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抗战影视剧的繁荣与反思

2016-03-16

关键词:国人影视剧抗日

李 莹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国产抗战影视剧的繁荣与反思

李 莹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近年来,以《亮剑》等为代表的国产抗战影视剧一片繁荣。然而在繁荣的背后,抗战影视剧出现了歪曲历史、消费历史、脸谱化、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为此,政府、传者、受众需共同努力,促进抗战影视剧健康有序发展。

国产抗战影视剧;历史;受众

抗战影视剧是指以“八年抗战”为题材,用影像的形式重现当日当时的悲壮情景,描述抗战英雄的事迹,刻画抗战英雄的形象,从而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操,以此缅怀先烈,让国人牢记战争伤痛,警戒国人珍爱和平的国产影视作品,它承载了我国近代历史和中华民族共通的社会心理。自1938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抗战剧《八百壮士》诞生至今,国产抗战影视剧虽已历经70多个年头,却仍呈只增不减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这70多年来共拍摄400多部抗战电影,抗战电视剧更多,仅2015年播出的抗战影视剧就有37部。然而,国产抗战影视剧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有诸多隐患。自2006年前后起,国产抗战影视剧慢慢步入娱乐化误区,出现了抗战偶像剧等“神”剧、“雷”剧。目前抗战影视剧的发展势头不容乐观,值得反思。

一、国产抗战影视剧繁荣的原因

(一)政策因素

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鼓励文化发展的政策,为国产抗战影视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所提重点建设和培育的行业中有影视制作业。此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媒体之一,影视业对公众价值取向的影响巨大。我国影视剧题材种类繁多,有军旅、都市、农村、涉案、科幻、古装、传记、武打、历史、革命等。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影视剧的制作与播出均需受广电总局及相关政策、规定的制约。2012年,广电总局下发《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调控管理办法22条》,加大对古装戏的调控力度,要求黄金时段播出古装剧总集不得超过当年该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同时控制有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的涉案剧的播出;鼓励“现实剧”和“主旋律”,要求这两种类型的电视剧的播出集数不得少于当年该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50%。抗战影视剧作为宣扬主旋律的主力军,符合这一规定,获得了发展的“绿牌”,成为投资商和制作方关注的重中之重。这一管理办法的出台,直接导致国产抗战影视剧的繁荣。

(二)商业因素

在市场经济中,若以收视率和票房的高低衡量一部影视剧的好坏,收视率和票房就代表着市场利益。面对国家对“现实剧”和“主旋律”这两种类型影视剧的鼓励,制作商纷纷选择抗战题材,规避题材创作风险。此外,近年来抗战影视剧文化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更为影视剧制作商投身这个题材注入一剂强心剂。如《亮剑》播出第一周以收视率平均11.42的成绩创下2005年央视电视剧收视率新高,而《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以2.003%的收视率荣登2015年上半年全国收视率榜亚军的宝座。抗战影视剧既能避免风险又能获得利益的特点,是其繁荣的关键因素。

(三)受众因素

1.爱国情怀。国产抗战影视剧的繁荣与国人的爱国情怀息息相关,而国人的爱国情怀与自小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爱国主义教育下的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深深的爱国情怀。“八年抗战”虽以全面胜利结束,但其中3500万人被屠的历史是国人无法言说的痛。然而近年来,日本当局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与我国争钓鱼岛归属问题等做法,践踏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这为国产抗战影视剧的繁荣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英雄情结。基于心理学的研究,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英雄情结,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他人眼中的英雄,并对英雄有一种崇拜感,如国人对《三国演义》、《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崇拜。而国产抗战影视剧大多是对抗战英雄及其英雄事迹的赞颂,切合人类内心普遍的英雄情结,所以广受国人喜爱。

3.娱乐消遣的需要。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加大,工作之余人们通常会选择观看一些轻松幽默的剧集或节目,以达到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效果。为了迎合观众娱乐消遣的心理,抗战影视剧制作商在创作时会融入一些幽默的对白、动作、故事等。所以,集教育功能与娱乐消遣为一体的国产抗战影视剧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追捧。

二、国产抗战影视剧繁荣的反思

当某些制作商还沉浸在抗战影视剧繁荣给其带来的巨大利益中时,受众却发现这类影视剧陷入了种种怪圈。

(一)歪曲历史,消费历史

影视剧创作是历史艺术真实的再现,是通过艺术创造,将历史真实在荧幕上呈献给观众的创造性艺术,其创作基础应是历史自身,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从现实出发,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2]“八年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烧杀抢掠,极其凶狠残暴,抗战影视剧应通过影像的方式重现战争的惨烈,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缅怀先烈,让国人牢记战争,珍爱和平。然而近年来,一些抗战影视剧制作商为了追求收视率与商业效益,通过艺术的手段对历史进行歪曲,夸大胜利事实,忽略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器精良、训练有素,而将日本军人弱化,让国人对日本军人产生不堪一击的错觉,使得一些不明历史的年轻人对历史的真实性产生误解。例如,《女子炸弹部队》中设置的“炸山石打飞机”的离奇一幕,把残酷的战争变成电子游戏。此外,有些抗战影视剧中八路军、游击队的武器、弹药,不仅比真实的八路军先进,甚至比日军还要先进,出现了AK47、狙击步枪等,严重脱离历史。这种将历史过度戏剧化、艺术化,消费历史的做法,实际上是对抗战中牺牲的烈士以及为抗战付出的老兵们的不尊重。

