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6-03-16姚灵忠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

姚灵忠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姚灵忠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疏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路径选择之一,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了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有效对策。

大学生;就业创业;就业创业指导

从上世纪末开始,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我国高校开始走上了大规模扩招之路。据统计,1999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60万人,2010年则扩招为657万人;与此相对应,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15万人,2011年则上升至660万人。[1]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踏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自此,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被提升到了国家层面,成为疏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条重要的路径。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了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了22万人。[3]面对日益加大的就业压力,我国政府今年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4]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进行政策层面的指导。总体而言,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界近年来通过搭建各级各类平台,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了指导。但据2015年11月28日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仅为2.86%。[5]大学生创业率较低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状况不无关系。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需要进行多方面、系统性的指导,指导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和其它一些社会组织(如一些中介组织);进行指导的方式则主要是通过各类政策进行指导和搭建各类就业创业平台进行指导。

(一)通过各类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指导

政策层面的指导主要指的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一些公共部门通过制订并发布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所进行的指导。面对高校毕业生剧增带来的就业压力加大的难题,通过各类政策进行指导进而调整社会各群体和组织的行为,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成为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以创业促就业”就是政策调整要达到的预期目的之一。

如果以政策制订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和地方层面的政策指导。前者如国务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依据制订的面向全国的就业指导方面的政策对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所进行的指导;后者如省及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高校、其它一些社会组织等依据国家层面的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而制订的就业创业政策所进行的局部性指导。

如果以政策的内涵来划分,可以分为一般性政策指导和具体性政策指导。前者如2015年11月27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就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对做好全国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进行了一般性政策指导;后者如2014年6月20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6]则是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在无锡就业创业以及接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企业的优惠条件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二)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指导

相对于上述政策层面的指导,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指导则主要是从实践层面而言的。

从政府的角度而言,是搭建起了各级各类引导、鼓励、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性平台,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入平台继而分流到其它具体的实践平台或用人单位等进行就业创业。政府层面的就业创业指导平台也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全国性的平台如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团中央发起的中国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会等等。地方层面的平台如由各省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搭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等等。

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则是搭建起了承载更多具体性指导工作的就业创业指导平台。首先,我国很多高校都搭建了自己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用以指导本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的相关事宜,如山东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其次,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成立了创新创业的相关组织、组织了各种就业创业的技能大赛等,用以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实战培训,如武汉大学本科生学院2015年主办的武汉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等。再次,很多高校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比如实验室及各种设备、高校科技园区等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引导和扶持等等。

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则是顺应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形势的需求,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各种便利的平台。比如很多城市社区近年来纷纷实行校社、社企联合,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联络和引导,再如金融部门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资金方面的各种扶持以及对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小微企业进行资金利率优惠等,都属于其它社会组织为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而搭建的平台。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对于正确引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和取向,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引导下,社会各界纷纷搭建各级各类平台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指导,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绩效。但毋庸讳言,当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厘清问题的本来面目,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前提。

(一)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意义认识不足

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攀升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连续发文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明确指示。但很多地方和高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和做好该项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很多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既有的教育理念陈旧,不适应当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指导的服务意识欠缺,很多地方和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成为学校展示办学实力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整个社会尚未形成推动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很多人习惯了以“饭碗”的结实程度来衡量大学生就业的质量,这也是导致这几年大学生创业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教育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高校指导教育体系的完善。但目前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很多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实战经验不足,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缺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往往都是“临危受命”,从理论课教师仓促之间向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身份进行转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体系的完善尽管需要一个过程,但至少在当下而言,指导教师面临的困境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其次,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实际需求脱节。比如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的脱节、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际需求的脱节等等。再次,日常教学管理环节也往往满足不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需求。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环节是稳定有序但又是沉重缓慢的,程序繁琐往往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当面对需要不断创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所提出的一些新的要求的时候,传统的教学管理环节往往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最后,很多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往往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期末试卷“一考定等次”,这种考核方式也影响了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能力的提升。

