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家习俗“俵换茶”

2016-03-15郑菊芳

参花(上) 2016年2期
关键词:贺礼干妈亲朋

郑菊芳

“俵换茶”,是我老家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

在我老家,过生日,有“大生日”和“小生日”之分,所谓“大生日”就是整数生日,整数之外的生日,就是“小生日”。凡是“大生日”都要办酒席,请来亲朋祝贺。做生日酒席,男女有别。男人过“大生日”,来祝贺的亲朋一般是带来两斤肉、两斤或四斤面条,六到八个鸡蛋;嫡亲祝贺,除了带猪肉、面条、鸡蛋之外,还要送一双新鞋子、一匹布。如果是女人过“大生日”,一般亲朋也是猪肉、面条、鸡蛋之类,娘家兄弟姊妹除了这些,还要送一担“换茶”。这一担“换茶”里,有糖果、饼干、干红薯皮、粑糍、荡皮、爆米花等。男人过“大生日”办酒席,“换茶”就是自家准备;女人过“大生日”办酒席,“换茶”都是娘家亲戚送来的。

生日酒席开餐之前,先是围桌吃“换茶”。众人边吃边聊天。如果那些粑糍和荡皮,吃起来既蓬松、清脆,又咸甜适当,花样好看,就会获得众人的称赞:“好手法,好手艺!”这是对主家或者娘家妇女贤惠能干的肯定。因为做粑糍和荡皮,都是妇女们用手工制作,佐料的调配,花色的配搭,厚薄的分寸,都有讲究的。

“换茶”吃得差不多了,酒席正式开餐。吃酒席的时候,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程序。男女分开坐。因为妇女吃酒席的时候,会自带一个大碗。她们会自动推荐一个年长的为席长,厨房里的“走动”(专门负责端菜到桌上的人)每送来一个菜,席长挨碗平均分菜,妇女们就只吃自己碗里的菜。

酒席散去之后,办酒席的人家就开始“打发”,也就是在送贺礼的篮子里,都装进一些“换茶”,绝不能让吃酒席的人空篮子回去。农村里,礼尚往来,任何时候都绝不“空蓝”,这是最基本的礼数。

打发“换茶”也是向村里人炫耀富裕、大气的最好时机。家境好且又大方的,“换茶”的样式就更丰富多样。后来,分田到户以后,农村经济活络起来,“换茶”的样式,换成饮食店的包子,或者是糍粑,也有买橘子、苹果的。而如今,都是特制的寿面加两瓶饮料。

如果是女人的“大生日”办酒席,我们小孩又多有一份“换茶”吃。主家待客人回去以后,开始挨家挨户“俵换茶”。“俵换茶”的队伍,都是清一色的女子,有的是自家亲戚,有的是邻居帮忙。每个女子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分别装有各种“换茶”,一前一后,提着篮子,走在乡间小路上,银铃般的笑声也随之在乡间荡漾,整个村子里洋溢着一份喜气、祥和的气息。这些女子,遇到熟人不容许你推辞,已经从篮子里抓一些“换茶”放到你的手里;遇到小孩,就会塞一些“换茶”到小孩的口袋里,小孩半推半就地推辞,其则暗自兴奋着呢。“俵换茶”的队伍,由“换茶”的多少而定,样数多的,队伍就庞大。

还有几种情况下也是要“俵换茶”的。

新媳妇头一年回娘家和干妈家,娘家和干妈家是要有“打发礼”的,也就是待女子回婆家的时候,娘家人和干妈家要送“换茶”,然后,女子回到婆家,挨家挨户“俵换茶”。

女人生了小孩,在“满月”和“周岁”的时候,娘家人和干妈都要送贺礼,这份贺礼,除了小孩的衣帽鞋子之外,也要送“换茶”,然后,又是挨家挨户“俵换茶”。

还有老人许久没有回娘家了,如果被娘家接去“回娘家”的话,回来的时候,也有“换茶”带来,于是,又要去“俵换茶”。这是很讲究礼数的娘家,也是显示娘家人的富裕。

“俵换茶”这种乡俗,今天回忆起来,感觉是如此之美。这种美,是美在日日月月的人之常情之中,美在乡邻之间的共享之中。

猜你喜欢

贺礼干妈亲朋
我的干妈
山东智造的冬奥“贺礼”
一份疫苗一份心 亲朋团聚更安心
贺礼
贺礼
鼓励生育,首尔提供月子上门服务
跪喊娘亲
亲朋相聚情意浓 莫因贪杯惹祸端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香包送亲朋