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利益分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2016-03-16吴兆雪朱新春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分化利益

吴兆雪 ,朱新春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 2.安徽新华学院 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合肥 230088)



正确认识利益分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吴兆雪1.2,朱新春2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 2.安徽新华学院 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合肥 230088)

在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阶层分化、利益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应该看到,利益分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市场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以及自由平等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在更高层次促进共同利益的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前进的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和认同感,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因此,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利益的整合功能,形成意识形态建设合力与社会协同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提升不同利益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利益分化;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经济体制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利益关系也发生着越来越复杂的分化。利益关系的分化必然引起价值观念的分化,进而深刻影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利益分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对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其建设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要清醒认识利益分化时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度的制约因素,积极应对,因势利导,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利益关系的协调功能和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1]

1 利益分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也形成了一体化的利益格局和单一性的主流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市场经济,改变利益格局,促进利益分化,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大创新理论成果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首先,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推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改革开放前,收入分配实行平均主义的政策,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个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们的利益差别不大,不但造成了普遍贫穷,还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质疑。实行改革,目的是为了打破僵化的旧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被打破了,人们可以依靠国家政策和自己的能力,抓住市场机会获取更多利益,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了更好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利益主体也日益向多元化发展,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财富、权力、声望等各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差距,给社会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的人们对于其他人会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激励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更多的经济社会利益,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只有这样,社会才具有内在活力,才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益的普遍增加,必然增强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必然要求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既要考虑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协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其次,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转变为具有多元利益诉求的独立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经济,是产生利益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不同利益主体不仅通过自由竞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谋取经济利益,而且还提高了对自由的认识与期待,对自由的含义的理解也更加充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首先是以市场主体的平等为前提的,不同利益主体虽然在具体利益上有分化,但在平等问题上是一致的,都愿意在平等基础上进行有序竞争,从而获取各自的利益,故而平等意识得到提高和强化。不仅如此,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作,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包括政治秩序。但是,良好的社会协作秩序的构建,需要通过各种利益主体的平等协商,充分表达和交流意见,并就彼此协作的条件达成共识。这种在平等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共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主的反映,也是人们民主意识形成和实践的过程。自由竞争必须要有法律规则,并要求法律规则普遍有效地执行,因而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的发展,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与其他利益主体共存、合作,否则会扰乱市场秩序,并受到法律制裁,反而损害自身的利益。人们也只有凭借法律法规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某些权力部门或某些利益主体的侵犯。只有遵守公共规则,才能获得正当的利益。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利益主体越来越感觉到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的重要,期望通过民主法律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正当利益。大力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正日益成为不同利益主体的一种内在需求。

第三,利益分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共同利益的发展,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在改革开放前实行“左”的利益分配政策时,过分强调集体利益,否认个人利益;过分强调精神力量,否认物质利益。社会成员之间虽然利益差距不大,利益矛盾不多,但缺乏实现共同利益的动力和积极性,因而导致共同贫穷。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质利益得到肯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无论个人利益、社会组织利益,还是社会群体利益以及地方利益,只要正当,均得到肯定和鼓励。但由于各地方、各企业、各人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努力程度不同,因而必然拉开了利益的差距,形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且相对独立并具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利益主体。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往往就体现在不同社会成员、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差别上。利益分化、利益差距拉大是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找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汇合点,就会因矛盾的激化给各方造成重大的利益损失。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尽管不同个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利益差距和矛盾,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没有民族的复兴,没有国家的富强,各人、各群体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因此,为从根本上保护自身的利益,各人、各群体必须抛弃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必须努力思考和寻求共同的利益,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努力。利益分化与利益求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利益分化与利益主体多元化也会促进利益求同,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共同利益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正是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利益诉求的集中表达,反映和代表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因而认同和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也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

2 利益分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消极影响

合理的利益分化有助于发挥社会激励作用,有助于我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有助于文化多元化的共存并促成新的社会心理结构的形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积极影响;而不合理的利益分化则不利于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不利于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消极影响。

2.1 利益分化影响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

利益是意识形态的根基,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反映。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在利益分化的条件下,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利益群体都有与其利益相一致的意识形态观,也包含着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同认知。在过去利益结构简单、收入差距不大、信息传播渠道也单一的条件下,人们比较容易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认知。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多元化和多样化,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利益集团,他们对于经济、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利益的认知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也随之凸现。各利益群体都从自身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思考问题,提出各自的经济、政治要求,从而造成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也必然影响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的一致性。主流意识形态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一方面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利益的分化,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人们的利益诉求不尽一致,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必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呈现出差异。凡是能反映自身利益的主流意识形态就容易被认可和接受,反之则不被认可乃至遭到抵触。总之,由于利益的分化必然使人们有意无意甚至下意识地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看待主流意识形态,从而产生出不同的认识。

