业学生。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对同一门课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农业经济学》这门课程属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因此涉及内容较广,包括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地理等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可能对于经济管理部分接受更快,对于农学专业的学生可能对作物耕种部分更加熟悉,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则没有一点学习基础。

(2)对选修课的认识不足

学校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本就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促使学生接触本学科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但是除一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课程,并选择到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外,大部分学生则是为了修够学分盲目选择课程,特别是在没有选到心仪课程的情况下,对于公选课的选择更多的是考虑内容是否简单,老师是否宽松,课程是否容易通过,而并不关注老师的授课水平和课程内容本身。

3.教师方面

(1)对公选课重视程度不足

相比于专业课,公选课课程深度教浅,学生对学校监管力度也较低。 但是公选课学生较多,课程系数大,既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同时又可一次性完成相对更多的教学任务,因此很多公选课成为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选择。特别是对于科研任务较重、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来讲,公选课要求较低,可以作为“练习”的机会。但是教师们如果以这种心态申报选修课,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教学质量低下,也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教学难度大

公选课学生专业各不相同,年级也不相同,不同学科的学生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上课模式也不相同,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农林经济管理的学生在学习《农业经济学》之前已经学习过《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和《农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所以在学习本门课时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公选课则不相同,在面对专业基础几乎为零的同学时,教师既要将专业知识及其涉及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以通俗易懂地方式呈献给学生,同时又要考虑到课程的有趣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这就给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高校公选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革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直接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照搬到公选课课堂,这显然不符合学生对于公选课要求。公选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启发学生兴趣,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公选课课程内容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泛,且内容应尽量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消化和理解。

(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虽然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不适用于公选课,但是可以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满足公选课的教学需求。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网络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将课时分成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部分由同学自主学习并提交作业,而线下则是针对线上内容的补充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革课程考核机制

目前很多公选课的期末考试或论文占到了总成绩的60-70%,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参加了考试或提交了论文就可以获得学分,而对平时的课堂学习则并不重视。为了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应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而降低期末成绩的比例。在平时教学中,增加课堂提问等课堂互动环节,并将课堂表现、线上学习和作业计入期末成绩。督促学生重视课堂学习,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同时严格把关结课论文,可将打印论文改为手写论文,尽力避免复制粘贴现象。

(四)加强对公选课的管理

学校应该引导学校师生正确认识公选课,加强公选课的管理,完善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考核和选择制度。鼓励不同教师开设同一门选修课程,鼓励教师间的良性竞争,并将公选课的学生评价也纳入到教师的考核标准,促使教师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严格学生的公选课学习要求,完善学生的考核制度,对于选课而不上课、不参与考核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性措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管理方面下手,促使公选课真正发挥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教师潜能,提高大学教学氛围和教学水平的作用。

[1] 王玉琼. 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5(2):50-53.

[2] 贡福海,胡效亚.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中国大学教学,2007(2):65-66,49.

[3] 吴锦程,傅清全,苏慧玲.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管理问题探讨——基于福建农林大学公选课教学的调查[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4):76- 80.

[4] 符淼.高校公选课课堂“沉默”与“低头”现象思考——以“教师技能综合训练”公选课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4):37-40.

[5] 陈福龙,闫 洁,任林昌.如何上好大学公选课——以石河子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院,2015(4):151-153.

2016-08-30

[项目资金] 石河子大学教改项目: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研究(KG-2013-48)阶段性成果。

王博(1987-),女,辽宁建平县人,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张风丽(1978-),女,山东菏泽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