(二)人物形象脸谱化,同质化

纵览国产抗战影视剧,我国军人形象均十分高大,他们飞檐走壁、无所不能,且常以一己之力将局势反转;与之相反,日本“鬼子”总是一副畏缩、弱智、獐头鼠目、凶残的形象,脸谱化现象严重。如《箭在弦上》的女主角徐一航箭无虚发;潘长江主演的《举起手来》则以喜剧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国人眼中的“弱智”日本“鬼子”,他被一个农夫戏耍得团团转,吃尽了苦头。这种脸谱化的做法一方面是不尊重历史和抗日英雄,另一方面也容易激起民族仇恨,违背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此外,国产抗战影视剧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同的剧目,有相同的情节,大都讲述草根人物在其家人被日本人杀害后,在复仇的道路上逐渐成长为抗日中坚力量,并最终加入共产党继续抗日的故事,毫无新鲜感,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三)娱乐化、低俗化

为了迎合观众娱乐消遣的心理,一些抗战影视剧用各种离奇、荒诞、低俗的剧情一再挑战观众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抗战史实的戏说意味越来越重,内容越来越低俗。如抗战剧《向着炮火前进》中,主角雷子枫身披皮衣、眼戴雷朋、满头发胶、脚蹬哈雷机车的造型和装备,令人咋舌。再如抗战剧《尼姑排》,一方面尼姑抗日已经违背史实,另一方面剧中还描述了尼姑纠结不清的感情戏,严重颠覆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伦道德。这样不仅糟蹋了民族文化,娱乐化了历史伤痛,还亵渎了那段残酷而悲壮的民族抗战史,更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3]此外,在《边城汉子》中,更是出现了裸露的农村女孩与八路军战士互相敬礼的画面。这种为了收视率而罔顾战争这一严肃话题的做法,是价值迷失还是现实所迫,值得我们深思。

三、国产抗战影视剧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方面

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为抗战影视剧“把关”中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应严格执行审核制度,禁止歪曲历史、消费历史、脸谱化、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的抗战影视剧播放,或责令其整改后播放。同时政府也可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受众参与到对国产抗战影视剧的监督中,共同促进文明影视剧市场的建设。其次,针对不同时期国产抗战影视剧出现的问题,政府应适时修订现有审查标准,完善审核制度。最后,政府应该多多开设以“正视抗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邀请相关人士讲述抗日故事,让社会大众正视抗日历史,从根本上解决受众对抗日历史模糊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传者方面

抗战影视剧的传者包括制作者和播出者,它是抗战影视剧把关的关键环节。结合当前抗日影视剧来看,日本人虽然残暴,但过分“柔弱”,拥有先进的武器和战斗素质,却输在“冷兵器”上。例如《抗日奇侠》中的日本人可以轻易被撕成两半,忽略了客观实际不说,剧情也显得浮夸。除此之外,抗日影视剧的剧情套路死板,不管抗日前期怎样艰苦,最后都会胜利,而胜利的原因在于某个“英雄”的存在。所以,传者如何理性对待消费文化观念以及历史成为重中之重。笔者认为,电视文化既要娱乐,更需要积极向上。抗战影视剧的制作者和播出者要加强和巩固媒介自律,要以平和的心态、公平公正的态度以及理性的眼光看待抗日影视剧。首先,制作者直接影响影视剧的质量,其在制作前应多研究历史典籍或观看以前的红色经典影片吸取经验,寻找新的灵感,创新影片内容,防止脸谱化、同质化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制作中遇到问题时,制作者应多向军事家、历史学家、革命老军人请教,以确保影片故事的真实性,杜绝歪曲历史、消费历史的问题出现。此外,制作者应平衡好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二者的关系,从自身出发,杜绝低俗化和娱乐化。其次,影片的播出者应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影视剧播出前应设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并将其剧本或影片与历史进行对照,确认无误后再播出,在遇到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扭曲历史的作品时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若发现与历史不相符的细节,必须责令修改至合格后方能播出。

(三)受众方面

受众作为抗战影视剧把关链条上的最后一环,其作用也不容忽视。受众的收视率反作用于抗战影视剧制作和播出方对剧目的选择。首先,结合我国受众心理,“打日本鬼子”是最习以为常的剧情。之所以过分掺杂虚构剧情造成历史和现实的偏差,是因为受众心中“自我意识”过强,不愿意看到“败仗”,而喜欢“英雄”。这些原因使得抗战影视剧逐渐武侠化、偶像化。其次,在我国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发展过程中,日本人多被塑造成暴力、变态者的形象,他们在影视剧中通常是猥琐地看着中国妇女叫“花姑娘”,愤怒的时候扇着耳光喊“八格牙路”和“统统死啦死啦地”,八路军枪响则抱头鼠窜等。这些形象虽然再现了抗日战争的残忍和艰苦,激励国人要奋发图强,但偏离了真实性,使剧情变得刻板陈旧,逻辑混乱。在这些乱象的外表之下,透露出受众缺少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所以受众应增强自己的历史底蕴,提高对劣质抗战影视剧的辨别能力,坚决并自觉地抵制低级趣味,抵制和举报歪曲历史、消费历史、脸谱化、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的抗战影视剧。除此之外,受众应对国产抗日影视剧保持理性的态度,可自行通过微博、公众号等途径进行监督,“瓦解”不良低俗的抗日影视剧的传播链条,正视抗战历史。

(责任编辑 陶新艳)

[1]杨金戈.浅析抗日剧中艺术真实的呈现与走向[J].电影文学,2015(1):35-37.

[2]曾光.浅析抗战剧的媚俗化倾向[J].文艺生活,2013(8):133.

[3]李磊.探索抗战剧娱乐化的形成原因及健康发展策略[M].戏剧之家,2015(1):73-74.

J97

A

1671-5454(2016)04-0041-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4.012

2016-06-16

李莹(1988-),女,河南郑州人,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国人影视剧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抗日英烈马威龙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2014国人出境游盘点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