2.2 利益分化影响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

利益分化必然影响人们的政治参与。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差异,作用力和影响力的差异,文化素质和话语权的差异,加之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就使人们在政治参与的机会、条件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出现很大差异。凡是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政治参与和能为自身带来利益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就接受和认同,反之则不然。即便表面上勉强予以接受,而其内心则可能是怀疑不解的。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分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其政治态度的差异也日益明显。即以社会中的强势群体而论,随着其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其社会影响力自然会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其群体的权利不受损失,就必然会要求更多的政治参与,以使其利益诉求在党和政府决策时得到更多的保障。而相形之下,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则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以及教育文化的贫乏,因而在政治参与上也明显处于劣势,他们的利益诉求与关切往往无从表达,无法实现,更谈不上对公共决策产生影响。调查发现,农村普遍设立村民委员会、监事会等自治机构,制定村民议事规则,村委在公示栏也公开村里财务,但是由于农民缺乏对村民自治与民主政治的最起码的了解与认识,往往觉得这不过是例行公事,因而表现为漠然视之,敷衍了事,甚至消极抵抗。[2]而且实际上在一些地方村干部与村民之间仍然是一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民主关系,村民对村务缺乏知情权和监督权,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较大的心理距离,从而削弱了农民群众对村委会及村干部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乃至怀疑或拒绝主流意识形态。总之,由于利益分化,人们的处境和实际情况不同,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能力、方式也存在差异,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民主参与机制也不完善,这就必然使人们在政治参与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从而会影响人们对待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

2.3 利益分化影响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3]社会存在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改变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在利益结构比较简单、不重视物质利益、只强调精神力量的条件下,人们容易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仰。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利益、就业岗位、就业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益的分化和多样化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各利益群体的意识、心理、价值观日益多样化,导致思想政治观念的多元化,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高收入群体,他们获利最大,但他们中的有些人却对共产党不信任,于是移资海外、移民海外;中等收入群体是相对获利的,但由于房价高、医疗费高、子女教育费用高等等问题,对前景也感担忧;低收入群体是获利较少甚至是受损的,他们中的一些人有怨恨情绪,心理失衡,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产生怀疑。人们往往关注眼前的既得利益,用实用主义的标准来决定意识和信仰的取舍,从而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受到制约,取信的难度加大,也给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乃至一些腐朽思想留下了可乘之机。

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使人们对价值评价的态度、标准和取向逐渐趋于务实化和功利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政治文化意识逐渐成为各利益群体的普遍政治心态。这样,基于个人或群体利益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必然使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削弱。而基于利益差异而导致的个人或群体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分离,使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领域中领导力受到弱化,进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和社会教育引领功能的发挥受到严重阻碍。简而言之,人们思想意识的相对独立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必然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领功能的弱化,使执政党的思想影响力受到影响和削弱。长此以往,必然会动摇人们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

2.4 利益分化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得到了尊重和肯定。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权力的再调整。旧的利益格局逐步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逐步在构建。新旧利益格局的转换必然会增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市场本身存在缺陷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人民内部矛盾越来越凸显,群体性事件也有发生。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需要冲破阻碍改革的各种利益藩篱,所以各利益群体之间矛盾和冲突,还会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

在利益关系一时难以理顺、社会治理体系一时难以完善的情况下,由于人们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同时利益诉求的渠道往往不畅,利益诉求往往得不到有效回应,公平正义往往得不到有效维护,因而必然会产生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官员腐败、官商勾结、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一些私营企业主的违法行为及对工人群体的非法剥削、一些富裕群体成员的炫耀性消费等等,都会触发或加剧社会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有效化解,甚至恶化,将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动乱,就会使人觉得社会不公,产生对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情绪,从而质疑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及其作用,并且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