(三)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实践平台短缺

尽管当前自上而下各级政府、各高校和很多社会组织已经搭建起了不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平台,但这些平台也存在诸多缺陷。首先,很多平台的开放性不足,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各高校搭建的平台,其服务的群体都有特定的局限性。甚至同一所高校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大学生所享有的校内就业创业指导平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很多平台的理论指导功能大于创新创业实践培训功能。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园区、创新社团等具有实践意义的平台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实际需求。

(四)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保障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动力不足,与当前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保障体系不健全也不无关系。首先,是各类创业资金扶持的缺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了必要的资金,再好的就业创业构思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但当前无论是政府、高校、社会组织还是其它一些公益团体等,其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资金是非常有限度的,只能惠及很少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其次,对参与就业创业的大学生的其它一些保障措施也不健全。比如各种保险的缴纳问题,创业失败风险的分担问题,各种创业项目的评估问题等等。

(五)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绩效的考评机制欠缺

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绩效的考评机制欠缺。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考评主体的欠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欠缺、绩效考评方法的欠缺及绩效考评效果的使用机制欠缺等等。缺乏必要的绩效考评机制,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或者成为锦上添花的点缀,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实际价值。

三、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对策

要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效果,必须厘清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现实可行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需要更新大学生就业创业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自上而下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方面,需要各级组织的领导要先行一步,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并积极推动所在单位和组织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其次,要树立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意识。大学生历经从校园环境向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很多问题往往分析的不是很透彻,对就业创业的形势也往往把握不好,这需要各级各类指导平台的工作人员,包括高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要做好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通过政策分析、形势解读、实践培训、校企及社企联合等多种途径,有效引导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再次,应以政府为主体,营造社会各界重视并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教育体系

首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对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师进行能力提升的培训。“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教师的业务能力强了,才能有效指导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这需要对高校教师的任职资格重新进行界定,以方便教师和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投资人、创业成功人士等进行角色互换,共同促进指导水平的提升。其次,要重新修订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等,对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目标和计划也要进行重新定位。再次,要完善就业创业导向的教学诸环节。比如课程体系要重新设置,一些新的、更具实战性的教学方法要及时引入课堂和实验教学过程,对大学生的考评也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之,教学诸环节的设计应更加灵活,能及时回应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不断提出的新需求。

(三)不断搭建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需求的实践平台

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平台,一是需要数量,二在需要在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三是各平台能纵横联合,最终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开放式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平台。因而,首先要搭建基于数量的、能有效满足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的实践平台,如大学生创新团队、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其次,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类实践平台的应用价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有效引导大学生进入各级各类平台就业创业。再次,各类实践平台应在其限度范围之内逐步增大其开放性,以形成各级各类平台有效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合力。

(四)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保障体系

首先是资金和各类项目的扶持,这需要以政府为主体,充分整合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金融业、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其次还要健全其它一些方面的保障机制,比如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的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就业创业大学生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生活保障机制等等。健全的保障体系,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动力,也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理性进行就业创业。

(五)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绩效的考评机制

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绩效考评的意义和价值,考评本身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优劣比较及必要的奖惩,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水平。其次,要明确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绩效考评的机构,也就是由谁来进行考评最科学、公正且又具有合理性。一般而言,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考评。再次,要健全绩效考评的其它诸环节。包括指导工作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设计、考评方法的采用、考评的时机选择、指导工作考评绩效的比较等等。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考评结果的使用。如果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绩效考评结果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那么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能力和水平也往往会落于空谈的困境。

[1]霍秀珍,梁淑芬.浅议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J].中国-东盟博览,2013,(11).

[2].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EB/OL].人民网(2008-01-0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8-01/08/ content_37583649.htm

[3].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EB/OL].腾讯教育(2015-05-29)http://edu.qq.com/a/20150529/032180.htm

[4].2015年4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015年11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等。

[5].报告显示:2015届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EB/OL].新华网(2015-11-28)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28/ c_1117291733.htm

[6]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无锡政府网(2014-07-23)http://www.wuxi.gov.cn/web101/wxqk/gazette/office_file/ 6930582.shtml

责任编辑:孙延波

G649.20

A

1671-4288(2016)03-0105-03

2015-12-14

姚灵忠(1975-),男,山东高密人,潍坊学院明志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