3 积极应对利益分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

利益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基础,利益结构的变化必然成为影响各利益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最主要因素。在我国利益分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差距过大,利益分化实现机制有失公平,利益代表者与维护者的腐化,形成弱势群体等问题。这些在利益分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都严重制约着人们包括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3.1 尊重差异,加强引导,构建和谐共生的意识形态新格局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利益需求日趋多样化,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必然会引起价值观念的分化,造成了当前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分化也必然会引起意识形态的分化,意识形态的分化在当前突出表现为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兴起。我们应该要看到,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如果不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非主流意识形态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就会导致社会上的思想混乱;如果只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完全排斥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僵化。客观地看,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中也或多或少地包含有有益的成分,可以为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因此,对于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我们应该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并辅以正确思想的引导,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即:既坚持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又正确汲取各种社会思潮中的合理因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尤为关键的是,要在尊重差异中着力扩大人们的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着力增进人们的思想共识,努力构建起既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又兼容并包、和谐共生的意识形态新格局。

3.2 弘扬主旋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一个社会要想稳定、有序地运行,都必须要由一个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得到社会各利益群体共同接受和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没有全社会共同接受和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就没有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如果人们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规则各行其是,那么社会就会陷入无序与冲突。一个民族要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必须有体现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面对国内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新特点,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弘扬主旋律,更需要一个为全社会共同接受和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我们党在科学总结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同时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引导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内在联系、重大意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是当前在整个社会培育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

3.3 关注大众社会心理,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看,社会意识可以区分为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两个层次。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社会心理表现为感知、情绪、情感、愿望、心态、习俗等,是一种以感性认识为主的低水平的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形式则是人们自觉地从社会心理中总结抽象出来的、系统的、定型的、理论形态的社会意识,它以理性认识为主,是一种高水平的社会意识。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服务于一定阶级和经济政治制度的社会意识则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在社会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又对社会心理起指导和影响作用。作为一种引领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要为人们所掌握和认同,就要融入大众生活,转化为大众的日常意识和社会心理。在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心理比较复杂,既有积极向上的因素,也有消极落后的因素,更需要作为主旋律的主流意识形态加以引导,使积极的因素得到提升,消极的因素得以化解。因此,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论创新成果贯彻到国民教育的各个方面,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把群众中的盲目的、不系统的、低水平的社会心理提升到自觉的、系统的、高水平的理性认识的层次,引导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理性地看待中外关系中的问题、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单位发展中的问题、个人发展中的问题等等,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心态,推进改革深入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4 维护公平正义,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利益的整合功能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凡是有人群而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都存在公平正义的问题。在利益分化和利益关系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必然产生利益的矛盾与冲突。而要化解或缓和这些矛盾和冲突,形成有机统一的社会利益共同体,就必须坚持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对多元利益进行协调与整合。只有维护公平正义,才能有效协调与整合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凝聚力量,保持社会动态稳定,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价值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实现公平正义就是要使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所得与应得、所付与应付之间相称,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把促进社会公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和社会保障公平等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当前,应着重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扩大公民有序进行政治参与,畅通利益诉求渠道,保障普通百姓的正当权益。同时通过有效的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努力增强对共同利益的社会认同,引导人们理性对待各种利益矛盾,凝心聚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轨道上来。

3.5 加强领导,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合力与社会协同管理机制

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利益关系不断分化的条件下,只有加强党的领导,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各种资源,构建上下互通、横向联动、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建设合力,才能把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做得更好。构建意识形态协同管理机制,既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政府、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媒等机构进行的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家庭、社区、非正式群体等进行的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家庭、农村、大众传媒都从不同的方面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强化人们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接受和内化。在实践中,尤其要注意正式途径与非正式途径的作用协同,处理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互动。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优势,就能形成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提升不同利益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1] 吴兆雪,叶政.利益分化格局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113.

[2]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6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98-499.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责任编辑:王玉宝]

On the Impact of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Main Igeology Construction

WU Zhao-xue1.2ZHU Xin-chun2

(1.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2. Research Centre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230088, China)

With social transi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e growing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is inevitable. Social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can have a dual effect on socialist ideology construction. On the one hand, it helps people raise the awareness of market competition, pioneering innovation, which would promote the common interests at higher levels and give impetus to construct main ideology. On the other hand, it affects people’s attitude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in ideology, which restrict integration function of the main ide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foster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mprove main ideological regul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exert integration function of main ideology, form joint efforts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synergy mechanism of social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in ideology in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main ideology ;socialist core value; market economy system

2016-11-22

2016-11-30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研究”(SK2016A0458),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名师工作室(2015msgzs162)。

吴兆雪(1948—),男,安徽歙县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安徽新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朱新春(1972—),男,安徽灵璧人,安徽新华学院思政部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8;D0

A

2096-2371(2016)06-0001-06

猜你喜欢

分化利益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利益与西瓜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